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人单骑踏破寒雾,独渡白沟。燕赵大地被山河割裂成边关要塞,辽金旧地的风物与中原迥然不同。
01
《渡白沟》
——【元】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北风卷着霜气,蓟门外的天空与水色凝成一片苍凉。
诗人单骑踏破寒雾,独渡白沟。燕赵大地被山河割裂成边关要塞,辽金旧地的风物与中原迥然不同。
暮色中,黄云低垂,孤城矗立;西风掠过残阳,一只孤雁掠过秋空。
他望着这萧瑟天地,想起四海之内曾与自己齐名的人物,如今半数凋零。漂泊天涯,腰间这柄孤剑,还能为谁出鞘?
刘因生于乱世,亲历宋元更迭。白沟曾是宋辽边界,渡此河时,他眼中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文化的断裂与故国的消亡。
孤雁、落日、古戍,无一不映照他心中的荒芜,山河易主,文人风骨无处安放,只剩一腔孤勇,在寒风中独自嘶鸣。
“天涯孤剑独谁投”,问的是剑,更是问自己:在这破碎的时代,坚守的意义是否早已被风沙掩埋?
02
《秋怀》
——【元】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秋雨敲打枯叶,淅沥声渗入空荡的厅堂,霜气在寂静中蔓延。
菊花与西风年年如期相会,而游子的白发,却比故乡的秋色更早滋生。
他像秋虫般低吟,声调凄苦;夜半梦回,总被寒鹊惊飞。
石岭关外的山路蜿蜒,何时才能踏上去,望一眼故土,让昏花的双眼短暂清明?
元好问一生辗转,金亡后隐忍著述,诗中“白发远客”正是他的自况。
寒鹊惊梦、候虫苦吟,写尽了乱世文人无枝可依的漂泊。
“一望家山”并非思乡,而是追问:山河破碎,何处还能称作家?
那一眼“暂明”,是奢望,更是对旧时代的无声祭奠。
03
《子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杜鹃啼血,声声哀切,传说它是蜀帝魂魄所化,啼鸣中送走春光。
贪婪者听厌了,低头匆匆而过;漂泊的游子初闻,却已肝肠寸断。
锦江畔,春残时落花如雨;楚地夜空,梦醒后冷月如霜。
子规鸟不停叫着“不如归去”,可它能催谁归去?
只有东郊的农人,在田间低头忙碌,无暇抬头看一眼这悲鸣的鸟。
曹伯启借子规啼血,暗喻遗民之痛。
杜鹃催归,但故国已亡,文人归向何处?农人忙于生计,对啼声充耳不闻,山河易主,百姓麻木,唯清醒者独受其苦。
“农事忙”与“谁归去”的对比,道尽一个时代的荒诞:新朝之下,血泪成灰,只剩春耕秋收的循环,覆盖了旧日山河。
04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手持金戈欲挽落日残辉,却敌不过北风凛冽,南宋终如夕阳沉没。
文天祥如张良为韩复仇,似诸葛亮匡扶汉室,岂料天命早定,王朝气数已尽。
鼎湖云暗,帝王龙魂远逝;华表月冷,忠臣鹤影迟归。
如今再上新亭远望,山河之悲,竟比东晋士人洒泪时更为彻骨。
虞集此诗悼念文天祥,句句用典,字字泣血。
“金戈挽落晖”是英雄的徒劳,“北风吹”是蒙元的铁蹄。
“大不如前”最是诛心,东晋衣冠南渡尚存半壁江山,而宋亡后,连哭诉的余地都被碾碎。
诗人的泪,为文天祥流,更为一个文明的湮灭而流。
05
《闻捣衣》
——【元】赵孟頫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后前。
苜蓿总肥宛腰褭,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寒露沾湿梧桐,秋色浸透长夜。捣衣声一声接一声,敲碎了游子的心。北方旧俗仍在,南渡的衣冠子弟却已丢了前朝风骨。
塞外苜蓿喂肥了名马,宫中琵琶曾伴美人垂泪。俯仰之间,人间已成古今,未来何处再能遇见今日这般怅惘?
