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皇华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06:06 2

摘要:按国务院、山东省政府的安排,我市将接收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忠县移民1000人。作为青岛市三峡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我有幸两次赴渝,对重庆三峡库区忠县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三峡移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移民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去破解,这的确值得人们很好地深思。

文/王民官

鸟瞰重庆市忠县己被淹没的皇华岛

二上皇华岛

----赴重庆市忠县考察、复核三峡外迁移民见闻

按国务院、山东省政府的安排,我市将接收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忠县移民1000人。作为青岛市三峡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我有幸两次赴渝,对重庆三峡库区忠县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三峡移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移民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去破解,这的确值得人们很好地深思。

一上皇华岛

这次我市接收的三峡移民,主要是重庆市忠县洽甘井镇的三峡外迁移民。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万里长江贯县而过88公里。忠县历史悠久,因历代出忠臣良将而闻名于世,尤以周人巴曼子“首刎留城”为最,唐贞观八年赐名为“忠州”。白居易、陆贽、李吉莆等四贤为官忠州。

洽甘(洽甘)井镇位于长江北岸,忠县县城东部,距县城6公里,而我去的地方,则是洽甘井镇下属的皇华岛,是原宋咸淳府“皇华城”遗址,原名黄华洲,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之为江浦。1276年,宋咸淳府知府马堃[kūn]、军使包申同皇华城军民抗击元兵数月,最后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现在岛上还有当年抗元时留下的石刻遗迹和石弹等文物。

如今的皇华岛

皇华岛上将有近200人外迁到青岛的平度市安置。2001年2月14日,我们从青岛乘飞机赴重庆,然后坐船顺流而下到忠县,第二天一大早便往皇华岛赶去。一路上,我在想,长江之中的皇华岛,黄海之滨的青岛,如果没有三峡移民,这是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一起的两个地名。但是,随着举世瞩目三峡大坝的修建和三峡移民的外迁,使这长江的江心岛和山东的胶东半岛、长江与黄海真正地融汇在了一起。

我第一次上皇华岛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情上岛的。听说头一天我市移民办工作人员上岛时,移民要么顶着门不见,要么就跑到山上躲藏了起来。今天我们去时,忠县负责移民外迁的交警大队长周德仁还特意叫了两位穿警服的派出所民警一道上岛。

三峡移民举家外迁

我们乘小船约40分钟后,弃船上岸。只见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与黄褐色的土地错落有致,郁郁葱葱,原野的空气中飘浮着阵阵的清香。长江就像一根雪白的丝带,在山与山之间飘浮着,波光粼粼,帆船点点,驳船与游船不时交错而行。

远看皇华岛,明清时代的木制二层阁楼,错落有致,在竹林、桔树掩映下,别有一番风味。这种阁楼,一般是下面一层养着猪、鸡、鸭、羊等,上面一层住人。山前屋后,水田环绕,黄黄的油菜花正在盛开着,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村里的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除了每家门口有一块十多平方米的空地外,都是用大青石板铺就的台阶式的石板路,并肩两人都走不开。一下雨,变得更加泥泞难行。

皇华岛的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去了,留在岛上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至今岛上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一家商店,没有一家医院。村民的生活用品,大多是用岛上生产的土特产和蔬菜坐船到江对面的顺溪赶集换回来的。

如今的皇华岛湿地公园

来到村边,只见几个妇女正在一眼泉水边洗衣服、洗菜,见到我们一行几人,便不冷不热地说,“看看,贩卖人口的来了”。笔者主动询问其中一名妇女,这水能不能喝?“你自己尝一尝不就知道了”一妇女头也没抬说道。一尝,这水还真甜,因靠着江边比较近,水面要高出江面很多,掬手可汲,这眼泉水肯定要被淹没到江底。

问他们有没有迁青岛的,其中一个讲,“有”,她接着说,“我就是走山东的,你们青岛离哈尔滨很近,冬天会下很厚的雪,现在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而且还刮大风,我们去了不适应。”还有一个说:“你们那儿有大米吗?馒头那玩意儿我可吃不来。”我讲,青岛的冬天不是很冷,也没有下过那么厚的雪。我们从青岛来就穿这么多,不象你们想象的那样冷,我们离哈尔滨的距离和到你们这里差不多,而且我家天天吃大米。“不信!”“我们不信!” 几个妇女停下手中的活计同时说道。我无法多作解释,赶忙继续上路。

