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高血压是一种缓慢而沉默的“时间炸弹”,那么很多人其实是带着它走过了半辈子,甚至还不知道它已经把身体的某些零件一点点磨损得岌岌可危。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说高血压是一种缓慢而沉默的“时间炸弹”,那么很多人其实是带着它走过了半辈子,甚至还不知道它已经把身体的某些零件一点点磨损得岌岌可危。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
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师,平时看起来精神矍铄,只是偶尔头有点晕,以为是劳累。直到有一天突发脑梗送进急诊室,CT片子一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的血压,在过去十年里从未真正控制过,稳定地高,稳定地危险。
高血压不是某一时刻的“高”,也不是吃点降压药就能高枕无忧的“老毛病”。它像一根绷紧了几十年的橡皮筋,表面看不出变化,但内部结构早就开始脆化。
很多药物确实能暂时把血压“压下去”,但压得不稳、压得不持久,甚至副作用比高血压本身还让人难受,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在我行医的这些年里,见过太多患者在药物之间辗转,试了一个又一个品牌,换了一个又一个成分,直到听说又有“新药”上市,才又燃起一丝希望。
这一次引起我注意的是沙库巴曲缬沙坦——一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两个药拼在一起的家伙,实际上它的确是“联合出击”的产物,却也正因如此,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
最初我接触这个药,是在心衰病房。那时候它被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非常不错。
后来开始有研究在探讨,它用在高血压上的表现会不会也有惊喜。结果,确实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震撼。
它能降压,而且降得柔和、降得持久,更重要的是,它在调控血压的还在“顺手”保护心脏和肾脏。
这不是简单的“多一个功能”,而是治疗思路的转变。
传统的降压药大多是“单点打击”,比如利尿剂是让身体排水,钙通道阻滞剂是让血管放松,ACEI是阻断一种激素的生成。而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双机制的结合:缬沙坦是常规的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而沙库巴曲则是一个中性内肽酶抑制剂。
这个“中性内肽酶”,平时在体内会分解一种叫做“脑啡肽”的物质,而脑啡肽本身有扩张血管、促进利钠、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
当沙库巴曲“出手”,就等于是替脑啡肽撑了把伞,让它不再那么快消失;而缬沙坦则从另一个通道阻断血压升高的根源。
两者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数据,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压效果上优于传统的ARB类药物,尤其在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方面表现更加稳定。
但我不想让这只是一个“数据说话”的文章。我更想让人们知道,这种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改变生活质量的转折点。
我有一个患者,50多岁,做小生意的人,常年熬夜、饮食无规律,血压总是在140-160之间波动。起初用的是氨氯地平,后来加了厄贝沙坦,血压降是降了,但晚上会有点心悸,而且总觉得头发沉、体力差。
后来换上沙库巴曲缬沙坦,一开始也没抱太大希望,但两周后随访的时候,他说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现在早上醒来,脑袋是清的,眼前没有那种蒙蒙的压迫感。”
这不是错觉。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夜间血压控制上的表现,优于很多单一机制的降压药。而夜间血压,恰恰是中风、心梗的“幕后黑手”。
很多人在凌晨发病,正是因为血压在夜间没有控制好,突然波动引发血管“破防”。
这个药也不是万能的。它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是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或者血钾已经很高的患者,就要特别谨慎使用。因为这种药可能会影响钾的排泄,导致高钾血症。
而且它不能和ACEI类药物同时使用,否则容易引发血管性水肿,这种并发症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医生在使用时一定会严格交代停药间隔期。
在202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经开始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列为某些高危人群的推荐药物,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我们总说,医学的进步是“往前跨了一小步,人类健康往前跨了一大步”。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小步,背后是无数研究者的十年沉淀。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研发,源于对脑啡肽通路的深入理解,这种机制最初其实并不是为了降压而设计的,而是服务于心衰治疗。正是因为在心衰治疗中的良好表现,才促使研究者去思考:如果这个机制能用在高血压上,会是什么样?
再回到患者身上。
我有时会觉得,高血压最可怕的,不是它带来的并发症,而是它的“安静”。它不疼不痒,不发烧不咳嗽,很多人甚至是体检时“顺便”查出来,然后就草草地开始吃药、停药、换药、再吃药……这种循环,其实就是在跟自己的身体赌博。
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出现,至少为这种“赌局”多加了一个筹码。
有研究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低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尤其对合并心衰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长期益处。
我们不能指望一种药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用更科学、更有前瞻性的方式,为患者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沙库巴曲缬沙坦不是“神药”,但它确实给那些控制不佳、耐受性差、合并症复杂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
医学的发展,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无数看似微小的改变中积累起来的。这种改变,不是惊天动地的革命,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
就像这个药,名字拗口、机制复杂,但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理念的更新——不再只是压低血压数字,更是在保护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基础建设”。
我常对患者说,血压这件事,最怕的就是“表面平静,暗流汹涌”。
而我们做医生的,就是要找到那条暗流,把它化解于无形。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我们手里多了一把钥匙。
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它值得被认识、被了解、被尝试。
参考文献:
[1]吕传柱,张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15(1):8-1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1[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0):876-906.
[3]McMurrayJJV,PackerM,DesaiAS,etal.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版),2020,382(17):1609-1620.
来源:韩医师中医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