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退伍,我去见未来老丈人,岳母提出三个条件,让我一阵羞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03:57 2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你小子能吃苦吗?"老丈人眯着眼睛看我,手里的烟灰掉在裤子上也没察觉。我站得笔直,就像在部队集合一样,心里却紧张得要命。岳母在一旁补了一句:"当兵回来了不假,但养家糊口可不是站岗放哨那么简单。"

那是1987年冬天,我退伍回乡后第一次正式登门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说实话,我当时全身上下就一件军大衣还拿得出手,其他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衣服。

我和小芳是在我当兵前就认识的,那会儿我们村的广播站偶尔会放电影,我总喜欢去看。小芳是邻村的,她常和几个女孩子一起来。我们就是在一次看《少林寺》的时候认识的。后来我当兵走了,全靠书信来往,三年里我们硬是靠着那一封封的信保持着联系。

我退伍那天,小芳居然来车站接我,把我感动得不行。当天晚上我就跟她提了见父母的事,她红着脸答应了。谁知道这一见,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小伙子,我们家小芳从小娇生惯养,你要娶她,得答应我们三个条件。"岳母放下手里的针线,一脸严肃地看着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挺直了腰板:"阿姨,您说。"

"第一,必须在县城买房,不能让我闺女跟你去乡下吃苦。"

这第一条就把我给镇住了。1987年的县城房子,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我在部队里每个月就那点津贴,除了买点生活用品,剩下的钱都寄回家里补贴家用了,根本没有什么积蓄。

"第二,你得有稳定工作,每月至少能挣八十块钱。当兵回来的不少都去了工厂,你有什么打算?"

我脑子有点乱。转业的事情我还没考虑清楚。老家这边除了务农,像样的工作不多,县城的国营工厂倒是不少,但都是"抢手货",没关系很难进。

"第三,"岳母顿了顿,看了看她老伴,"你得学会做饭、洗衣服、拖地。我闺女从小没做过家务,你得全包了。"

听到第三条,我差点笑出来。在部队里,内务整理是基本功,洗衣做饭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放假前大扫除,我们宿舍总是第一个完成。

"这第三条没问题!"我脱口而出,然后意识到自己太急切了,赶紧补充道:"其他两条...我会努力。"

岳父抽了口烟,终于开口:"小伙子,我看你挺老实的,也听小芳说你在部队表现不错。但是结婚不是儿戏,得对孩子负责任。"

我点点头:"叔叔,我明白。"

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沉甸甸的。小芳挽着我的胳膊,小声问:"我爸妈说什么了?"

"他们...关心你以后的生活。"我不想让她担心,只是笑笑。

那天晚上,我躺在家里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部队里的硬板床睡惯了,家里的床反而不习惯。我开始回想在部队的日子,想起了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是个转业军人,入伍十年,见过世面。退伍前,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李,回地方上可比在部队难多了。在这里,只要听命令、守纪律就行,可外面的世界复杂着呢。"

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回去能干的事多了。现在想想,老班长说的太对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找了我的发小老张。他比我早回来两年,在县砖厂上班,小日子过得不错。

"老李!真的是你啊,这身板更结实了!"老张一见面就给了我一个熊抱。

我们找了个小馆子,点了两碗牛肉面,十几年的交情,有什么心事也不用藏着掖着。

"哥们,我想在县城找份工作,最好能解决住房问题的那种。"我直接开门见山。

老张嘬了口面汤,咂咂嘴:"咋了?看上哪家姑娘了?"

我把小芳的事和岳母提的条件一说,老张眉头就皱起来了。

"县城的房子没个三四千下不来,就算是集资建房也得两千多。你小子有钱吗?"

我苦笑着摇摇头:"除了那身军装,啥也没有。"

"工作倒是可以帮你留意留意。最近听说化肥厂在招工,不过没有关系也难。"老张想了想,又说,"要不你去试试运输队?我表哥在那边当小队长,虽然累点,但一个月能有七八十。"

这倒是个机会。我连忙点头:"行!什么时候能去见见你表哥?"