当路过一个移民户时,只见木门上面贴着一个纸剪的鞋底图样,后来听当地的群众讲,那也许是这家生了小孩,贴个鞋底,意思是不让人进去,有禁止入内的意思。

我们来到移民周会兰家的院子里,移民陶远奎凑上来问“青岛有大米吃吗?没有大米吃,我们可没法过”。“青岛很冷的,冬天要睡土炕,我们可受不了,山东我去过,我知道”。移民李宗会曾到山东省广铙县考察过,她非常自信地讲。“青岛那儿怎么样?我们可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听不见长江的流水声,我们就睡不着觉”,移民周会兰不无感慨地讲。面对这么多的疑问,我们几位曾作了许多的解释,但移民们就是不相信。看来,由于岛上至今仍没有通电,大多数居民既没有电视看,不知道天气预报,也不听广播,更不看报纸,出现青岛离哈尔滨很近的误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峡移民外迁

移民周会兰一家三口将安置到平度市万家镇初家村。征得周会兰的同意,我们进了她家,她家的屋子是明清的砖木结构,青瓦大屋檐,房间很大,也很高,二层阁楼,没有窗户,光线很暗。我们进了屋,并很小心翼翼地上了楼梯。借着屋顶留出的一眼瓦透进的亮光,渐渐地看清了屋里的东西。这木屋阁楼上,除了一张木床和床上的被子外,几乎没有什么家俱,只见地下摆了一些坛坛罐罐,熏得发黑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年画和一些字迹模糊的奖状,屋顶上瓦和瓦之间漏着缝隙中透出一些亮光来,我问,下雨时漏不漏?刮风时冷不冷?她说不漏不冷也不刮风。但我分明看到她家的床上是挡了块塑料布的。

虽然我们此次去对接时作了很多准备工作,在青岛时还专门印了一份《告忠县移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但交给移民时,许多移民拿在手里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卷了起来,因为他们中有的根本就不识字。看起来,今天想让这些移民相信青岛,了解青岛,恐怕还需要点时间,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出过远门,对远在海边的青岛更是一无所知。

这次对接,平度市需接收55户,但实际上只见到12户,对接工作很不理想。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便离开了皇华岛,望着渐渐隐没在江上雾气中的这座方圆近5公里的小岛,笔者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作为移民来讲,故土难离,这是人之常情,但没有想到岛上的条件还是那么差,思想观念还是那么落后,对外面的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现在看来,移民工作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原先我们所预料的要复杂、艰苦的多。

二上皇华岛

间隔一个月后,在3月29日,为复核来青安置的移民资格,我们第二次来到了皇华岛。

忠县

这次我们是从西面进岛的,船行不到5分钟,我们就靠岸了。因天气特别好,大家的心情也还不错,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步行在长江河沿边上。靠近江边的一些田地上,有的小麦已经抽穗了。由于现在是涸水期,靠岛北面的河床裸露着,听带队干部讲,到六、七月份,小麦成熟收割后,有的耕地也刚好被淹没。三峡大坝建成后,将淹没小岛的五分之二,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心岛。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了将近1个多小时,才来到皇华村毛书记家。

与当地干部接上头后,我们首先来到了移民陶远奎家,他一家将移民到平度市蓼兰镇焦家寨。还没有进门,他便很主动地和上次去平度考察时认识的乡镇干部握手,而且又是拿板凳,又是倒水。问他愿不愿意到青岛,他十分高兴地说“愿意,非常愿意”。在离他家不到百米的田地里,还遇到了陶远奎的妻子毛永兰,她正赤脚在水田忙碌着,见了我们也比较热情,问她一些情况,也能够主动回答。

我们又来到了移民周会兰家,这次见到了周会兰,与上次见到时的感觉截然不同。她见我们的到来,就如同见到的老朋友一样。又是递板橙,又是倒水喝。别的移民有疑问时,她主动进行解释。她到平度考察时,是移民中第一个签了字的。当时有一位移民户代表对签订委托建房合同比较犹豫时,她便主动找到安置地村书记做工作。她怕安置地不接收,第二天又早起6点钟赶到村书记家,要求安置这户移民。村支书怕耽误她返乡,便用村里的小轿车把她送回旅馆,并同意接收那位一开始没有签字的移民。

周大队长感慨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将心比心呀。移民不愿意外迁,关键的还是对迁入地不了解,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到家。我负责皇华岛移民的外迁工作,上次派移民户代表去青岛考察时,晚上打着手电筒满山遍野找人都找不到,别人说我在岛上不是做移民工作,而是结冤家呀。看到今天移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三峡移民

这不禁使我想到第一次上岛时,周大队长面对一个移民提出,如果政府不给补偿她家欠别人家的钱就不迁时,气得老周一个劲地叫“你自己家的债务要让老子承担?让老子去还?你这是无理取闹嘛!”这次移民态度的转变,应当说,是与移民户代表来我市考察对接时,我市各安置市进行大力宣传和热情接待分不开的。

