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太难了!140家纺织服装化纤与纺机公司出炉一季报成绩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4 23:55 2

摘要:第一纺织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140家相关企业交出了一份"

【伴随财报季的结束,A股纺织、服装、化纤与纺织机械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全部公布】

第一纺织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140家相关企业交出了一份"

有喜有忧"的成绩单。

这些公司一季度总营收3339.6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558.24亿元少了218.55亿,相当于每天少赚2.4亿元。

但净利润却上演了"惊险戏码"——整体116.10亿元的净利润仅比去年同期缩水0.24亿,差一点就追平历史纪录。

要说谁是这轮财报季的"吸金王",恒力石化当仁不让。

这家石化巨头以绝对优势稳坐净利润榜首,单季度净赚金额相当于后面5家企业的总和。

更让人意外的是,海澜之家这个国民男装品牌,竟然力压众多化工巨头,净利润冲到了第二位。

看来男人们的衣柜里,藏着真金白银。

细看营收榜单,荣盛石化以微弱优势拿下头名,但相比去年同期,前十名里超半数企业营收出现下滑。

桐昆股份、新凤鸣这两家化纤企业倒是逆势突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成了行业里难得的一抹亮色。

有业内人士调侃:"现在能在纺织赛道跑赢大市的,不是卖布料的,而是卖石油的。

"

净利润前十的名单里藏着不少"老面孔"。

华峰化学、浙江龙盛这些化工原料供应商依然坚挺,但比音勒芬的突然杀入让市场眼前一亮。

这家主打高尔夫服饰的企业,靠着小众高端路线,硬是在行业寒冬里挤进了前十俱乐部。

有投资者笑称:"原来穿POLO衫打高尔夫的人,才是真土豪。

"

翻看财报细节,行业分化愈发明显。

化纤板块靠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勉强维持利润,服装企业则两极分化严重——海澜之家、华利集团靠着供应链优势稳住阵脚,但不少中小品牌净利润直接"腰斩"。

某券商分析师直言:"现在能活下来的服装企业,要么会玩直播带货,要么手里握着独家面料专利。

"

最让人揪心的是纺织机械板块。

曾经风光无限的设备制造商,现在成了拖累行业数据的"吊车尾"。

有企业负责人透露:"下游工厂连设备维修都在砍预算,更别说买新机器了。

"不过也有例外,某家专做智能纺织机械的企业,靠着海外订单实现了20%的逆势增长。

仔细对比数据会发现个有趣现象:虽然行业整体营收下降6%,但净利润只微跌0.2%。

这说明头部企业正在疯狂提升利润率。

恒力石化、荣盛石化这些巨头,把每吨化纤产品的利润又抠出了3个百分点。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赚的不是辛苦钱,是技术钱。

"

消费端的变化也在财报里留下痕迹。

海澜之家财报显示,25-35岁客群贡献了65%的销售额,直播间成交占比首次突破40%。

而华利集团的海外订单里,运动休闲类服装占比飙升至78%,有分析师调侃:"现在老外穿的中国制造,不是西装革履,而是瑜伽裤和卫衣。

"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140家企业中,有23家出现亏损,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多了8家。

但让人意外的是,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化纤领域。

某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这些企业前两年扩产太猛,现在需求萎缩,库存都快堆到天花板了。

"

不过也有黑马横空出世。

主营功能性面料的某中小企业,靠着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内饰材料,净利润暴涨300%。

其财报备注栏里赫然写着:"汽车客户贡献率从5%提升至37%"。

看来纺织行业的出路,未必在服装店,可能在4S店。

回看整个一季度,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上游的石化巨头靠着全产业链布局稳坐钓鱼台,中游的纺织企业艰难求生,下游的服装品牌则在直播电商和海外市场杀出血路。

有行业老兵感慨:"现在做纺织,要么够大,要么够专,中间地带越来越难混了。

"

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的变化。

净利润前十的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增长15%,其中华峰化学的纳米纤维研发投入同比翻倍。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正在见效——头部企业的毛利率普遍比行业平均高出8-10个百分点。

出口数据暗藏玄机。

虽然欧美市场订单下滑,但东南亚、中东地区需求猛增。

华利集团的财报显示,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达到95%,柬埔寨新厂刚投产就接到2026年的订单。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东南亚可能要吃掉中国纺织出口三成份额。

"

面对这样的行业变局,小散投资者该怎么看?某私募大佬的建议很直接:"要么选绝对龙头,要么赌技术突破。

"他特别提到某家正在研发海藻纤维的企业:"要是真能量产,那就是下一个宁德时代。

"

翻开这些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会发现个共同秘密:活得好的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在缩短。

恒力石化把回款周期压缩到15天,海澜之家甚至做到"先款后货"。

反观那些挣扎的企业,账上堆着大量赊销款项,资金链绷得像拉满的弓弦。

环保政策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浙江龙盛靠着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硬是把成本压低了18%。

而某些中小印染厂,因为环保不达标,产能直接被砍掉三分之一。

有企业老板苦笑:"现在印布赚的钱,还没交的环保税多。

"

智能制造的威力开始显现。

净利润前十的企业中,7家实现了生产线全自动化改造。

某服装企业引进AI打版系统后,样衣制作周期从7天缩短到8小时。

车间主任说得很实在:"机器不要社保,不会请假,更不会闹离职。

"

站在2025年年中回看,这轮财报季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那些还在靠低价竞争的企业,利润空间已被压缩到极限。

而早早布局技术、渠道和海外市场的玩家,正在收割最后的红利。

正如某位行业观察家所说:"纺织业的未来,属于会讲故事的技术派,而不是只会织布的老黄牛。

"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