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春天,顾雷收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和制作人裴姝姝的邀请,想谈谈如何改编“西游”,有上话6小时的全本《红楼梦》演出在前,顾雷明白上话对名著改编的“野心“与的对创新性的诉求。
文|伊玚
2020年春天,顾雷收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和制作人裴姝姝的邀请,想谈谈如何改编“西游”,有上话6小时的全本《红楼梦》演出在前,顾雷明白上话对名著改编的“野心“与的对创新性的诉求。
于是回去他开始了对题材的研究,不仅看小说,看电视剧,还看了大量的民间杂谈,网络段子,希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一个激发创作的火花。
一个月之后,顾雷的研究有了一颗种子:
那是在唐僧师徒见到西天佛祖的前夜,一路上想要吃唐僧、睡唐僧的妖精们害怕过往的事情败露,会被佛祖惩罚,于是各显神通,行贿的行贿,威胁的威胁,希望能为自己翻案。
那是在唐僧师徒见到西天佛祖的前夜,一路上想要吃唐僧、睡唐僧的妖精们害怕过往的事情败露,会被佛祖惩罚,于是各显神通,行贿的行贿,威胁的威胁,希望能为自己翻案。
带着这个颇具戏剧冲突的规定情境,编剧顾雷开始了对创作主题的探索,彼时各种信息如爆炸般挑战着人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在现实的争端中,顾雷逐渐找到了故事的主题,他选择写一个关于相信,甚至是关乎信仰的故事。
西游的故事始于相信,也囿于相信。
取经,是唐王相信只有西方真经才能度困扰自己睡眠的亡魂。
保护师父,是三个徒弟相信只有唐僧取到经才能摆脱自己的困境。
吃唐僧睡唐僧争夺唐僧,是妖精们相信吃一口唐僧肉便能长生不老,与其配合就能修成太乙金仙。
但是,这些相信的背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 顾雷《编剧的话》
创作一部以"西游"为蓝本的舞台剧,与创作其他的文学名著改编最大的不同是,《西游记》既有传统文学的文化积淀,同时又不似其他名著那么严肃。
顾雷把《西游记》章回体的故事比作一串杂拌儿糖葫芦,一瓣橘子、一颗草莓、再来一颗圣女果……
剧本创作不能对其中的每一个“水果”进行对照回应,但可以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再找出原著中提到但是按下不表的缝隙:
我想利用大家熟悉的情节,补充多数观众不太熟悉的细节,这些的夹缝里,展开想象做自己的发挥。
比如,大家都知道见佛祖之前遇到了金顶大仙、金顶大仙招待了一下唐僧师徒,第二天才去见如来。
那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的细节是,金顶大仙这个地方叫玉真观,为什么佛家圣地的脚下,要有一个玉真观呢?
这就是我可以‘穿凿附会’的那个缝隙,所以,故事就发生在见佛祖的前夜。
温柔的剧作家都有一个特点,便是越是锋利的表达,越要精心收藏,
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观众邀请进剧场,再等一个“图穷匕见”的瞬间,击中每一个不设防的灵魂。
顾雷的所谓“穿凿附会”却在小小的缝隙中生出了巨大的张力,在取得真经的前一夜,唐僧看到了自己生前九世的唐僧,佛祖借着悟净之口吃了他九次,终于换来了九颗不沉的骷髅,得以渡自己的肉身取得真经。
用了九世的性命和苦难终于到了这一刻,唐僧却问了一句:为什么?
得到的答案却是:为了这九九八十一一难的圆满。取经,为了救众生于苦厄,但为了取经,也让天下苍生前赴后继,制造劫难。一个死结。
编剧说了,要讲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当唐僧意识到了一直以来信念或许是妄念,他敢于提问,也敢于在得到了答案之后回答一个世人从未见过的答案。
“(这真经)若不取呢?”