赵孟頫作为宋室后裔却仕元,诗中“捣衣声”是江南旧梦的残响。他讥讽“南渡衣冠”失节,却又自嘲身陷其中。
“何地他时始惘然”,是明知故问,历史的车轮下,个人的挣扎与愧怍,终将化作一声无人听见的叹息。
06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元】揭傒斯
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船头两位须发斑白的船夫,背对而立,双臂摇橹声与江雨交织。
短蓑衣在风雨中开合,沧江上雨幕朦胧。
远处青山如巨龙腾入云端,岸边白沙堆旁,是谁的白发老翁正低声絮语?
船头有人放声高歌,船尾应和;雨点砸在篷顶噼啪作响,舱内人静坐无言。
推开船篷,不知身在何方,唯见一对白鸥掠过水面,翅尖划开雨雾,了无痕迹。
揭傒斯笔下,武昌江上的雨是混沌的,船是漂泊的,人是沉默的。
船夫摇橹的“鸣”与风雨的“合”,歌者的“放”与听者的“坐”,构成乱世中微小而坚韧的生存图景。
“白鸥过”,似在叩问:在这无根的水上,谁不是过客?鸥鸟尚能成双,人却各自伶仃。
07
《越台怀古》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越王旧都四面环山,云雾仍盘踞在险峻的关隘,仿佛昔日的虎豹雄兵未曾散去。
宫阙铜兽浸在秋露中无声垂泪,海鸦驮着夕阳余晖,纷纷归巢。
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所谓千古英雄,最终也不过化作草莽间的荒冢。
暮色愈深,鹧鸪啼声愈急,荒废的越台上,丛竹被冷雨打湿,斑斑如泪痕。
萨都剌立于越台,看尽英雄成土。铜兽泣露,是王朝倾覆的隐喻;海鸦背日,暗喻人心背离。
“雨斑斑”的竹影,既是眼前的实景,亦是诗人心中淋漓的血泪,兴亡更迭中,连竹子都在为消逝的英魂呜咽。
08
《送毛伯温》
——【明】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将军南征,腰间雁翎刀如秋水寒光凛冽。战鼓声震山河,旌旗猎猎似闪电劈开日月。
你本是天降麒麟,自有不凡根骨;叛军如蝼蚁钻穴,岂能逃脱覆灭?
待天下太平,捷报传回之日,朕将亲手为你卸下战袍,共饮庆功酒!
明世宗朱厚熜此诗,字句铿锵如金石交击。
“风吹鼍鼓”“电闪旌旗”,写尽明军威势;然最动情处却在末句“解战袍”,帝王脱下龙袍的威严,换作替将军解甲的温情。
一句“朕与先生”,是君王的信任,更是乱世中罕见的赤诚。但历史的暗面是:功高震主者,几人能全身而退?
09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从混沌岩层中凿出这乌黑的精魂,它体内藏着太阳的暖意。
微火可唤醒整个春天,洪炉烈焰能撕裂沉沉黑夜。
宗庙礼器因它熔铸而成,铁石纵然粉身碎骨,心志仍坚如初。
只要百姓能得温饱,它便甘愿离了山林,在人间焚尽一身骨血。
于谦以煤炭自喻,句句写物,字字写心。“乌金”是寒士的赤诚,“洪炉”是济世的抱负。
末联“不辞辛苦出山林”,道尽清官廉吏的悲愿:哪怕自己化为灰烬,也要暖热苍生。
后来他因保卫北京蒙冤而死,都像是诗中之煤,燃尽性命,照亮了史册一角。
10
《舟师》
——【明】俞大猷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持剑傲立东海,气吞万里如虹;扶桑之地,如今尽在掌控。
岛头迷雾转瞬散尽,战旗如鹰隼直冲云霄。
舰队炮火照亮银河倒影,壮士战歌压过深海龙吟。
夕阳斜照,归帆渐近;背水一战的奇谋,终化作战士衣甲上的荣光。
俞大猷作为抗倭名将,诗中不见血腥杀伐,反有吞吐天地的豪情。
“队火光摇河汉影”,是将星河的壮阔与火炮的炽烈并置;“背水阵奇”则暗含对将士的怜惜,奇谋再妙,亦是血肉铺就。
“战士功”三字极重,海风中的归帆,载着多少未亡人的眺望?
