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43)致敬引导我开凿自己大山的白羽先生(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05:20 2

摘要:我曾经在沈阳市档案馆举办的“胡世宗捐赠书法作品展”现场,听过胡世宗对一些作品的简要介绍。其中,讲到刘白羽的“三下江南”作品时,他讲的内容既梗概又具体,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白羽1938年一到延安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亲笔写了介绍信,派他与其他四位同志 (他担任

尊师重友堪楷模(43)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致敬引导我开凿自己大山的白羽先生(下)

(接上篇)我曾经在沈阳市档案馆举办的“胡世宗捐赠书法作品展”现场,听过胡世宗对一些作品的简要介绍。其中,讲到刘白羽的“三下江南”作品时,他讲的内容既梗概又具体,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白羽1938年一到延安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亲笔写了介绍信,派他与其他四位同志 (他担任组长) 一起,陪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卡尔逊访问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80多天的时间里,让美国人看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如何抗击日本侵略者。通过这次视察访问旅行,在晋西北见到了贺龙和萧克,在晋察冀见到了聂荣臻和彭真,在南宫见到了徐向前、宋任穷和邓小平,我党我军的这些高级将领和卡尔逊进行了交谈,郑重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年12月,刘白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刘白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拍照时就在第一排左侧,距离毛主席很近。

通过胡世宗的讲解,我了解到1946年,抗战结束,国共合作破裂,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指派刘白羽到东北,因外界说“东北没有中共的军事力量”。他以 《新华日报》 记者的身份,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做采访,到沈阳,由本溪进入东北解放区,在四平前线写出了 《英雄的四平街保卫战》。在沈阳解放的1948年11月,刘白羽写出了 《光明照耀着沈阳》,这是一篇闪耀着文采的、震撼人心的通讯,受到毛主席的称赞和表扬。他是1949年开国大典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代表。

日后,结集成册的《口述档案·胡世宗捐赠珍藏字画选解》中,介绍刘白羽的文字也相当详细,从家庭出身到走上革命道路,从文学创作到艺术成就,从军地任职到社会声望,从历史地位到国际传播。这起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白羽先生在现当代文坛及胡世宗心目中的分量之重。二是白羽先生的革命胸怀、人生态度及文学创作风格对胡世宗的影响之大。三是胡世宗对白羽先生了解情况透彻,他们之间历经40年的师友情谊之深。

刘白羽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报告文学家,以其雄浑豪放的文风和深刻的时代洞察力享誉文坛。他的创作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刘白羽的散文以气势磅礴、情感炽热著称,代表作《长江三日》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经典。他善于将自然景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宏大的叙事展现历史变革中的民族气魄。

刘白羽作为战地记者,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实况的报告文学,如《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以真实笔触记录革命历程,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感染力。

刘白羽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展现解放战争的壮阔画卷。他还提出"散文要写大时代"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的社会使命感。

刘白羽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与良好影响,

与杨朔、秦牧并称"当代散文三大家",其创作被视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被选入中小学教材,还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窗口。

刘白羽的文学创作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将个人才情融入时代洪流,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坐标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作研究中国社会变迁的鲜活文本。

刘白羽与胡世宗是近半个世纪的师友关系。我觉得,他们通过文学交谈奠定友情,书信交往延伸友情,思想交流升华友情。

刘白羽与胡世宗的友情,始于对文学真谛的共同追求。刘白羽先生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的精髓在于精粹与锤炼。他在写给胡世宗的信中强调“诗要精粹,再精粹,锤炼再锤炼”,这不仅是对诗歌创作的宏观要求,更是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揭示。

胡世宗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创作中不断追求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升华。他的诗歌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刘白羽的这番话,不仅是对胡世宗创作的由衷肯定,更是对文学真谛的深刻诠释。两位文人在思想上的共鸣,使得他们的友情超越了普通的交往,成为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师友同行者。

在胡世宗的创作生涯中,刘白羽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他们的友情,不仅建立在文学创作的理念上,更源于心灵的契合。刘白羽先生以其平易近人、真诚待人的品质,赢得了胡世宗的尊敬与信任。胡世宗的勤奋好学坚持不懈,低调做人追求高远朴实厚道的人品,获得了刘白羽的高度认可与寄予期望,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相互切磋,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思想上相互促进。刘白羽在信中鼓励胡世宗“开凿你的(必须是你的)大山”,这不仅是对他文学创作的期望,更是对他个人成长的关怀。这种超越文学的情谊,使得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这种与时俱进的友情,不仅让胡世宗深刻理解了刘白羽对文学、历史和现实的回望与理性总结,还让他见证了刘白羽对21世纪中国文学的期望和战略思考。

胡世宗陪同刘白羽在东北旅行中,刘白羽表达了对中青年作家的期望,认为他们是中国文学的脊梁,强调作家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他比喻文学如同大浪淘沙,每个作家都需要将自己的创作融入到当代文学的洪流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刘白羽特别提到,作家应当首先成为一个思想家,通过作品传播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刘白羽强调作家需要不断探索新生活,理解社会、人生和自然的各个方面。他的这些观点不仅影响了胡世宗的创作理念,也让他对文学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胡世宗与刘白羽在文学创作中都强调坚持与奋斗的精神。例如,胡世宗提到丁玲的题字“水滴石穿”是他生活理念的体现,而刘白羽的作品也常常传递出激流勇进的人生哲学。这种共同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胡世宗与刘白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多次互动。胡世宗创作的《我与刘白羽/文化名人书系》。全书由《我心目中的白羽》《我日记中的白羽》《白羽信函》《白羽赠书》四部分组成。2016年正值刘白羽百年诞辰,作为刘白羽多年的好友,作者用平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他与刘白羽之间长达四十年的友谊。书中还将刘白羽写给作者的书信以及赠书的珍贵照片也收录在册,让读者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和认识刘白羽。

胡世宗说,我写过多篇关于白羽部长的小文,还曾在 2016 年中国作协于北京中国文学馆召开的“刘白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作了发言:《丰碑与旗帜》。白羽部长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和精致的作品,把一座高大的丰碑树立在我们的面前,他是一直在前方飘动的、耀眼的旗帜!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