话剧《西游》
最终我们看着手无缚鸡之力的金蝉子拿起了屠刀,这刀刃却指向没人想象过的地方。
情节之外,顾雷将师徒四人的角色性格放在了现代人的世界观中分析,更看出了无穷趣味。
比如有深刻外貌焦虑的八戒:
取经成功前,八戒做了一个梦,按照顺序师父和大师兄都成了佛,但是自己只封了——净坛使者,想着自己一路辛苦,活已经干了,没有官复原职暂且不说,他的皮囊也没有复原。
所以之后八戒一直在争功劳,颇有点互联网大厂的员工预感到年终绩效分数不够,开始在周报月报里彰显自己的意思。这个在无数观众童年回忆中有些亦正亦邪的角色,在此刻的年轻人心中颇有圆滑职场人的风范。
八戒原来敢去调戏嫦娥,说明觉得自己颇有几分姿色,玉帝偏偏惩罚他2000锤,锤烂皮囊还要投生成猪胎,从猪胎生下来,他就把生自己的母猪咬死了。
他恨自己的这身皮,一个人的外在其实能改变自己的本性,八戒原来是天蓬元帅,现在天天在泥里打滚,在山里为寇,他觉得自己变了。
他恨自己的皮囊,也恨自己的内在。
比如一直希望做个好人的悟净:
首轮排练,导演与构作的二度创作打散了原来的剧本,创造了新的结构,梳理出了新的主题——“我是谁”。
二轮排练前要进行文本的调整,摆在顾雷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在一个新结构上使得两个主题融合落地,就是让“我是谁”与“我相信”成为一件事,并可信可感。这道题折磨了他很久,持续的折磨,直到排练开始前,他才在沙僧身上想通了:人总是从“我是谁”出发,在这个得探寻一生的过程中,去不断发现我该相信什么。
悟净亦如此。他一直希望做一个好人,在天庭他是领导玉帝身边可靠的人,在取经团队他一直是团队的稳定器,我想他内心的认同应该是我要做个“好人”吧。但琉璃盏就是阴错阳差的碎在了他脚下,戏里改文牒改到稀碎的执笔人就是他,笔还在他手里,他好像真没有做错什么,却又不得不承担起这些责任,成为坏人。他想辩解的时候,玉帝又让他百剑穿胸,剥夺了他辩解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习惯性的承担责任并认错。
我想悟净的世界和天空肯定跟我们的不同,而悟净头顶的那朵乌云又何尝不曾或不会出现在我们头顶上呢。这就是在探寻我到底是好人是坏人,我到底是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外在世界规则的认知。
比如对师父又爱又恨的悟空:
悟空原本是天下第一的英雄,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多年,而且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勾了生死簿,将会长生不老,这份痛苦可能是没有期限的,这个手无缚鸡之力唐僧救了他。
给了他另一次生命,他爱师父,犹如爱父母。
但同样是师父,设计给他戴上紧箍咒管理他,他被迫屈服于他,同时又看到唐僧对于任何一个妖怪都有的怜悯之心。
唐僧对悟空非打即骂,没有什么好脸色,
但是唐僧连妖精都心疼,悟空至少看到了他这一面。
一个大英雄,成了一个弱者的贴心人。被弱者拿捏在手里拿捏得服服帖帖。
由爱生恨,再由恨到爱的一生。
在这个无数人的童年英雄身上,顾雷同样问了些问题,怎么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全无敌手,等到取经路上,却谁都打不过,非要到天上去找小妖精的领导呢?
他难道就不能随便杀掉这些小喽啰,难道就不能回到花果山做他的山大王吗?
在话剧《西游》的舞台上,美猴王真就回了一次花果山,这一回才知道,有些时候天下无敌凭得是无所挂碍,而当成佛的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身后看着自己背影的人群,就再也走不了回头路。
世间上的勇敢有很多种,而不管不顾,向来是最容易的。
名著的故事流传千古,情节不变,变化的只是故事的讲述者,小时候我们看着动画片,为神仙、妖精、佛祖的传奇所惊讶,
今天,编剧顾雷选择在故事中看到人性,于是通过他的笔,我们看到
妖精的委屈
神仙的挫败
佛祖的言不由衷
在西游的故事中看到
21世纪20代的芸芸众生
编剧:顾雷
编剧、导演,树新风剧团艺术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戏剧作品:《顾不上》《人生不适情》《告别无羁的长夜》《水流下来》《十个人的夜晚》《进化》《长翅膀的杜若》等。
*文中剧照为2024年演出拍摄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
话剧
《西游》
Journey to the West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5年6月1日-15日 19:30(6月3日、9日无演出,6月1日、7日、14日加演14:00下午场,6月2日、6月8日、6月15日仅14:00下午场)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徐汇区安福路288号1楼)
演出票价:180/280/380/480/580元
故事梗概
谈仙说佛,语及妖魔毒怪,
无非源自你我所处之社会……
唐僧奉天命唯谨,却舍身饲妖;
悟空掩上天入地之力,任不平荡存于世;
八戒善自欺欺人,讥幻景背后的人情世故;
沙僧敬畏神佛却食九世玄奘,深浅莫测。
话剧《西游》,不是以文艺的眼光批判《西游记》,也非以考证的方法研究《西游记》,而是借用《西游记》的情节借题发挥,从取经前一夜写起,用一夜回溯一路,用一路语及善恶,用善恶对照现世。
*话剧《西游》取材于小说《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元杂剧《西游记》(杨景贤作)、民国改写小说《〈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观音点簿添一难 唐僧割肉度群魔》(胡适作)、唐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彦悰撰)等多部“西游”作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程序
支付宝购票: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程序
演职员表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人:张惠庆|总监制:田水|艺术总监:喻荣军|联合监制:何念|制作人:裴姝姝|编剧:顾雷|导演:司徒慧焯[中国香港]|剧本构作:王昊然[中国香港]|副导演:李黎|舞美设计:王健伟[中国香港]|声音设计:魏方夏|灯光设计:黄宇恒|服化设计:谭嘉仪|道具设计:刘一平|音效设计:乔国栋|技术设计:胡继胜|舞台监督:朱星宇
*建议年龄8岁以上观众观看
*艺术剧院周日场专设视障人士携导盲犬观剧坐席,敬请知悉。
*演出过程中所使用的效果烟雾对身体无害,敬请知悉。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