"明天吧,我给你引见。"

第二天,我特意穿上了退伍时发的那套西装,打算给老张表哥留个好印象。谁知道刚走到街上,就碰见了小芳。

"你这是要去哪儿啊?穿得这么正式。"小芳好奇地问。

我本不想让她操心,但看她关切的样子,还是如实相告了。

"我去运输队应聘。你爸妈说得对,我得有份稳定工作才行。"

小芳突然红了眼圈:"我爸妈为难你了?你别放在心上,他们就是担心我以后过得苦。"

"不会,阿姨叔叔是为你好。"我安慰她,"再说了,在部队什么苦没吃过?这都不算事。"

小芳拉着我的手:"我相信你。要不要我陪你去?"

"不用,你先回去吧,有好消息我去找你。"

运输队在县城东边,是个不大不小的国营单位。老张的表哥叫王队长,四十来岁,说话爽快。

"小李是吧?听老张说你刚退伍回来?"

"是的,王队长。我在部队是汽车兵,会开车,也懂点维修。"我挺直腰板回答。

"有证吗?"

我摇摇头:"在部队只有军车驾驶证。"

王队长皱了皱眉:"那得重新考民用的。不过没关系,先从装卸工干起,表现好了可以安排你去考证。工资五十二块三,加上补贴和奖金,一个月七十多吧。"

"住宿呢?"我小心翼翼地问。

"单身宿舍,四人一间。结婚的话...单位最近没有新房分配计划。不过可以申请公房,排队等等,快的话两三年吧。"

两三年...我心里盘算着,那时候我都二十七八了。

"谢谢王队长,我考虑考虑。"

走出运输队大门,我心里五味杂陈。工作是解决了,但住房问题还是个大难题。我不知道小芳愿不愿意等我两三年。

正发愁呢,突然看见马路对面有个熟悉的身影——是我们连队的老胡!他比我早退伍一年,没想到在县城碰见了。

"老胡!"我大喊一声,不顾来往的自行车,跑过马路。

老胡也认出了我,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小李!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们找了个小茶馆,一边喝茶一边聊近况。老胡退伍后在一家乡镇企业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清闲。

"你呢?有什么打算?"老胡问我。

我把找工作和结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老胡听完,若有所思地敲着茶杯。

"其实...我有个主意,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什么主意?"

"县里最近在搞个体户政策,我一个战友借了点钱,在集贸市场开了个修车铺,生意还不错。你不是会修车吗?要不要考虑自己干?"

我一愣:"自己干?那得有本钱啊。"

"可以先从小修小补开始,慢慢攒钱。实在不行,我可以借你点。"老胡拍拍我的肩膀,"在部队一起扛过枪的兄弟,这点忙还是能帮的。"

我心里一暖,但还是有些犹豫:"那房子的事情怎么办?"

"先租房子住呗,等攒够了钱再买。县城西边新开发的区域,房价便宜点。"

我回家后,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妈妈。妈妈是个明白人,她叹了口气。

"儿子,你真的想好了?小芳家条件那么好,你确定能给人家姑娘幸福?"

我坚定地点点头:"妈,我在部队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困难再大,咬牙也要挺过去。我不会让小芳吃苦的。"

第二天,我去了小芳家。这次没提前通知,是想和岳父岳母好好谈谈。

到了小芳家,意外的是只有岳母在家。她看见我有些惊讶,但还是请我进了屋。

"阿姨,我想和您聊聊。"我鼓起勇气说道。

岳母看着我,点点头:"你说吧。"

"我昨天去运输队应聘了,他们愿意要我,工资七十多。但是...单位分房至少要等两三年。"我坦白地说,"不过我有个计划B,就是自己开个小修车铺。我在部队学过修车,技术还行。虽然开始可能会辛苦点,但只要勤快,应该能挣到钱。"

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关于房子,我打算先租房子住,等攒够了钱再买。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小芳受委屈,但我保证会努力工作,让她过上好日子。"

岳母静静地听我说完,然后问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问题:"你是真心喜欢我女儿的吗?"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三年我每个月都给她写信,无论多忙多累,从来没间断过。"

岳母叹了口气:"你知道吗,其实前段时间有个城里的干部子弟也来追小芳,条件比你好多了。有房有车,工作也体面。但小芳说什么都不同意,就认准了你这个当兵的。"

我心里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伙子,我和她爸对你的要求可能是有点高。但你要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一点。"岳母的语气软了下来,"我看得出来你是个踏实人,在部队里也锻炼出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她顿了顿,又说:"这样吧,如果你真的打算开修车铺,前期我和她爸可以帮你出点本钱,就当是预支小芳的嫁妆。但有个条件—你得先学会做饭。"

我愣住了,随即明白过来,不禁笑出声:"阿姨,在部队里炊事班缺人的时候,我可是常去帮忙的。做饭这事,真不是问题!"

