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网时刻新闻5月3日讯(记者 李响炮 摄影 方祥文 通讯员 曹庆华)5月3日,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新化县天门乡土坪村上演:一只佩戴卫星环志的老鹰在群峰间划出优美弧线重返蓝天,拉开了第五届“护生日”暨“天门鹰飞·土坪鱼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的序幕。
第五届“护生日”暨“天门鹰飞·土坪鱼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在新化县天门乡土坪村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5月3日讯(记者 李响炮 摄影 方祥文 通讯员 曹庆华)5月3日,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新化县天门乡土坪村上演:一只佩戴卫星环志的老鹰在群峰间划出优美弧线重返蓝天,拉开了第五届“护生日”暨“天门鹰飞·土坪鱼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的序幕。
此次活动以“守护千年鸟道,共绘生态画卷”为主题,通过候鸟放飞、公益放流、生态救助站共建、生态农产品展销等创新实践,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新路径,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罗芸山上放飞救助老鹰。
鱼苗放流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300余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和群众代表共同见证了“新化县(天门乡)野生动物救助站共建”的签约启动,该救助站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和卫星追踪系统,并聘任了首批5名生态学者、志愿者组成野生动物救助专家团,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同步开展的候鸟放飞、鱼苗放流等环节中,10万尾本地特有鱼苗跃入清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鼬獾重归山林,展现了生态修复的丰硕成果。
新化县(天门乡)野生动物救助站负责人罗芸介绍,目前,该志愿者团队已拆除捕鸟网135张,解救286只珍稀动物,其抢救坠崖苍鹰的事迹感动全网。如今,野生动物救助站的筹建,为受伤动物打造了“生命避风港”,并将通过生态研学、公益直播扩大公众参与。
签署新化县(天门乡)野生动物救助站共建合作备忘录。
发布爱鸟护鸟·守护生命共同体倡议。
同时,活动深度融合生态保护与文旅经济,展现“两山”转化新实践。非遗梅山山歌、傩舞展演与“天门山珍”生态农产品展销会同步举行,新化黄精、古树红茶、生态稻米等绿色产品吸引众多采购商;书画名家以笔墨记录生物多样性之美,助力生态文化传播。
新化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54.02%的森林覆盖率滋养着4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珍稀植物。近年来,新化县划定了797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建立5个野生动植物监测站,推进长江禁渔等专项行动,让“生态含绿量”与“发展含金量”相得益彰。从悬崖救鹰到系统护生,从民间善举到全民行动,新化县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化样板”。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