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出生的旦增,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1983年,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读书时,15岁的他就踏上了工作岗位。在那个特殊年代,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早早参加工作并不罕见,但能够一路升至副厅级的,却是凤毛麟角。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旦增主动投案。这位从15岁就开始工作的藏族干部,在即将退休前三年选择了自首。
十天前的4月17日,他还在兴海县指导义务植树。谁能想到,春天播下的树苗还未生根发芽,他的仕途就已经画上了句号。这种戏剧性的转折,不禁让人唏嘘。
1968年出生的旦增,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1983年,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读书时,15岁的他就踏上了工作岗位。在那个特殊年代,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早早参加工作并不罕见,但能够一路升至副厅级的,却是凤毛麟角。
照片中的旦增,一身笔挺西装,头发一丝不苟,浑身散发着干练气质。42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这位藏族干部看起来既沉稳又可靠。然而,这副“好干部”的面具之下,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从黄南州尖扎县的县长到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旦增的手中握着不小的权力。土地规划、工程招标、林草资源,这些都是充满诱惑的“肥差”。也许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权力,最终成为了他迷失自我的温床。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旦增虽然通过中央党校函授学习提升了学历,但显然这些理论知识并未转化为坚实的廉洁防线。权力越大,诱惑越多,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回头。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旦增本应该更懂得西部群众的艰辛。他的成长历程,就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缩影。然而,当权力和利益的天平开始倾斜,曾经的为民初心,也随之倾覆。
旦增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这起案件再次彰显了我国反腐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任何触碰纪法红线的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干部,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必将付出代价。旦增的选择,不仅断送了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更辜负了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同时,也提醒广大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廉洁底线。群众监督是反腐斗争的重要力量,欢迎大家通过12388举报平台等渠道,积极举报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