11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今夜故乡该是灯火如昼,而自己独坐荒村,唯有冷月相伴。
幸有先贤的经书可抵长夜,倒也免了车马喧嚣的虚礼。
草阁边的梅枝已抽新芽,春意悄然;庭院中积雪未化,月色铺满空阶。
遥想家中兄弟正围坐堂前,花灯璀璨,母亲是否正望着远方,念叨这漂泊在外的游子?
王守仁写此诗时谪居龙场,元宵的暖与蛮村的冷在他心头撕扯。
经书是他的铠甲,抵挡着孤寂的侵蚀;梅花与残雪,一春一冬,恰似他冰火交织的处境。
“重闱应念一身遥”,看似写母亲思子,实是游子将满腹酸楚化作对故园的叩问:灯火阑珊处,可还有人记得这盏天涯孤灯?
12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明】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昨日共饮时,夏云匆匆掠过;今日燕山道上,愁绪随你的马铃叮当。
你在江南诗名卓然,奈何宦海沉浮,总被贬向荒远之地。
夜雨打湿黎阳的树,秋风吹皱瓠子河的渡口。
此去开州,莫叹前路萧瑟,当年吕虔赠刀,助王祥成三公之业;你怀才如刀,定能劈开困顿,何惧一时蹉跎?
李攀龙送别友人,句句是慰藉,字字藏不甘。
“夜雨”“秋风”写尽贬谪之苦,而“吕虔刀”的典故,却将悲凉化作孤勇。
“岂蹉跎”似在劝友,亦在自勉:乱世中的文人,除了以诗为刃、以心为舟,还能如何与命运角力?
13
《鲥鱼》
——【明】何景明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五月鲥鱼抵京时,荔枝、枇杷还未及进贡。
宦官宅邸中,赏鲜的恩赐流水般送入;而太庙祭祖的宴席,却无人操办。
烈日下驿马扬尘疾驰,酷暑中江船裹冰护鱼。
你这银鳞细骨的珍馐何其可怜,玉筷金盘里,百姓哪敢奢望尝一口?
何景明借鲥鱼讽喻朝政腐败。鲥鱼千里疾驰,只为满足权贵口腹,而宗庙祭祀反被冷落。
“冰雪护江船”与“风尘驰驿骑”的对照,写尽民力之耗竭。
“敢望传”是悲愤的诘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世道,可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宫墙柳色染上新烟,杏酪的甜香满城飘散。
金陵群山环抱,清明时节,哪个游子不念故园?
卞侯墓前芳草萋萋,卢姬旧宅落花纷飞。
幸有同僚故交共值宫中,且沽一壶春酒,暂醉这繁华京都,忘却身是客。
高启笔下,清明是甜与苦的交织。
杏酪的暖香,抵不过墓草落花的凄凉;京城的热闹,掩不住“无客不思家”的集体乡愁。
“拟沽春酒醉京华”,醉的是人,醒的是心,再烈的酒,也化不开文人骨子里的漂泊感。
15
《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黄河水裹挟着秋风,拍打旧日宫墙;雁阵掠过苍穹,划出几道裂痕。
征夫穿越战壕,追逐塞外尘烟;将军挽弓如月,箭指天狼星芒。
古渡口黄沙迷眼,运粮的车马湮没其中;冷月高悬,照着尸骨未寒的战场。
都说朔方多英豪,可如今谁能像郭子仪,挽狂澜于既倒?
