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录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25年》中,普京强调,俄中关系“不是空谈,而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务实合作”。
5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录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普京·25年》中,普京强调,俄中关系“不是空谈,而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务实合作”。
普京的话强调了俄中关系的特殊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而是更紧密、更信任的伙伴关系,类似于“背靠背”的兄弟。
中俄从未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但在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中,双方始终站在维护国际法和公平正义的一边。
例如,2024年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加沙问题的决议中,中俄连续三次联手否决西方偏袒以色列的提案。
两国“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普京还说:“当世界陷入疯狂,中俄合作就是定海神针。”
他说,早在1999年首次担任总统时,就敏锐察觉到“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
25年来,俄罗斯坚定不移的坚持“向东看”的战略。
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是2000年的60倍。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双方还签署氢能、碳市场等新兴领域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绿色能源走廊”。
2024年“海上联合-2024”军演中,中俄海军在湛江港完成联合防空反导、搜救等实战化演练。
双方舰艇共享态势信息,甚至实现作战口令“零时差”协同,这种默契在全球军事合作中罕见。
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达55%,连续8年位居友好国家榜首。
中国汽车占据俄罗斯市场35%份额,俄罗斯小麦、牛肉端上中国百姓餐桌,两国互免签证政策实施后,年互访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普京还预言,未来25年七国集团(G7)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金砖国家经济体量已超越G7。
普京在纪录片中展望,俄中关系将“继续成为世界稳定的基石”。
经济互补性持续释放:
俄罗斯的能源、农业与中国的制造业、数字经济形成“黄金组合”。
2025年,中俄计划开通北极航道集装箱航线,将中欧货运时间缩短40%。
安全合作向纵深拓展:
双方已启动联合巡航常态化机制,2025年将举行首次太空防御演习,共同应对卫星干扰、网络攻击等新型威胁。
全球治理贡献“中俄方案”:
在气候变化、数字货币等议题上,中俄推动建立“公正、均衡”的国际规则。
例如,双方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联合提出“碳关税普惠机制”,得到132个发展中国家支持。
来源:光头老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