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天资聪慧,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在他中晚年时期却陷入了一场精神危机。
文| 壹先生
编辑|壹先生
——【·前言·】——
提到牛顿大家并不陌生,牛顿在科学界的地位一定是属于顶尖的。
他天资聪慧,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在他中晚年时期却陷入了一场精神危机。
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也有人说他在1692年前后得了精神病,这时候的他只有50岁。
但是他得精神病的时间也大概只有短短的一年左右就恢复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陷入了这场危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牛顿是英国历史上特别厉害的科学家,他给人类留下的贡献数都数不清。
咱生活里常见的现象,比如苹果往下掉、月亮绕着地球转,背后的原理都是他弄明白的——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了,原来万事万物之间都有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他还搞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就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公式和作用力反作用力原理,这仨定律搭起了经典力学的架子,后来盖房子、造机器、研究天体运动,都离不开这些知识。
在光学方面,他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成彩色光谱,发现了光的组成秘密,打破了以前人们对颜色的简单认识。
另外,他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这可帮了大忙,复杂的运动和变化过程都能用数学算清楚了。
牛顿把这些成果写进《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这本书相当于给近代科学铺了一条大马路。在科学界,他就像一座里程碑,往前看,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
往后看,他的理论影响了几百年的物理学、天文学发展,连后来的工业革命都有他的功劳。直到现在,咱们学物理、搞工程,都还得从他的理论开始学起,说他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一点不为过。
牛顿的母亲汉娜·艾斯库于1679年因伤寒去世,享年56岁。
这一年牛顿36岁,正值学术生涯的黄金期。母亲的离世对他的打击远超常人想象,甚至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汉娜在牛顿3岁时改嫁牧师史密斯,将他留给祖母抚养。
这段经历让牛顿对母亲既渴望又怨恨,他曾在笔记中写下"想把史密斯一家连房子烧掉"的狠话。
但成年后,牛顿逐渐理解母亲的苦衷,尤其在母亲晚年时,他常回家探望并承担赡养责任。
母亲去世时,牛顿正在剑桥大学研究光学和炼金术,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回林肯郡老家料理后事,将母亲安葬在父亲墓旁。
母亲离世后,牛顿陷入长达数月的消沉。据记载,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见客,连最亲密的朋友都难以接近。
更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在母亲丧期结束返回剑桥后,实验室的蜡烛意外烧毁了他多年积累的光学手稿。
这场火灾让牛顿几乎崩溃,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坦言"失去了心智的一致性"。
双重打击下,牛顿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出现失眠、焦虑和迫害妄想,甚至被诊断为"精神失常"。
这场变故深刻改变了牛顿的人生轨迹。
在此之前,他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成果如泉涌;此后却逐渐转向行政职务,担任皇家学会会长、造币厂总监等职。
尽管晚年仍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修订版问世,但创造力已大不如前。
母亲的离世不仅带走了他的情感寄托,更摧毁了他对科研的纯粹热情,仿佛那个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牛顿,也随母亲一同长眠地下了。
牛顿在世时,社会上对他的负面议论可不少,这些流言像长了腿似的在咖啡馆、大学走廊和街头巷尾传开。
那会儿没手机没网络,人们主要靠聊天、写信,还有印小册子传播消息。
最狠的传言集中在他的性格和学术争议上。有人说他脾气怪,跟谁都处不好,比如和莱布尼茨争微积分是谁先发明的,闹得满城风雨,好多人背后说他“霸道”“抢功劳”。
还有人拿他的宗教信仰做文章,说他研究的东西跟教会对着干,是“异端”,这在当时可是大帽子。
另外,他当造币厂总监时,因为打击假币手段强硬,得罪了不少人,就有人传他“滥用权力”“捞好处”。
这些流言像刀子似的扎人,牛顿本来就性格敏感,压力大得不行。
他变得特别多疑,跟同事吵架,跟同行打官司,整天神经紧绷。
尤其是微积分优先权的争论,让他好几年都睡不好,甚至在皇家学会开会时都跟人拍桌子。长期被议论包围,他后期越来越孤僻,把自己关起来搞研究,脾气也更暴躁了。
可以说,那些流言没少往他心里添堵,连他晚年转向行政工作,多少也跟这种精神压力有点关系。
牛顿晚年的古怪行为,其实和他常年搞炼金术实验沾了汞毒有关。
那会儿他整天在实验室鼓捣水银,啥防护也没有,经常加热汞化合物提炼“哲人石”,房间里到处是汞蒸气。
这种慢性中毒在当时没人察觉,直到197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检测了他的两缕头发,发现汞含量超标20倍——要知道,普通人头发里汞含量几乎可以忽略,而牛顿的样本每克含汞15微克,远远超过安全线。
为啥测头发?因为头发能记录身体长期吸收的金属元素。
检测结果一出来,大家才明白:他晚年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现,比如突然发火、疑神疑鬼、整夜睡不着,还有疯狂怼同行,很可能都是汞中毒闹的。
汞会损害神经系统,让人情绪失控、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幻觉。牛顿后半生从“科学狂人”变成脾气暴躁的孤僻老头,这锅水银得背不少。虽然他自己不知道,但那些年对着坩埚拼命鼓捣的劲儿,悄悄把毒药攒进了身体里。
牛顿这辈子没结过婚,感情方面的事儿少得可怜,像样的恋爱也就少年时那么一段。
他小时候在家乡林肯郡,和一个叫安妮·斯托勒的姑娘有点故事。
安妮可能是他的表妹,也可能是邻家女孩,俩人从小一起长大,按现在的说法算“青梅竹马”。
牛顿17岁去剑桥读书前,据说向安妮求过婚,那时候他家里正忙着让他辍学务农,估计心里想着先定下来。
但去了剑桥后,牛顿一门心思扑在书本上,写信也越来越少,安妮等了几年,最后嫁给了别人。
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对牛顿影响挺明显。他后来几十年都没再跟哪个女性传出过啥绯闻,整天泡在实验室、图书馆里。
有人说他性格孤僻、不懂人情世故,可能跟早年这段遗憾有关,也可能和母亲在他3岁时改嫁,导致他对亲密关系有点疏离有关。
反正直到73岁去世,牛顿都是单身,留下的书信里几乎没提过男女感情,满脑子都是公式、星辰和炼金术,好像把这辈子的热情都给了科学,没给爱情留多少地儿。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壹先生故事会,请以此篇文章以飨读者,我们下期再见!
出自《壹先生故事汇》丨壹先生
来源:壹先生科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