忠县移民到青岛考察对接时,正赶上来寒流,移民们下火车时,是带着一种迷茫、困惑、很不情愿、甚至有被强迫着的心情来到安置地的。但经过我市各安置地做工作,移民代表走时,一个个满面春风,对自己亲眼看到并亲自选定的宅基地、房型和耕地非常满意。这次来青岛考察、对接,共有259户1043名三峡移民签订了安置协议。

胶南移民办的同志曾介绍说,移民问当地的干部,你们山上现在连棵草也不长,吃什么?指着没有水的河沟,喝什么?看到村头的粮食又问,不怕偷?带队干部并没有多作解释,而是引着移民随便到村民家里,拧开水笼头,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看到不少的村民家里都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音响、摩托车、农用车等,移民确确实实地开了眼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感到了自己的差距。临离开胶南时,市里安排移民到海边看海,移民几乎是叫了起来,这么多的水啊?!还是你们的水好,你们的水蓝。离开胶南时,市里的领导给每一个到胶南考察的移民送5公斤当地产的苹果。

三峡外迁移民

这次到忠县,使我们很感动的是一些移民在我市移民干部进村入户时,写上欢迎的标语,中午非要留下吃饭,有的移民甚至往开水里加上砂糖,拿出招待最珍贵客人的规格来接待我市的移民干部。还有的走了四、五十里的山路,拿着当地的土特产,来看望我市的移民干部,表现出愿意到我市安置的喜悦心情,有人便将这称作为是“苹果效应”。

有一位叫周康珍的移民,她因嫌其夫刘新治赴青岛考察时,未签订合同,而同其夫一直吵架打仗到现在。听说青岛移民干部来到忠县,便急忙与丈夫一起到宾馆找到胶南的干部,非要移民不可。经与忠县移民办协商,胶南同意接收了这户移民,胶南移民办王利森主任对她说,“你很有远见,你的选择非常正确。”周康珍说“这不仅仅是为我自己,也是为了我的两个娃娃将来好啊”。

我们来到皇华村9组15号居民毛大敏家,毛大敏生于1938年6月25日,今年已经73岁了,他们一家4口将迁到平度市万家镇后陈村。看到他家里除了一些家具萝筐家什外,几乎什么也没有,毛大爷拨开一片柴草,露出一副寿材来,苦笑着说,“这个也就用不着了吧。”我们理解老人的心情,故土难离,这一走,恐怕是再也回不到这世世代代生息的长江边了。

回望故乡

移民举家外迁,当地政府考虑到路途遥远,迁出时每个人只准拿两个包袱和少量的生活用品。俗话说,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破家,穷家值万贯,移民家里所有的一切都要留在当地了。为了保持长江的清洁、防止环境污染,移民的旧房将被拆除,进行消毒。我们是完全理解毛大爷此刻的心情的,但毛大爷也还比较乐观,他说,“虽然我这把年纪了,但在有生之年,能走出皇华岛去看看,走走青岛,要得,要得”。

我们要离开皇华岛了,一些移民自发地跟着我们边走边拉呱了很长的一段路,直到我们准备下山了,走很远了,一些移民还站在路边上朝着我们挥手“慢走!”“走好!”望着热心的移民有如此大的变化,周大队长的眼睛都有点潮湿了。临上船时,江边有人卖鱼,周大队长自己花20元买了一条长江大鲤鱼,说今天特别高兴,回家让老伴做好,喝酒下菜,庆祝一下。

后记

截止4月12日,我市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市全部完成了与重庆市忠县签订《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协议》工作,正式确定了我市三峡移民安置对象,共有253户1015人和随迁6人来我市安置,其中平度市确定安置49户202人,这标志着我市的三峡移民安置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青岛风光

二上皇华岛,应当说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作为三峡移民,他们舍小家,顾国家,为三峡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尊重移民,理解移民,允许移民的思想认识转化有一个过程。要把移民当作自己一家人来看待,想为移民所想,急为移民所急,事为移民所办,要从移民迁入后的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为移民真正地能够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创造必要的条件。

移民安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今后安置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坚定信念,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的敬业精神,是完全可以破解这一世界性的难题的。

这次我们在忠县也遇到了一些头脑比较灵活、市场意识比较强的移民,他们讲,这次三峡移民尽管遇到的困难不少,但也是一次改变人生和命运的机遇,尤其对于下一代而言,的确千载难逢。我们要走出长江奔大海,走出大山看世界。我相信,这些移民是有眼光的,相信他们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创造一个美好的、全新的家园!

写于2001年5月

来源:王民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