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达生物不仅在2024年收获满满,首次实现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和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双转正,还在2025年开了个好头,展示了靓丽的一季度产品收入成果。
信达生物不仅在2024年收获满满,首次实现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和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双转正,还在2025年开了个好头,展示了靓丽的一季度产品收入成果。
2024年,信达生物首次在Non-IFRS计量下实现Non-IFRS利润3.32亿元,EBITDA盈利达4.1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信达更是同比保持40%以上的强劲增长,实现总产品收入超24亿元。
2025年Q1业绩如此靓丽,主要是因为信达生物实现了新旧产品增长曲线的无缝衔接。
一方面,达伯舒(信迪利单抗)等主要产品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新产品收入贡献加速提升:信必乐(托莱西单抗)和耐立克(奥雷巴替尼)新适应症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及甲状腺眼病(TED)治疗药物信必敏(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在今年3月获批上市,为增长贡献新驱动力。
今年第一季度,信达有4款新药获批上市,包括肿瘤领域的达伯乐(己二酸他雷替尼胶囊)、奥壹新(利厄替尼片)、捷帕力(匹妥布替尼片)和综合产品线领域的替妥尤单抗(中国TED治疗领域70年来首款新药)。截至目前,信达的商业化产品已扩充至15款,这些综合产品线潜力将逐渐释放。
可见,信达生物已经形成了十分稳固的基本盘,依托“成熟产品放量+创新管线迭代”的双轮驱动模型,实现了产品梯度释放增长动能。
信达生物的产品管线
图片来源:2024年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信达还有3个品种处于NDA阶段,包括今年将获批上市的玛仕度肽(全球首个GCG/GLP-1双重激动剂)、银屑病治疗长效生物制剂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首个中国研发的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信迪利单抗用于结肠癌新辅助治疗)。
尤其是玛仕度肽,预计在今年获批两大适应症(减重和2型糖尿病),有望成为信达的“下一个王牌产品”。而且,今年刚开年,信达就放出了一个大招,将DLL3 ADC管线IBI3009的全球权益以超10亿美元总交易额授权给罗氏,其中首付款达8000万美元,海外BD收入将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丰富的产品梯队,无疑让信达业绩奠定了商业化爆发的基础,2025年有望延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正如信达在公告中表示,“2025年是公司迈入双轮驱动和全球创新发展新时期的重要一年,将朝着‘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公司’的愿景稳步迈进。”
多家券商预测,今年信达生物产品营收有望达到110亿元左右,距离“2027年200亿营收”的目标再近一步。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信达开启了新的拓展之旅。
4月30日,信达生物宣布其自研的全球首创靶向CEACAM5的双载荷ADC(IBI3020)完成临床I期研究首例受试者给药。该研究也于近期获批美国IND,计划在中美两地同步开展。
这是信达生物自研ADC平台DuetTx®上产出的第一个双载荷ADC,也是已知全球范围内同类型双载荷中首个完成临床患者给药的ADC。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周辉博士表示:“这标志着信达在ADC技术领域的原研实力和新突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IBI3020只是信达丰富在研管线的其中一个候选药物。截至目前,信达有4个新药分子进入Ⅲ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约15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
而在即将举办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信达有7项研究入选ASCO口头报告,包括:
IBI363(全球首创PD-1/IL-2α双抗融合蛋白)针对肢端及黏膜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免疫经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适应症的临床数据,IBI343(CLDN18.2 ADC)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A)的临床研究情况,以及信迪利单抗的三项临床研究成果,IBI354(HER2 ADC)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BC)和卵巢癌患者,IBI130(TROP2 ADC)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研究情况。
总体来看,正是这种“现金牛-明星产品-种子管线”动态平衡的生态型产品矩阵,让信达生物实现了抗周期增长韧性,构筑了稳固的基本盘。
从肿瘤领域突破到代谢、眼科、自免等慢病领域,药物类型覆盖PD-1单抗、双抗、ADC、GLP-1类药物等,阶梯式创新一直在不断兑现商业价值,信达生物可谓构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增长范式。
来源:药械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