摘要:在云岭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孕育着如繁星般璀璨的地方戏曲艺术。滇剧的激越豪迈、花灯戏的活泼明快、白族吹吹腔的古朴典雅、傣剧的神秘悠扬……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戏曲形式,不仅是云南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独具风情的瑰宝。当下,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与文旅融合的机
在云岭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孕育着如繁星般璀璨的地方戏曲艺术。滇剧的激越豪迈、花灯戏的活泼明快、白族吹吹腔的古朴典雅、傣剧的神秘悠扬……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戏曲形式,不仅是云南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独具风情的瑰宝。当下,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与文旅融合的机遇面前,保护传承云南地方戏曲,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对于助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01珍视戏曲遗产 守护文化根脉云南地方戏曲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段唱腔、每一个身段、每一则故事,都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认同。滇剧的形成与发展,见证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流融合;白族吹吹腔中,保留着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宗教仪式与社会风貌;花灯戏的唱词道尽了田间地头的生活百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生动体现。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娱乐方式多元化,地方戏曲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许多珍贵的剧目、表演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传承云南地方戏曲,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守护。我们需建立完善的戏曲档案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剧目、表演技法进行全方位记录与保存,让这些文化遗产得以跨越时空。同时,加大对戏曲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传帮带”机制,让老艺人的精湛技艺得以传承;在中小学开设戏曲文化课程,培养青少年对地方戏曲的兴趣,让文化根脉在年轻一代心中深深扎根。
02戏曲赋能文旅 绽放独特魅力云南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而地方戏曲作为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若能与旅游深度融合,必将为云南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戏曲+旅游”特色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沉浸式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例如,在云南民族村,游客可身着各民族服饰,观看地方戏曲表演,参与戏曲角色体验;在昆明老街的马家大院,游客可以进行“戏曲妆造体验”,沉浸式观看庭院剧表演。此外,以戏曲故事为蓝本,打造实景演出,如将滇剧经典剧目《瘦马御史》复排搬上舞台,通过灯光、舞美等现代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记住这个清廉为官、心系百姓的“滇中第一完人”,在震撼的视听体验中感受戏曲的艺术张力。
开发戏曲主题文创产品,也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将戏曲脸谱、经典唱段、人物形象等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如戏曲脸谱书签、滇剧乐器造型的摆件等,让游客把云南的戏曲文化带回家,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03传承戏曲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云南地方戏曲中蕴含着各民族崇德尚贤、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价值观念,是培育文化自信的丰厚土壤。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实现产教融合,让边疆孩子们深入了解、学习云南地方戏曲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加强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让更多人领略云南地方戏曲的风采。作为戏曲文化传承和传播者,我们坚持并鼓励戏曲创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推出反映当代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剧目,让传统戏曲在创新中焕发生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云南的地方戏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它所展现的不仅是一方水土的文化魅力,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
04携手共前行 绘就新蓝图保护传承云南地方戏曲、助力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完善戏曲保护传承的机制。例如,成立昆明市地方戏曲艺术研究院等专业机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旅企业积极探索戏曲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社会各界加强对戏曲文化的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戏曲发展的良好氛围。每一个云南人,都应成为家乡戏曲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让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代代相传。
云岭大地,戏曲悠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云南地方戏曲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尽情绽放,为文旅融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筑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何健美
二审:张居正
终审:张莹莹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