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的云龙湖畔,丹桂香浸透剑穗流苏,云龙山巅的松涛声与拳风声遥相呼应。徐州市推手协会、徐州市武术协会、云龙区武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十七届武术交流活动在徐州奥体中心圆满落幕。这场以“守正创新传薪火,以武会友续华章”为主题的盛会, 集结在汗水与掌声交织中,为传
——徐州三武协联合举办武术交流盛典侧记
金秋十月的云龙湖畔,丹桂香浸透剑穗流苏,云龙山巅的松涛声与拳风声遥相呼应。徐州市推手协会、徐州市武术协会、云龙区武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十七届武术交流活动在徐州奥体中心圆满落幕。这场以“守正创新传薪火,以武会友续华章”为主题的盛会, 集结在汗水与掌声交织中,为传统武术的当代传承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以汗为墨:书写传武人的赤子丹心
“当晨雾还未散尽,我们的教练团队已开始丈量场地;当星辉洒满练功房,我们的裁判组仍在推敲评分细则。”开幕式上,主持人手持话筒的手背隐现青筋,铿锵之语直抵人心。这场筹备多天的盛会,堪称“细节控”的狂欢:为还原传统武术“八仙桌擂台”的仪式感,
“从太极推手的‘掤捋挤按’到少林棍法的‘风卷残云’,每个动作都经过千百次打磨。”徐州推手协会副会长杨学同老师展示着磨破三双练功鞋的脚掌,掌纹里嵌着的木屑见证着备战的艰辛。
《太极拳论》记载的“节节贯穿”。
二、以武为桥:架起流派交融的星河长路
“推手不是角力,是太极阴阳的具象化表达;八卦掌走转非为炫技,实乃易理的动态演绎。”徐州市武术协会会长李良在致辞中,将武术交流的意义升华为文化对话。当天的擂台上,各流派绝技竞相绽放:
“云手”“白鹤亮翅”等招式化作行云流水的空间艺术。
三、以新为炬:照亮传武未来的通衢大道
“我们要让传统武术从博物馆走进直播间,从晨练场跃上竞技台。”闭幕式上,李良会长宣布启动“彭城武韵”数字化工程。这项工程将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陈氏太极拳图说》失传招式,通过VR设备让体验者“穿越”至清代陈家沟演武场;更与抖音合作推出“全民武术段位制”挑战赛,仅活动当天就有12万网友参与“云跟练”。
8岁的武术小将刘诗语表演时,稚嫩的脸上写满坚定。她的教练透露,孩子每天凌晨五点随父亲到云龙山练功,风雨无阻已逾三载。这样的传承故事在会场处处可闻:“八卦掌行走沙盘”,将掌法轨迹转化为可视化的能量图谱;新沂市非遗中心展出的“武术AI教练”,可通过摄像头实时纠正习练者的身法误差。
当《英雄的黎明》旋律响起,全体参会者以抱拳礼谢幕。这场持续2小时的武术盛宴,既是徐州作为“五省通衢”武术重镇的文化宣言,更是中华武学在当代的活力注脚。从推手擂台上的四两拨千斤,到数字屏幕前的千万次点击,传统武术正以“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姿态,在徐州这片热土上续写着永不落幕的传奇。正如李良会长所言:“今日的汗水,终将浇灌出明日武林的繁花似锦。”
来源:绿茵风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