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 | 神经元多不饱和脂肪酸在ALS/FTD中具有保护作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09:09 2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额颞叶痴呆(FTD)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被认为属于同一疾病谱,具有相似的病理特征和部分共同的遗传基础。其中,C9orf72基因的G4C2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是目前已知导致ALS和FTD最常见的

撰文 | eternallj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额颞叶痴呆(FTD)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被认为属于同一疾病谱,具有相似的病理特征和部分共同的遗传基础。其中,C9orf72基因的G4C2六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是目前已知导致ALS和FTD最常见的遗传因素。该突变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神经元死亡,包括产生毒性RNA和二肽重复蛋白(DPRs),以及造成C9orf72蛋白水平下调,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机制是如何具体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已有研究发现大脑中脂质,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在维持神经元膜结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及抗氧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膳食中摄入较高的ω-3 PUFAs与ALS发病风险降低、生存时间延长相关,但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Adrian M. Isaacs和Linda Partridge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Neuron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protective in ALS/FTD,探讨了C9orf72重复扩增通过干扰神经元脂质代谢特别是PUFA合成来促进ALS/FTD的神经退行过程。

在实验设计上,作者首先在果蝇模型中通过RNA测序发现,表达C9orf72重复序列的神经元中,与脂肪酸合成和去饱和化相关的多个关键基因(如AcCoAS、FASN1/2、Desat1)表达显著下调,提示神经元PUFA合成能力下降。这一发现随后在ALS患者死后脊髓组织的大样本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验证,显示人类ALS病例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同源基因(如ACACA、FASN、SCD等)也存在广泛下调。接着,研究者在果蝇脑组织、人iPSC来源的皮层神经元以及FTD病人死后额叶脑组织中进行了脂质组学分析,结果一致地显示,含PUFAs的磷脂显著减少,尤其是那些含有四个及以上双键的高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种类。进一步验证表明,这种脂质变化是由C9orf72重复序列本身所致,而非由于DPR毒性或蛋白功能缺失所引起。通过将重复序列通过病毒转导至健康神经元中,或者用反义寡核苷酸(ASO)敲低C9重复表达,实验清晰地证明了C9重复本身即可诱导PUFA减少,而敲低C9表达可有效逆转这一改变。

为了验证这种脂质改变是否直接影响神经元功能,作者在果蝇模型中进行了一系列功能干预实验。首先,通过饲喂富含PUFAs的亚油酸(C18:2)与α-亚麻酸(C18:3),可以使C9果蝇寿命延长12-15%。更重要的是,在神经元中转基因过表达脂肪酸去饱和酶(如Desat1、FAT-2)可显著提高神经元PUFA水平,将果蝇寿命从15天延长至25–27.5天(延长67–83%),并在低温冷刺激实验中改善神经膜流动性和恢复能力。这些干预不会影响DPR蛋白水平,提示其通过改善脂质组成、增强膜功能发挥保护作用。在人类iPSC来源的脊髓神经元中,过表达C. elegans来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1和FAT-2也显著减少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表明其在人类细胞模型中同样具有保护作用。此外,作者还在TDP-43与SOD1突变模型中进行了验证,发现FAT-1/2可部分缓解TDP-43神经元的兴奋毒性,但对SOD1突变无效,提示PUFA失衡更可能是ALS中某些亚型如C9和TDP-43突变中共同存在的病理通路。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在跨物种、跨模型中系统揭示了ALS/FTD中PUFA含量下降的病理特征及其与神经元退行的密切关联,提出“神经元PUFA缺失-膜功能障碍-神经元易损性升高”这一新的致病机制链条。同时,通过外源补充或增强内源合成的方式提升PUFA水平,显著缓解了神经毒性和功能障碍,提示靶向脂质代谢可能成为ALS/FTD干预的新方向。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ALS/FTD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开发以PUFA为基础的营养、药物或基因疗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MED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MED所拥有。BioArtMED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来源:老高的科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