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读书日的前后,眼见花开花落。今年的第一个季度即将溜走了。冬日的雪偶尔还在造访,不断在记忆中浮现,恰如昨日之恋歌,这匆匆忙忙的脚步在季节的交替中突然停顿,似乎有理不清的千头万绪。
世界读书日的前后,眼见花开花落。今年的第一个季度即将溜走了。冬日的雪偶尔还在造访,不断在记忆中浮现,恰如昨日之恋歌,这匆匆忙忙的脚步在季节的交替中突然停顿,似乎有理不清的千头万绪。
今日下午就先理一理关于读书的这件事吧!回顾这么多年来的生活,读书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时候,如所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亲一样,他们深知在土地上耕耘时的辛苦,结果不仅仅经济拮据,一分耕耘不一定一分收获,还得看老天爷能不能给力。他们此生最大的愿望是下一辈通过参加高考改变命运,最终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按时上下班,休息了也发工资,到退休后不用干活也能有固定的收入。
那时候父母亲怕耽误了学业,很反对我们看课外书的。埋头于应试考试的我们,又怎能读懂朱自清散文里那个蹒跚于月台的《背影》;又怎能体会《绿》里面那一句:“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中女儿绿那么美的名字?
感觉那时候就像急匆匆的赶路人,那么多好诗、好词、好文章,除了要求背诵而迫不得已囫囵吞枣地记住,就是等不到一个用心的人去欣赏一样。
记得在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时,是和寝室的上铺共读。该小说以基督山伯爵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那是第一次读得如此痴迷,我们最初是轮换阅读,后来不分昼夜一口气看完,读完除了感觉荡气回肠,同时发现读书就像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大陆。通过阅读,不仅仅了解人性的善恶美丑,更能深深震撼于这部小说充满了叙述的张力,洋溢着叙述本身所产生的美。
工作的前二十五年里,读书更多的是专业书籍。一席白色工作服上身,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多的是患者性命相托的责任感。另外大大小小的职称考试、证件考试,逼迫自己专业书再枯燥也不得不去一本一本地阅读抄写。每一本笔记本都记录着学习时间、内容。墨迹晕开的角落,藏着无数个深夜的哈欠。
直到可以上网时,书相对看得就少了一些,通过网络学习成了主流。丰富的精彩病例、网络课程、包括后来的线上线下的会议,自己的专业迅速提高,但我国各行各业包括医学近三十年得到蓬勃发展,即使倾尽全力,每参加一次大型学术会议,还是深刻感受到自己与大咖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所学到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对于专业也就是尽力而为的学习。
三年前,岗位的变动之后,工作节奏变缓,压力减轻,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重拾旧爱,业余读书写作成了我的最爱。谚语说:一个人能走的很快,一群人能走的更远。在茫茫人海中,我开始寻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和朋友们,对读书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伴随写作的逐渐增多,感觉自己阅历很浅薄,在生活面前并没有细心积累更多素材。另外匮乏的阅读量,在每次参加的读书分享会时感触颇深。在老师们分享的书籍中,展现着更多未知的世界,每次分享完后买老师们读过的书就成了一种习惯。
自己阅读时大多数时间不求速度,更希望是走入书的场景里,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和着作者写作的线索,看他们的悲欢离合,心境随之跌宕起伏。合上书时,还能回味悠长。不仅仅仔细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收集一些较清新隽永的段落词汇。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未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
对于这样的阅读,我的体验是那种甘之如饴、如饥似渴的感觉。如果一个人一生中从未有过对书本痴迷的经历,那他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在阅读书的过程中,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我们完全沉浸其中,忘却外界的纷扰。哪怕是身处水深火热的环境,书籍依然能牢牢抓住我们的身心。
这些体会在手机未普及之前,我们最需要知识或其他精神养分的时候,都是幸运地从书籍中获取了这些宝贵的资源,在精神上的得到升华,在内心里得到了愉悦。
学生时代,每每读过就内心沸腾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有出自汪国真的《山高路远》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样的句子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度过许多的艰苦岁月。曾经也为读过的席慕蓉的诗《与你同行》、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等等泪流满面。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形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手机里朗读的内容很多,短视频里讲解的不少,读书分享直播间不断增加,读书内容和渠道不断增加,使得阅读范围不断增加,学习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同时减少了自己选择的机会。短视频的诱惑不仅仅占据了大量时间,同时大量的信息推送中,使许多人很难长久地沉静于一件事情。看纸质书的过程中,很可能是回复一条微信,手机就爱不释手了。
但我们也不否定,如果通过有选择性学习手机的长视频,足可以弥补自己的知识的短板,而且因为生动的讲述、精彩的音频而印象深刻,所需知识并不比读书少。
我必须得承认,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习惯,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通过手机短视频学习,在较长时间的路途中手机上阅读书籍,如果在一个人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时,进行纸质书籍深度的精读,这样即保证了学习为目的,同时也尽可能通过纸质书籍保存自己为数不多的想象力。
关于除了读现代文学,我也尝试多读一读国学经典,其实相较于现代文学,更欣赏古诗词散曲之美,不仅仅难在平平仄仄和押韵之间,还发现许多优美精练的词语,学习到不少典故知识。在古人的语言中,万物充满了诗意的别名,如山叫翠微,海叫沧渊,云是纤凝,风是扶摇,太阳叫扶光,月亮叫望舒,狂风吹起来的沙砾又叫惊砂。于是就有:纤凝翠微巅,扶光入沧渊,扶摇惊砂起,山弄望舒远!
说了这么多,总的一句话就是开卷有益。也希望大家都能爱上读书,也希望所有喜欢文字的人通过读书才思泉涌。
张风英,1973年出生,籍贯青海西宁,1995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湟源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医二十余年,忙忙碌碌的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用心感受,用爱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文字记录每一个心动时刻,用照片儿记录刹那间的美丽,让生命的印记熠熠生辉。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