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人:甲子山人赵炳冯和他的林下野山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2 19:47 2

摘要:1997年,开始研究林下茶的种植。赵炳冯用了20年时间,试种42个品种的茶树种子,耐心培养,直至成功成活。这是一个茶人与茶树的约定。

巨峰镇大坡乡

不是猛龙不过江

历经辛苦始得成

甲子山人赵炳冯

1996年,开始陆续承包和转包山场。赵炳冯成为甲子山人已有30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人与一座山的守候。

1997年,开始研究林下茶的种植。赵炳冯用了20年时间,试种42个品种的茶树种子,耐心培养,直至成功成活。这是一个茶人与茶树的约定。

2016年,正式大规模种植甲子山林下茶。此后,赵炳冯的林下野山茶遍布在甲子山上,历经9个春夏秋冬,长成半人高,数不清的茶芽已在枝头笑。这是甲子山茶与万千茶客的邀约。

其实,在4月23日之前,本人并不了解以上这些。虽然听说过,也见到过相关报道,以为无非是包了一片山,在树林子一角种植了一点野山茶,作为噱头卖茶叶。

当来到甲子山上,面对这四重山峦,面对这漫山遍野林间林下的野山茶树,一群又一群的采茶女,我才知道:这是真的。此时,正有100多人在半人高的野山茶树之间采茶。

正是人间四月天,陪同朋友寻茶,经过导航的指引来到了甲子山茶业公司,宽敞忙碌的制茶车间门朝南,周边是房屋的一个大院子门朝东。气派是自然的,一点也不意外,能承包甲子山的人肯定有这个实力。

意外的是这个人,创办经营甲子山茶业的赵炳冯。

车进大院,阔大的办公室兼茶室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甲子山人赵炳冯的贤内助,一个是从青州慕名到此寻茶源的女青年。

“您好,请进屋里吧……”

“您好,来看看林下野山茶……”

“我们正准备上山,一起去吧,他还在山上……”

“那好,一起去吧。”

甲子山茶,其情其景

车辆沿着宽阔的大道一路盘旋上行,有另一条道路从山上贯通交会过来,虽然道路稍微变窄了点,但畅通没问题,隔不远都有会车点。这就是甲子山茶业的“山门”了,从这里起就是甲子山茶业的地盘。

7800亩左右的山林,大片大片的槐树、松树、板栗树、柞树向阳而生,遍布在四重山峦;4700亩林下野山茶,长势已有半人高的野茶树,立身于山林之间;260多亩大田茶园,分成前山、后山两块,生长在背风向阳的甲子山上。

以上,是甲子山茶业赵炳冯的家底,也是他的底气。

行走在林下野山茶之间,赵炳冯说:你看,这茶树的叶子都有虫咬的痕迹,只有茶芽这里还算完整,我们只采摘这一点。采茶太辛苦了,只能站着弓着身采摘。

这些山林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赵炳冯顺手抓起一把夹杂着落叶枯草的山土:全靠这个,营养丰富,自然生长,野蛮生长,不进行任何人为管理。

今年是甲子山林下野山茶进入收获期的第一年。

从30年前发心、研究、试验、试种,国内外44个茶产区的品种轮流撒播,一路写了许多次失败的答案。其中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卢旺达、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种子均“水土不服”,未能存活。如今在甲子山长势旺盛的野山茶树,都是来自于国内的茶树种。

2016年终于成功进行全面播种后,又是9年的光阴过去,2025年甲子山的林下野山茶,长成了,收获了。

这是甲子山茶业的欣慰,也是赵炳冯的欣慰。

赵炳冯,其人其事

承包甲子山7800亩左右的山林,创办甲子山茶业,不仅是因为他手里有钱,更是因为他心底有爱,对一杯好茶的热爱。

赵炳冯出生于1969年。“南茶北引”初期的茶叶成活管理过程,他没赶上。日照的茶业推广发展过程,他赶上了。

1990年,山东省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到安徽农业大学进行炒茶培训,日照去了4人。在为期22天艰苦的茶叶炒制培训过程中,半个月内回来了3个,只有赵炳冯坚持干满了全程。

1991年,日照炒茶人到浙江大学接受技术培训,为期11天,学员里有赵炳冯。

1992年,山东省在日照市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段建真教授讲课,赵炳冯是学员之一。

甲子山人赵炳冯,在茶界出道很早,在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就是技术能手。

他不但懂茶,还懂“肉香”。“到南方炒茶培训期间,要不停地把手插在高温的锅里搓揉炒制茶叶,刚开始技术本领还不够过硬啊,手掌褪了四五层皮,一不小心就能闻到肉香味。肉香,真是喷香喷香的啊。”在甲子山茶业办公室的茶台前,品着昨天刚炒制的林下野山茶,赵炳冯边回顾边感慨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养鸡很赚钱,这个机会被赵炳冯抓住了。他搞的规模很大,也赚到了大钱。1996年起,承包转包山场、培养林下野山茶的资金,来自于这“第一桶金”

归来本是爱茶人。包山场的初衷,就是为了那林下野山茶。

修路,生产道路、消防通道,投入了大资金。

试验、试种,试错、失败,再继续。试种未能存活的土壤,就不能来年继续试种了,必须撂荒,八年后才能再播下新品种的茶叶种子继续试验。从发初心到如今,是30年。

他用了30年的时间,让甲子山7800亩山林变成了野生山茶生机勃勃的家园。2019年,甲子山茶荣获中国森品食品认证、中国森林食品原材料认证基地,这是高于“有机”的一个标准。同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自称“土老帽”,2017年在山东省召开的林业科技大会上,获得“乡土专家”称号,一心爱茶、种茶、做茶、喝茶,天天到山上转悠,林下野山茶“研究员”,这就是甲子山人赵炳冯。

(依山看海 /文图)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