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劳动美 江南正青春|稻草落地成景,艺术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14:03 3

摘要:艺术因创作者而生动,乡村因艺术而鲜活。“五一”小长假期间,位于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的潮间带艺术村成为热门打卡地。正在举办的“自然·艺术·共生”潮间带艺术村首届公共艺术展,用20件造型各异的稻草装置作品为静谧的村落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前来度假的文艺爱好者及外

艺术因创作者而生动,乡村因艺术而鲜活。“五一”小长假期间,位于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的潮间带艺术村成为热门打卡地。正在举办的“自然·艺术·共生”潮间带艺术村首届公共艺术展,用20件造型各异的稻草装置作品为静谧的村落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前来度假的文艺爱好者及外地游客奉上一场“生态+美学”的视觉盛宴。

在嫩绿的麦田中央,三万根稻秆编织的《天鹅》昂首展翅,与空中掠过的丹顶鹤群遥相呼应;长5米的《稻梦空间》装置既是观赏地标,也是孩童攀爬嬉戏的乐园;用树枝和藤条造型成鸟的《枝间生灵》;象征力量与自由的稻草雕塑《秋天的马》……这些作品以零工业胶水、纯自然材料制成,既保留了土地的原始肌理,又赋予其诗意表达。

参展的29位艺术家来自全球各地,他们发挥独特创意,结合亭湖自然生态、文化在地性进行创作。这些稻草装置与蓝天、白云、麦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充分展现了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

不少游客在西班牙艺术家Olga的作品前驻足,这件名为“大地之门”的雕塑装置以三角结构为主体,用竹材、芦苇等材质构筑出一条供游客穿行的艺术通道。“我想通过光影变幻与细腻质感的设计,邀请人们在此驻足休憩、冥想沉思,与脚下土地建立深层连接。”Olga分享了她的创作感悟:“在这里,艺术不是结局,而是播种。我们和村民一起,把‘共生’这个词种进了潮间带的土壤里。”

在潮间带艺术村,艺术并非单向输出,而是与乡村的深度互动。72岁的村民老张全程参与此次艺术展装置的搭建,看着“五一”期间络绎不绝进村的游客,他感慨道:“以前稻草只能烧了肥田,现在成了‘金条’!城里人来看这些‘草疙瘩’,咱村的路都修宽了。”

此次公共艺术展不仅丰富了潮间带艺术村的美学元素,更构建了一条“艺术村+民宿集群+特色农业”产业链。记者了解到,游客在观展之余,还能参加麦田艺术研学,创作湿地油画,体验非遗手作等。周边村民一边向游客推介农产品,一边讲解艺术故事,或通过民宿运营等方式间接获益,真正实现了“流量”与“留量”的双向转化。

“艺术是文明的火种,更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对于首届公共艺术展的成功举办,黄尖镇党委书记于丝浓表示,“潮间带艺术村地处盐城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希望通过公共艺术的力量,实现艺术与自然、人文、产业的共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潮间带艺术村供图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