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 |《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二编)正式出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08:29 2

摘要:艺术社会史实证:通过题跋演变、交易价格、析产记录等,完整呈现晚明至民初鉴藏风尚变迁与文人交游网络。

让书香与您常伴

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2021— 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

第一批重点出版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1. 稀见一手文献20种:多部未刊手稿与孤本,保留原始批注与递藏信息,填补艺术史研究空白。

2. 艺术社会史实证:通过题跋演变、交易价格、析产记录等,完整呈现晚明至民初鉴藏风尚变迁与文人交游网络。

3. 跨学科研究标本:手稿与刻本异文、文献编纂差异及伪作记录,为版本学、校勘学与鉴定学提供关键案例。

《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二编)首次系统性汇辑明代至民国稀见书画稿钞本20种。此次出版的文献跨越晚明、清代至近代三个历史阶段,涵盖画谱、题跋、鉴藏目录、信札实录等多类珍稀文献,以第一手原始资料完整呈现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论流变、创作实践与鉴藏传统,为艺术史学界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

《丛刊》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陆蓓担任主编,进行甄选书目和撰写解题。

“二编”精选书画稿钞本文献20种

初白庵藏珍记

(清)吴昂驹辑 钞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朴巢偶笔

(清)缪曰藻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潇洒书斋书画述 清溪道人偶记

(清)张家驹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江皋过眼录

(清)滕堂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藏拙轩珍赏

(清)余恩鑅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竢翁寓意编

(清)王燮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兔床清玩录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图书馆藏

清秘录清秘续录

(清)吴骞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清秘录

(清)吴骞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闻妙香室书画目

(清)李宗昉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壬寅销夏录

(清)缪荃孙编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二编)精选的20种稀见书画文献稿钞本,构成了一部跨越明、清至民国的书画艺术文献宝库。这些珍贵文献不仅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更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视角。

艺术史研究价值

本编所收文献呈现了晚明至清末、民初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开篇之作《画学南宗》作为明代罕见的手绘画谱,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盛行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画理、画史与画法,奠定了晚明画学理论基础。

画学南宗(明)汪建功绘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与之呼应,《西园题跋》通过张萱的题跋记录,生动展现了晚明书画艺术的创作实况。此本对研究张萱著述、晚明书画题跋独立发展及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可填补相关研究空白。

西园题跋(明)张萱撰 钞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至清代,《潇洒书斋书画述 清溪道人偶记》《江皋过眼录》分别聚焦吴门画派和王翚作品,完整记录了江南文人艺术的传承谱系。《潇洒书斋书画述 清溪道人偶记》为清代张家驹所撰书画著录,虽仅存卷四,但完整目录保存了文徵明、董其昌等吴门书画及“四王”作品信息,展现了江南文人的艺术传承。此次影印的顾文彬批注、章钰递藏本,对研究吴门画派接受史及清代民间鉴藏具有重要价值。

潇洒书斋书画述 清溪道人偶记(清)张家驹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江皋过眼录》为嘉道间吴人滕堂手录王翚画作专目,详载68件作品尺寸、印鉴及题跋,较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多出15件且重复不足十件,保存了《绣谷图》等已佚名迹的珍贵文献。作为清中后期江南王翚作品流传的重要记录,其详实的著录体例与《清晖阁赠贻尺牍》互证,对研究“四王”画作鉴藏、吴地文人交游及书画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江皋过眼录(清)滕堂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竢翁寓意编》《姚伯翁书画题跋》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京官与江南士人的艺术趣味,共同勾勒出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完整图景。

竢翁寓意编(清)王燮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姚伯翁书画题跋(清)姚元之撰 稿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文献版本价值

《二编》所收部分文献为稀见手稿,保留原始面貌,对研究作者著述有重要价值。

《李流芳题画诗跋》为李流芳稀见手稿,与崇祯刻本《檀园集》存在四则异文及佚文,揭示了文本从创作到刊刻的演变过程。其篇目排序、附诗处理与刻本差异显著,反映了编辑对文本的改造。作为晚明书画文献实物,兼具版本学、校勘学与艺术史价值,为研究文献生成与传播提供了重要个案。