李梦阳伫立秋野,望见的是大明边疆的疮痍。
“黄尘”与“白月”,一燥一寒,写尽征战的残酷;
末句“谁是郭汾阳”的叩问,既是希冀,更是绝望,山河犹在,将星零落,只剩秋风年年呜咽,替历史作答。
16
《咏史》
——【清】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东南富庶之地,金粉浮华下尽是名流的恩怨纠葛。盐商门客把持权柄,纨绔子弟盘踞高位。
文人避席不敢谈国事,唯恐触了文字狱的刀锋;著书立说,只为糊口,脊梁早被黄金压弯。
当年田横五百壮士宁死不降,如今若归来,难道都成了朱门座上宾?
龚自珍以笔为刃,剖开晚清的脓疮。
“牢盆狎客”与“团扇才人”,写尽官场腐臭;“稻粱谋”三字,刺透文人软骨。
末句的诘问如惊雷,若气节可换侯爵,谁还愿做田横?可这世道,连血性都成了可贩卖的旧货。
17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斗笠轻旋避开横斜的枝桠,秋凉初至,正宜山野漫行。溪上云团自在聚散,骤雨忽临时,连山鸟都未及惊飞。
马上衣衫尽湿又何妨?村边瓜藤豆蔓在雨中零落披离。
待到云开雨霁,群峰挣破雾霭昂首现身;万条飞瀑自崖顶倾泻,恍若天公挥毫泼墨。
何绍基的雨,是文人骨子里的洒落。衣巾任湿,是对山野的赤诚;瓜豆离披,是生命的本真。
末句“万瀑齐飞”,将雨的暴烈化作诗意的狂舞,自然从不需粉饰,淋漓处自有大美。
18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莫要垂泪,且看我出门一笑,天地自容我浩然襟怀。
世事哪有完满无瑕?高官显贵,谁生来便戴乌纱?
回首禁烟风浪,虎门硝烟已散作云烟;此去伊犁万里,不过尘世一隅。
休听稚子嘲弄“赵老送灯台”的戏言,心有明月,何惧荒沙蔽日?
林则徐流放之际,诗中不见怨怼,唯有沧海般的坦荡。
“风涛空三岛”是英雄的释然,“尘壤数九垓”是志士的孤往。
“嗤他赵老”,笑的是世道浅薄,守的是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19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帘半卷,朱门虚掩,白海棠栽在冰屑为土、玉雕为盆的仙境里。
它偷来梨花三分素净,借得梅花一抹孤清。
像是月宫仙人缝制的素衣,又似秋闺女子泪浸的帕子。
这般娇羞欲语的模样能向谁倾诉?夜渐深了,她倦倚西风,任由寒意浸透冰肌。
曹雪芹笔下的白海棠,是黛玉的魂,是宝钗的影,更是所有红楼女儿的命运谶语。
“碾冰为土”写其高洁易碎,“借梅魂”叹其终身无依。
“倦倚西风”,何止花倦?大观园里的灯火,终要在风中一盏盏黯去。
20
《山居杂咏》
——【清】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刀剑加身、牢狱历遍,仍不能阻我弦上长歌。
死尚不能叫我屈膝,贫寒又算得什么!
二十两棉花絮进破被御寒,三根松枝燃火煮一锅清水。
纵这般过冬,也要活得顶天立地,人间那些“高明手段”,岂能胜过我的嶙峋傲骨?
黄宗羲以血性入诗,字字如铁。“锋镝牢囚”是明亡遗恨,“弦歌不废”是文化坚守。
“岂信人间胜著多”,掷地有声,世道愈是蝇营狗苟,愈衬出这山居破屋里的光,亮过朱门万千。
来源:荔枝姑娘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