岳母也笑了:"那行,这周日你来家里,给我们露一手,证明一下你的厨艺。"

就这样,我开始了创业的准备工作。白天去运输队上班,晚上和老胡一起研究修车的生意。闲暇时间,我会去小芳家"实习"厨艺。

记得第一次在岳父岳母面前做饭,我紧张得不行。选了拿手的红烧肉和蒜苔炒肉丝,还有一个西红柿蛋汤。

"小李,这手艺不错啊!在部队里学的?"岳父尝了一口红烧肉,满意地点点头。

"是啊叔叔,我们班长可严格了,说做饭也是为战友服务,不能马虎。"我不好意思地回答。

小芳在一旁偷笑:"爸,您可别夸他了,再得意就要翘上天了。"

那顿饭吃得其乐融融,我明显感觉到岳父岳母对我的态度变得亲切了许多。饭后,岳父把我叫到一边。

"小李啊,我看你是个有志气的小伙子。开修车铺的事,我和你岳母商量过了,可以借你五百块钱。不过创业不易,你得做好吃苦的准备。"

我激动得差点跪下:"谢谢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期望!"

1988年春节过后,我的小修车铺在县城集贸市场边上开张了。铺子不大,但设备齐全,主要是修理自行车、三轮车,偶尔也接一些拖拉机的小活儿。

开业第一天,小芳特意来捧场,还帮我挂起了"开业大吉"的红布条。岳父岳母也来了,带了两箱汽水给我助兴。

"小伙子,好好干!"岳父拍拍我的肩膀,眼神中满是期许。

创业初期确实很辛苦。每天早上六点就得起床开铺,晚上八九点才能收工。有时候忙不过来,就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但有小芳的鼓励,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得。

半年后,生意渐渐稳定下来。我不仅还清了岳父的借款,还在自己的小铺子里添置了更多工具。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开始有了固定客户,其中不少是县里的单位,比如邮局、百货商店的公务自行车都是由我负责维修。

1989年春天,我和小芳结婚了。虽然没能在县城买房,但我在集贸市场附近租了一套小两居,离我的铺子很近,上下班方便。

婚礼很简单,但很温馨。老张、老胡和几个部队的战友专门赶来参加。岳父破例开了两瓶珍藏多年的茅台,说是给女婿压惊。我那天激动得脸都红了,一杯接一杯地和大家碰杯。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充实。白天我在铺子里忙活,晚上回家做饭、洗衣服。小芳在县医院做护士,工作也很忙,但我们都很珍惜一起的时光。

转眼到了1990年,我的修车铺已经小有名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里的摩托车、小型农用车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从简单的修理扩展到了改装和零配件销售。

那年秋天,我攒够了钱,在县城西边买了一套小楼房。虽然离市中心远了点,但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搬家那天,岳父岳母来帮忙,看着新房子,岳母眼圈都红了。

"小李,这几年你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一开始对你要求那么高,你也没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岳母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现在看来,我们的女儿嫁给你,是她的福气。"

我心里一阵酸楚,想起了当年刚退伍时的窘迫和无助,再看看现在的家,虽然不算豪华,但温馨舒适,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

"妈,"我第一次这么叫岳母,"谢谢您当初给我提的那三个条件。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目标,我才会这么拼命工作。"

岳母笑了:"这么说,我还是做了件好事喽?"

我也笑了:"当然,您可是我的贵人啊!"

后来的日子,我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小修车铺发展成了汽车修理厂。小芳也从护士升为了护士长。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越来越好。

每当回想起1987年那个冬天,岳母提出的三个条件让我一阵羞愧的场景,我都会感到一阵温暖。正是那些看似苛刻的条件,激发了我的斗志,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和责任的重大。

在部队的三年,教会了我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而退伍后的创业历程,则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奋斗的价值。如今看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下一步铺路。

退伍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正如我的老班长所说:"在部队练的是服从,在社会练的是坚持。"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