李流芳题画诗跋(明)李流芳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二编》收录了高士奇家族《江村书画目》乾隆钞本,具有重要版本价值。仅1968年香港出版影印本,此次刊布将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研究材料。经考证该文献为乾嘉年间据高氏五代修订底本所抄,内容详实,流传有序(邢端、钱存训递藏)。其原始文本形态可校正后世铅印、点校本讹误,对研究清代书画鉴藏史具有独特价值。

江村书画目(清)高士奇及后人撰 钞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壬寅销夏录》,该文献现存沪、京两个稿本系统,沪本虽编排散乱,但保留缪氏批改痕迹及百余件京本删弃条目,其卷目结构更能反映原始编纂过程。作为晚清重臣鉴藏活动的核心文献,该稿本通过条目增删、题跋取舍等细节,既展现端方“融金石入书画”的收藏理念,又体现缪荃孙等学者的鉴定标准,其京沪两本的文本差异更成为研究清季书画著录编纂方法与鉴藏风尚的独特样本,具有艺术史与文献学的双重价值。

家族、地域与鉴藏史

研究价值

就家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而言,本编文献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嘉兴钱氏世藏书画录》《初白庵藏珍记》分别展现了嘉兴、海宁两个重要文化家族的收藏传统。

嘉兴钱氏世藏书画录(清)钱泰吉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初白庵藏珍记(清)吴昂驹辑 钞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苏邻书画目附磁器目录》虽为残本,但详载宋元明清书画真伪品评,反映晚清苏州藏家“四王吴恽”的审美取向。三者相互参照,共同构建起江南文化圈书画收藏的地域谱系。

苏邻书画目附磁器目录(清)李鸿裔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对于鉴藏史研究,《朴巢偶笔》记录了康雍时期苏州鉴藏家的收藏格局。《朴巢偶笔》为清康熙榜眼缪曰藻所撰书画著录,补其《寓意录》未收之所见真迹60件,详记宋拓《黄庭经》、赵孟頫等元明名家作品藏处,反映康雍间苏州鉴藏家(如王鸿绪、安岐)的收藏格局。此徐渭仁钞本经龚心钊递藏,保留朱墨批校及藏书题跋,与《寓意录》互证可考18世纪书画流传实况,具有重要艺术文献价值。虽整理本已失原貌,此影印本完整保存了钞本形态与鉴藏印记,为研究江南士人鉴藏史提供了珍贵原始材料。

朴巢偶笔(清)缪曰藻撰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兔床清玩录》《清秘录 清秘续录》《清秘录》这三部艺术文献构成清代中期江南文人鉴藏的完整标本,三本互证可考鉴藏时序。作为海宁拜经楼主人的艺术活动全记录,不仅反映乾嘉时期浙江士人“由藏书及鉴物”的趣味拓展,更通过析产标记、藏品流转等细节,为研究江南文玩传承机制提供了独特个案,其“以物证史”的价值远超一般收藏目录。

兔床清玩录 钞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图书馆藏

清秘录清秘续录(清)吴骞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清秘录(清)吴骞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重要史料价值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本编文献的史料价值。部分文献记录的书画作品或信札多已散佚,为研究历史提供珍贵一手材料,如《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为晚清鉴藏家吴云手稿,记录《胜国忠节诸贤手札卷》等四组明代名人尺牍,兼具艺术史与史料价值。所录袁崇焕、史可法等明人信札多已散佚,内容涉及明末政治军事,为研究晚明史提供珍贵一手材料。作为清代中期士人收藏明贤手札的代表性文献,既反映金石学向历史考据的学术转向,又展现鉴藏传统的新发展。

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清)吴云撰 稿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二编)不仅是一部文献集成,更是一部立体的艺术文明档案。其承载的版本学价值、艺术史脉络、地域文化基因与鉴藏传统精髓,为当代研究者开辟了多重学术路径。无论是考据《画学南宗》中的晚明画论原境,勘校《壬寅销夏录》的京沪稿本异同,还是通过《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重探明末史事,这些珍贵史料终将在当代研究中焕发新生。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葛 斐

来源:书香上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