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洨河是华夏宗河,井陉就是石邑,这里是改朝换代永动机。伏羲在这里画天下,黄帝逐鹿之战在这里建都,尧,舜从这里跨太行建立夏朝,契,昭明在这里建王都南迁建立殷商,周天子来姥姥家寻根拜祖,韩信在这里背水一战奠定汉朝,朱德攻克石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八、洨河是河宗冯夷的老家,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摘要:洨河是华夏宗河,井陉就是石邑,这里是改朝换代永动机。伏羲在这里画天下,黄帝逐鹿之战在这里建都,尧,舜从这里跨太行建立夏朝,契,昭明在这里建王都南迁建立殷商,周天子来姥姥家寻根拜祖,韩信在这里背水一战奠定汉朝,朱德攻克石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关键词:洨河,河宗,迁徒,母亲河。
洨河,又称氐河,禹贡里的古恒水,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山海经说昆仑山,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无达所指应即《左传·僖公四年》所说齐国北境的无棣。《禹贡》"碣石山"地望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黄盛璋较早提出《禹贡》有两个"碣石",一是"太行、恒山,至于碣石",这里"碣石"指常山石邑城,属太行山支脉;二是"夹右碣石,入于海"。
《河北通史(先秦卷)》"宁晋县有尧台乡一名,相传远古时尧在此发现虞舜,虞舜继位后在此建筑尧王庙,故名尧台。"《隋圖經》云:"大陸縣有堯臺,高與縣城等。今置樓其上,世謂堯禪位于舜處。"《魏书》壹佰陆上《地形志》载:"南赵郡广阿县即李氏父子葬地,复有尧台。
远古时期,宁晋始称杨地,又称杨纡。《水经注》载:"杨纡,大陆泽地。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尚书·尧典》载:尧时,杨地属冀州之域。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冀州"其泽薮曰扬纡,其川漳,其浸汾、潞"。扬纡就是广阿泽,又名大陆泽,今河北宁晋泊是古代广阿泽的遗迹。
穆天子传: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真本竹书纪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澎,有易之君杯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遂杀其君杯臣也。"上甲微向河伯借兵打败有易方国,说明河伯是一个具有相当实力、与商族关系密切的方国。
辛丑,天子西征,至干䣙人。䣙,国名,音叵肯切(䣙国在邢台柏乡)。河宗之子孙䣙柏絮。伯爵,絮名。古伯字多以木。且逆天子于智之口。
河伯:河神,亦作"冰夷"、"冯夷"、"无夷"。自殷商而降,至于周末,为人所奉祀,位望隆崇。冯夷海神名。竹书帝芬十六年,雒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上甲微也。以河伯之师伐有,杀其君绵臣。是河伯者,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如文王之为西伯,而冯夷者,其名尔。
戊午日在河出昆仑源头大海眼,河伯主持了穆天子祭祀活动,并赠舂宝当地产舂米,己未日陪同穆天子在黄山岥开大会,献上河神全部书画典籍。游玩石邑城东南凤凰山,观察城内处七十处泉眼。晚上让天子住宿在自己的宫殿。
从以上资料清楚的知道,河宗(伯)是这里的主人,负责全程招待穆天子一行人马。河伯无夷是殷人(商)杀其君绵臣(井陉蔓葭城),他就是洨河的河宗,阳纡阿是穆天子到大陆泽河伯的都城。阳纡山是尧山,阳纡丘是尧台。
有人说禹贡里的河,穆天子传的河在这里称黄河,真是不懂历史,更不懂历史变迁中的地理地貌,以讹传讹。大陆泽及古冀州城从来没有被黄河古道侵袭过的痕迹。明代石珤亲身考查,最就驳斥这种谬论:如今经调查大陆泽与黄河绝不相通,只不过大陆泽与黄河相距不远,不足三百里,才产生了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罢了。如果不是这个道理,难道从古到今陵谷受风雨冲刷洗荡,完全改变了旧面貌吗?
