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大般涅槃经》、《付法藏因缘传》、《法华经》、《禅宗传法史料》、《古尊宿语录》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大般涅槃经》、《付法藏因缘传》、《法华经》、《禅宗传法史料》、《古尊宿语录》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迦叶,世尊座下首座弟子,头陀第一,以苦行著称。在世尊即将涅槃之际,五百罗汉云集,阿难、目犍连、舍利弗等诸大弟子悉数在场,唯独缺了这位头陀第一的迦叶尊者。世尊为何偏偏独留此人不见?是无意遗漏,还是另有深意?
拘尸那罗城外的娑罗双树林,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世尊安然仰卧于金棺之中,四周环绕着悲痛的弟子们。阿难尊者俯身询问:“世尊,迦叶师兄在外游行,是否该派人寻回?”
世尊微笑摇首:“不必。迦叶自有缘法,待时相会。”
众弟子皆疑惑不解。须菩提合十问道:“世尊既已付嘱正法眼藏,何以独将迦叶疏离?”
世尊慈目半阖,轻声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迦叶之缘,亦有定数。”
此时,远在王舍城的大迦叶正在山中禅定。忽然心生异象,见天地变色,百花凋零,山河震动。迦叶从定中出,惊问随行比丘:“何来此征?”
比丘答:“不知,但观此异象,非寻常之事。”
迦叶面露忧色,遥望拘尸那罗方向:“恐有不祥,速往彼处察看。”
恰在此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迦叶驱车疾行,日夜兼程。途中遇一外道持花而行,面带喜色。
迦叶止车问之:“汝何喜色?”
外道答:“吾方自拘尸那罗城归来,见沙门瞿昙已入涅槃,天人散花,香气四溢,何其盛哉!”
迦叶闻之,如五雷轰顶,当下呆立不能言。随行弟子等亦号啕大哭。迦叶强自镇定,继续前行,心中却如万箭穿心。
行至拘尸那罗城外,见城内香烟缭绕,梵呗悠扬。众天人、国王、大臣、比丘皆在为世尊举行荼毗仪式。迦叶急急入城,却见金棺已封,火已引燃。
阿难见迦叶至,哭诉道:“师兄,吾等欲待尊者归来方举火,奈何圣火自燃,无人能阻。”
迦叶闻言,心如刀绞。环顾四周,见众弟子皆已瞻仰世尊最后法颜,唯己一人未得亲见。悲从中来,不可抑制。
突然,火势熄灭,金棺盖自动打开。世尊双足从棺中伸出,示现金色,光明照耀十方。众皆惊叹,阿难惊呼:“此乃何等神通!”
迦叶见状,知是世尊慈悲,特示最后因缘。急忙上前,以头礼足,泪如雨下。此时,天花乱坠,虚空之中传来世尊慈音:“迦叶,吾法托汝,继我未来。”
众比丘闻此法音,皆生敬畏。迦叶恭敬顶礼毕,双足渐入金棺,棺盖复合,圣火再燃。
迦叶既已见到世尊最后示现,为何天空中的法音说“吾法托汝”?这难道仅是对迦叶的安慰?众弟子愈发疑惑,窃窃私语:“此语何解?难道还有更深秘密?”长老阿若憍陈如长叹一声,似知内情,却欲言又止。就在众人疑惑万分之时,从金棺中又传出...
从金棺中传出一阵异香,众皆闻之心生欢喜。阿难抬眼望天,见云开日出,七彩祥光笼罩整个娑罗林。此时,耆婆医王从人群中走出,合十向迦叶道:“尊者所得,乃第一义谛。非我等可知。”
原来,迦叶未及见世尊涅槃,实非偶然,乃有深意。世尊知迦叶根性最利,悟性第一,特留此因缘,让其体悟生死非相,去来如如之理。
《大般涅槃经》云:“迦叶比丘,闻佛涅槃,心无所著,即得无生法忍。”此番经历,使迦叶彻悟生死一如,无去无来的究竟真理。
世尊特出双足示现,非仅是慈悲,更是传法。双足代表悲智双运,定慧等持。世尊以此示迦叶:大乘菩萨道当以悲智双运为本,不可偏执。
《付法藏因缘传》记:“世尊最后付嘱,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托付迦叶。”此传法非在灵山会上,非在鸡足山中,而在此涅槃示现时。
迦叶此时方知,自己未及见世尊最后法颜,实是世尊特设的最后一课。通过生死别离,让其彻悟无常本质;通过双足示现,使其明了悲智双运之要;通过法音付嘱,确立其传承地位。
此后,迦叶成为僧团领导,主持第一次结集,编纂三藏经典,确保佛法正道流传。正因经历此番离别开悟,迦叶对佛法的理解愈加深刻,对弟子教导也更加慈悲。
《法华经》云:“如来密意,非声闻所知。”世尊安排迦叶与众弟子的不同遭遇,正是因材施教之体现。对多闻第一的阿难,以亲教为主;对头陀第一的迦叶,则以离别开悟为教。
最后,迦叶以百二十岁高龄入灭,临终开示:“世尊示现涅槃,非真入灭,乃为众生说法。吾今离此,亦非实去,法身常住,与汝等同在。”
迦叶尊者一生苦行,最后在离别中证得最大成就,成为禅宗东土第一代祖师。其传法偈云:“法性本空寂,因缘无主宰。”此乃从离别中悟得的深义,直指佛法核心:一切法无自性,因缘生灭,本自空寂。
来源:凌洁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