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之后,学会富养自己,坚持“断舍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10:08 2

摘要:五十岁是人生的一半,六十岁则到了花甲之年。过了六十岁,我们便进入了老年,应该学会好好善待自己。不要等到走不动了才意识到,自己一辈子什么享受都没有。所谓“富养”,不是拼命花钱,而是给生活带来一种松弛感和幸福感。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

五十岁是人生的一半,六十岁则到了花甲之年。过了六十岁,我们便进入了老年,应该学会好好善待自己。不要等到走不动了才意识到,自己一辈子什么享受都没有。所谓“富养”,不是拼命花钱,而是给生活带来一种松弛感和幸福感。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断舍离”,把减法做到精准。

首先,要斩断各种杂念,修养内心。在《列子》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每天去海边和海鸥嬉戏,后来父亲起了贪念,让孩子第二天趁机抓几只海鸥回来。结果第二天,海鸥都不再靠近他了。于是孩子着急,父亲责怪,一家人陷入烦恼。俗话说:“一念是佛,一念是魔。”一个人一旦有了贪念,日子就难以安宁。念头多了,心就乱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秩序和滋味。想发大财的人,常常贪小便宜吃大亏;你贪图别人的利息,别人却盯上了你的本金。一旦本金丢了,那就真的痛苦了。想要活一百岁的念头,让人盲目追求保健品,听信各种讲座,甚至误服有害的东西,还以为是在养生。想环游世界的念头,让退休老人耗尽积蓄,甚至冒险登山,最终却发现世界看不完,反而徒增烦恼。报仇的念头不仅毁了一代人,还连累下一代。冤冤相报何时了?人生路上总会遇到曾经有矛盾甚至敌意的人,但若始终怀着算计、报复的心思,那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六十岁之后,最好的状态就是内心平静如水。就像《菜根谭》中所说:“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把心放宽,容纳一切,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丰富而宁静,有飞鸟走兽,也有四季更替。

其次,要舍弃不必要的圈子,滋养情感。明代的王阳明曾在杭州遇到一位闭关三年的和尚,几乎不与人交谈。王阳明问他:“你在想什么?在看什么?你有家吗?”和尚答道:“家里有老母亲。”王阳明笑着说:“那你有没有想过她?”和尚顿悟,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还俗,回乡照顾母亲去了。其实,不适合当和尚的人,强行留在寺院里修行,即使闭关也无用,因为他的内心抗拒这种环境,无法融入其中。回到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陪伴亲人,幸福感自然就会提升。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明白:混圈子是为了利益或事业,而现在已经是可以放下这些的时候了。圈子里的感情复杂多变,与其在里面感到压抑,不如选择离开。早已疏远的同学圈,没有必要刻意找回,大家各自奔波,只剩回忆。相见不如怀念。趋炎附势的亲戚圈,你已经老了,没有太多价值给他们,他们疏远你也正常,不必在意。尤其是那些远亲,若不是为了利益,可能你根本认不出他们。勾心斗角的同事圈,表面笑语盈盈,背后却互相算计。不要把他们当作朋友,离开单位后,关系自然就淡了。他们请你参加红白喜事,也不必太当回事。至于酒肉圈、炒股圈、跳舞圈等,也都不要太认真,聚散随缘就好。网络上有个词叫“偷感”,意思是尽量远离人群,在私下默默努力生活。年轻人喜欢这样,老年人也应该学着去做。晚年的时光,应当心境超然,只有自己和家庭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第三,要彻底离开工作,养护身体。很多人六十多岁还在拼命打工,有的是因为没有退休金,不得不靠劳动维持生计;有的则是放不下身段,总觉得自己很重要,需要被尊重。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在六十岁之后安排好退休生活,经济无忧。即便偶尔还会打工,也只是兴趣使然,并非必须。六十岁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养身体。健康是最真实的财富,别等到身体垮了才后悔莫及。养护身体除了锻炼之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松绑”。无事一身轻,只要没有硬性任务压在肩上,整个人都会轻松下来,身体也会处于愉快的状态。王阳明曾说:“行之明觉精察处就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就是行。”我们要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能做得到,千万不要蛮干,把身体搞垮了。

萧伯纳说过:“痛苦的秘密在于有闲功夫担心自己是否幸福。”如果一个人到了晚年还总是怀疑自己不够幸福,就会陷入无序的追逐中,最终晚年一团糟。想得太多,多半是杞人忧天;圈子太多,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拼命工作,往往是“有命赚钱,没命花”。坚持断舍离,减少各种消耗,人生才能自由自在,过上松弛舒适的生活。我们已经辛苦奔波了大半辈子,晚年就应该卸下重担,轻松前行。

来源:灵儿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