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想,我都把一颗心掏出来了,他们反过头来还要告我。”这不是商战剧情,这是现实里,中国零售圈最被信任的男人于东来,在深夜社交平台上说出的心声。
“你想想,我都把一颗心掏出来了,他们反过头来还要告我。”
这不是商战剧情,这是现实里,中国零售圈最被信任的男人于东来,在深夜社交平台上说出的心声。
5月3日晚,于东来罕见发文,怒斥外界对他的误解,随后删除过往内容,只留下最后一条公开贴文。他说:“若不能让‘柴怼怼’受到应有的处罚,我将主动关闭胖东来,或永远离开。”
是的,他动了真心想离开。
没人想到,这一次把他逼到悬崖边的,不是经济压力,不是企业困境,而是一场围绕“玉石”的争议,一场持续近十天的舆论撕裂。
事情从4月初开始。
玉石领域的知名博主“柴怼怼”在视频中突然开炮,点名胖东来存在“低进高卖、以次充好”的问题,甚至公然质疑其“偷税漏税”。他在直播中一字一句地说:“你开超市的,怎么可能有几十亿?我怀疑你偷税,你们买过他家玉石的,赶紧报警!”
那一晚,视频点赞破十万,评论上千,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转发,将原本风评极好的胖东来推向了风口浪尖。
于东来没有沉默。
4月8日深夜,他亲自挂名发布回应,亮出销售数据和进货明细:2023年胖东来和田玉销售总额2190万元,占整个商贸集团营收的0.34%,毛利率在10万元以下为20%,10万元以上仅15%。这些数据还附有图表、流水截图,连发票都贴出来了。
换句话说,卖玉这事他们本来就不赚钱,完全经得起查。
但事态并未止步。
4月25日,胖东来正式向许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4月30日,法院受理通知书正式公开。
如果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维权事件。但问题在于,于东来不是普通老板,他从来不是。他是那个“帮步步高不收费、让员工多休十天假、宁可不盈利也不涨价”的理想主义者。
所以,当这些质疑一条条压在他头上时,他崩了。
5月3日,他连发多条贴文,说自己“被反咬一口”,说公众“误解了所有努力”,他说:“你想,一个帮助别人、拯救别人的人,在付出所有之后还被当成坏人,那种感觉你体会不了。”
他说的不是委屈,是失望。
一句“我不是神”,道尽一个人被网络情绪反复碾压后的彻底疲惫。
柴怼怼没有退让,他紧接着发视频反击,说:“你要关门,行啊,那你先把之前卖出去的玉石钱退了。你不是公开透明吗?”言语中丝毫不见收敛,反而加码挑衅。
短视频平台流量飙升,争议越滚越大。谁说得对不重要,谁能带节奏,谁就赢。
有意思的是,柴怼怼从来不是第一次“开怼”。他此前就曾因言辞激烈被平台禁言过,长期在直播间炮轰珠宝商、直播带货机构,被业内戏称为“带货圈核弹”。但这一次,他碰上了一个原则极强、做事极干净、情绪也极脆弱的对手——于东来。
也许正是因为于东来一直“太干净”,所以这场冲突才特别脏。他不是那种擅长危机公关的老板,他的反应就是“公开数据、提起诉讼、表达情绪”,这三步,干净得像教科书,却也脆弱得像手写信。
有人说他玻璃心,有人说他在演,有人说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可没人愿意去看那份帮扶同行的明细、那笔8300万元的无偿支出、那三年没有扩张新门店的自我克制。
他从不靠加盟,不开分号,员工一年能领16个月工资,顾客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他做的是一场商业环境中的“反叛实验”,结果呢?被一句“你偷税漏税”直接翻盘。
这不是一场关于真假的争论,是一场关于耐不耐得住“污”的较量。
互联网不是法庭,观众看的是态度,不是证据。
那句“我将主动关闭胖东来或永远离开”的话,是他面对所有不信任时的自我保护。不是威胁,是告别。
他曾说过:“我希望商场里不要有人吼,不要有人为了一块钱跟你争得脸红脖子粗。”
他也说过:“我希望我的员工开心来上班,开心地回家。”
可这世界并不总愿意理解这样的人。越真诚的人,被误解的概率反而越高。因为他们不擅长装、不擅长演、不擅长顺着网络的剧本说话。
现在没人知道他会不会真的关店。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次他是真的伤了心。
有网友留言说:“老于,你别关。关了,就真没人信‘好人能做生意’这事了。”
于东来说过:“我从来没想当神,我只是想让这个社会能多点好。”
这次,他真的差点走了。
你怎么看?你会继续相信一家“真诚过头”的店吗?评论区见。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