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3时57分,正式迎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11:36 2

摘要:在战国末年(公元前 239 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 5 月 5 日至 7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45° 时,即为 “立夏” 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提到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北京时间5月5日13时57分

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是标示万物

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

是夏天的开始

因此又称“春尽日”

此时节

多数春花已经凋零

春的姹紫嫣红

很快就会过渡到

夏的草木葱茏

正所谓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

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立夏时节及以后

气温升高,雨水明显增多

动植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

新鲜的果香开始弥漫

催生出一种在“舌尖上立夏”的感觉

01

天文历法角度

在战国末年(公元前 239 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 5 月 5 日至 7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45° 时,即为 “立夏” 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提到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

02

自然物候角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 即 “大” 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标志着春生夏长,万物进入旺季生长。

中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 “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物候变化

01

一候:蝼蝈鸣

立夏的第一候是“蝼蝈鸣”。蝼蝈即蝼蛄,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随着夏季的到来,蝼蛄开始鸣叫,标志着夏天的气息逐渐浓厚。

02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阴物,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阳气的增强,蚯蚓开始从土壤中钻出地面,活动在地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土壤温度的上升和湿度的增加,象征着自然界中阴阳的平衡。

03

三候:王瓜生

立夏的第三候是“王瓜生”。王瓜是一种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并在六七月结出红色的果实。王瓜的生长象征着夏季的繁茂和生机,也反映了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立夏习俗

01

迎夏仪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02

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南方有些地区会煮立夏饭。一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五色饭”,也叫 “立夏饭”。喝立夏茶:在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立夏这天,人们会泡上一杯新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据说立夏茶可以驱走夏日的炎热,让人在夏天保持清爽。

03

尝三鲜,平平安安

俗话说:“立夏尝三鲜,三夏都平安”。

立夏“三鲜”指蚕豆、苋菜、蒜苗三种蔬菜,这也是餐桌上的时令菜。

相传古代皇帝立夏时节到江南,地方官员都用“三鲜”来伺候,慢慢就演变成了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04

挂网蛋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这天,鸭蛋煮好后大人会放进用彩线编织的兜兜里挂在孩子胸前就可避免“疰夏”。所谓疰夏,是说立夏之后,人容易感觉身体不适,食欲不振,出现神倦身瘦等症状。

除了挂蛋之外,人们还会用皂角洗澡来预防,据说这个效果也不错,你可以试试哦~~

05

斗蛋游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鸭蛋和鹅蛋。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06

立夏称重,纳福气

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立夏日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杆简朴的木杆秤悬于房梁或树杈间,秤钩上挂着篮筐或木凳,乡邻友人围聚一处,人们依次坐到筐里或凳上,司秤人调整秤砣报出数目,还要高声诵念吉祥的话语。称重方式也会比较讲究,通常会用大秤杆给小孩称体重,据说这一天称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

07

送春迎夏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夏这一天举行送春迎夏的活动。他们会制作一些象征春天的物品,如纸花、柳编等,然后将这些物品送到野外或河边,表示送走春天;同时,人们也会采摘一些象征夏天的花朵或树枝,如石榴花、荷叶等,带回家中,迎接夏天的到来。

立夏养生 重在“养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夏天酷热,所以容易出很多的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了,可能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状况。同时夏天炎热,很多人烦躁、心神不安,影响睡眠,甚至产生了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些都归属于心,心主血脉, 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在夏季应该是养心的季节。

立夏“养心”作息要规律

进入立夏后,作息应适当调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以助消除疲劳,养足心气;日常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放松,静养身心才能更好地养护心气。

立夏“养心”饮食有三宜

01

宜淡

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多食蔬果、粗粮,多食清润祛湿的食物,如鱼、瘦肉、鸭肉、薏米、冬瓜、木瓜、玉米等,少食过咸的食物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

02

宜酸

多食酸甘的食物,以助肝养胃、养心安神,如莲子、百合、玉米、山楂、杨梅、黄瓜、豆类等;

03

宜暖

“春夏养阳”,夏季虽炎热,饮食宜温暖,少食冷饮、冰镇瓜果,以免损伤脾阳。

立夏节气 合理运动不过量

立夏以后,天气渐热,运动需适当,不可剧烈运动。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强度运动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紫外线也较强。因此,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选择不剧烈的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强紫外线对皮肤和身体造成损害,同时减少中暑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朱立国:我们的心率一般在中度训练中有一个上限和下限,简单的公式是,上限是220减去年龄,再乘以60%,达到这种心率才起到锻炼的目标。上限尽量不要超过220减去年龄,再乘以70%。

立夏节气 食补方子请收好

立夏过后,天气转暖,温度逐渐升高,阳气渐旺。人们有时会感觉到心烦意乱,失眠上火。一旦心火过旺,人就容易感到燥热,甚至降低免疫力,让疾病趁虚而入。立夏节气如何运用传统药膳,养生防病呢?这个食补的方子请收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我推荐一个药膳——绿豆百合桂花汤。天气炎热,喝一喝这个汤,能够清热去暑、安神。它用绿豆50克、百合20克,加上陈皮10克共同来煮。提前把绿豆泡一个小时,泡松软和百合、陈皮一起来煮,煮到软烂了,可以加一点桂花、冰糖,这种老少咸宜。

立夏节气,保护我们的健康 你“踩雷”了吗?

Q

运动后洗冷水澡既可降温,也能健体强身,这样做对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不对,往往运动以后我们大量出汗,这种情况属于阳气外泄,如果这时洗冷水澡,毛孔紧急闭塞,人体内积热排不出来,体表血液循环血管闭塞收缩,造成供血障碍,脑袋眩晕。个别情况大汗后冷水一激,产生休克。所以应该运动以后让汗出一会儿,然后用温水洗澡,解乏又健身。

Q

天气热,喝冰镇啤酒能解暑,是真的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这也是个误区。天气热,喝一点冰镇啤酒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大量喝,不能经常喝,尤其大量喝对人是有伤害的。啤酒里面含有酒精,它也是高热量的,喝完啤酒后往往口腔更干,浑身有热乎乎的感觉,并不觉得清爽。同时喝冰镇啤酒对消化系统也不好,所以长期大量饮用冰镇啤酒对人是有害的。

Q

夏季夜跑对身心有益,是真的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从中医角度是不提倡的,夏季是养阳的,大量运动对阳气是有消耗的,过于兴奋对晚上睡眠也不利,晚上可以做一些安静的或是轻缓的运动,散步慢跑都是可以的,但是不适合剧烈运动。

Q

天热食欲不佳正好可以减肥,这样做对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利用酷暑不想吃东西快速降体重,对人是有伤害的。减肥调控饮食是一个方面,还要配合合理膳食,营养充足,结合适量运动,综合调理。仅仅靠不吃饭来减肥,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来源:美丽武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