【轩辕黄帝传】,长子玄嚣遂父姬姓,降居氐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帝喾令尧与民烧陶於氐水,发明了许多烧陶的新方法,是以封尧为陶侯。从考古资料来看,华北地区人类活动的足迹是逐步从山地到平原,由台地到低谷迁移的。洨河两岸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狭长地带有着古遗址、古文化遗存、文物古迹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古遗址、文物古迹从六千年前的新石器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纵贯中华文明史的各个阶段。
这里的山,水,路,钟灵毓秀,文化璀璨,历史悠久。封龙山古称丰隆是黄帝的名号,是唐尧封的龙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华夏以龙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从此开始。龙图腾,是中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中华龙成为我们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的精神之柱,中国人骄傲的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石邑城是黄帝的都城,有桥山轩辕丘佐证,夏,商朝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有城池的雏型。总之封龙很早先人就封禅命名。尧把自己的先祖封为丰隆,从此有封龙山之称。
封龙山是三皇五帝之一黄帝的名号,自然跟着他辅佐的部属也跟之神化,如附近的三公山,灵山。封龙山因为一个龙字而尽显风流,龙与山神合而为一,最终使它成为华夏的历史文化名山的鼻祖,从此才有三山五岳之称。封龙山上,尧帝高膽远瞩,俯视天下,始建国制完善政冶。任命官员,分理各政,系统治国,建筑王城。石邑城古称砥石,是鲧筑的禹贡城,也是尧的王城,分四岳管理天下。燧人氏立竿见影测北极,定五方。女娲创造的冶炼锡铜之术,制婚姻,定人伦。尧在此发展了烧陶技术。相土在这驯化牛马干活。
封龙山六月廿三历史悠久的传统庙会,就是纪念黄帝(丰隆)祈风求雨祭祀活动。丰隆能行云布雨,人民把他看成掌管风、雷,雨,电的神人。
禹贡:导太行,恒山至碣石,入于海,太行山石邑城在太行山脉腹地,一条古驿道贯穿东西,形成了燕晋通衢,这就是井陉古驿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砥石石邑城西井陉山称井陉塞,娘子关称井陉关。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军事城的建制。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猿相辑时代,道路与人类从古猿、早期人、晚期人、到现在经历了几百万年。是晋国、魏国、赵国争相觊觎,反复争夺的地方。
石邑城古称砥石,这里到处都是历史的遗迹,人文景观。古老气息底蕴深厚,文化价值极其宝贵,山川地理的冠名,铭记着历史的烙印。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各方遗迹佐证,共同的一点就是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数千年的辉煌文化可圈可点。
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画天穹的地方,《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在这里都有他们的足迹,从这里孕育迁出了夏禹,商族一个又一个朝代。王都的建立,也是中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前奏,由野蛮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开创了华夏走向文明的先河,洨河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洨河水,井陉道,石邑城东西南北古代交通枢纽,古代要冲。城东是南通洛阳北通幽燕南北大通道。东西是井陉古驿道,这一带是改朝换代永动机。从人类原始社会,到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唐宋大一统后的历朝历代一直到新中国的解放,在诸侯争霸、群雄并起、金戈铁马的岁月里,谁占据了井陉古驿道,谁就占据了先机,而井陉古道是河朔之咽喉。
背井离乡的成语就是以井陉道流传出去的,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次的社会动乱,外祖侵略,兵荒马乱,人们四处逃难,迁徒。有的民族南下,有的百姓西迁。在这一次次的迁徙和移民中,原有的地名却保存了下来,有的地名甚至成为迁徙它乡的唯一记录。
封龙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这里是北岳恒山三个时期之首,是创始之恒岳,是历史跨度最长的北岳恒山,后边曲阳恒山是二代,浑源恒山是三代。
常山郡,浙江有常山县。有千里之外迁移到江南吴越的常山游子。你们是从封龙山这里迁移出去的。这里是根脉,是老家。
黄帝葬桥山,全国各地有多少黄帝陵,包括陝西黄帝陵,都是从封龙山搬抄过去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是第一个给黄帝陵增高填土禋祀举行仪式的人。
井陉县,赵县有人祖庙,新乐筑伏羲台,是易经八卦的源头,龙山文化的标志。易经八卦是古人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科学总结,也是打开世间神秘之门的金钥匙。
帝巡游四海,登石邑城昆仑山,起宫室于其上。见新语,而封丰隆之葬,丰隆,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这一段记载生动地说明了封龙(丰隆)就是黄帝,是一个对气象有较深的研究,所以众百姓都尊他是雷雨之神。黄帝起的第一卦就是乾卦,飞龙在天。第二卦就是雷天大壮,封丰隆之葬。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洛不在外地,就在井陉古驿道上的昔阳,平定一带。皋落,古代氏族部落名。春秋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炎帝后裔赤狄的一支。《史记》载:"鲧父骆明封于骆国"。《路史.各国记·罗泌》载:"古之骆国,鲧父之国,东北宜寿县有骆峪,故盩厔地"。河洛有人说在河南,这是张冠李戴,混淆历史,它不知道商族崇尚占卜,迁徙把历史文化传播开来。
来源:音书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