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12月23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津市静海一中的校园还笼罩在冬日的夜色里。这座以高考升学率高而闻名的重点中学,此刻只有宿舍区亮着几盏昏黄的廊灯。刺骨寒风掠过空旷的操场,裹挟着远处化工厂飘来的刺鼻气味,却没人料到这股味道即将成为揭开惊天惨剧的序幕。
1998年12月23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津市静海一中的校园还笼罩在冬日的夜色里。这座以高考升学率高而闻名的重点中学,此刻只有宿舍区亮着几盏昏黄的廊灯。刺骨寒风掠过空旷的操场,裹挟着远处化工厂飘来的刺鼻气味,却没人料到这股味道即将成为揭开惊天惨剧的序幕。
高三女生宿舍楼里,308室的孙亚宇轻手轻脚地穿上校服。她瞥了眼对面床上蜷缩的刘珊珊,对方裹着棉被背对着她,床头还立着那个装着"预防药"的蓝色太空杯。走廊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开门声,孙亚宇混在涌向操场的人群中,特意走在队伍最后。当三班的体委清点人数时,她低头盯着结霜的水泥地,用冻得发红的手指绞着校服拉链说:"珊珊肚子疼,留在宿舍了。"
此时的308宿舍里,七具年轻躯体以扭曲的姿态散落在各个角落。靠窗下铺的李小萌半个身子垂在床沿,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苹果。上铺的王雪梅保持着向门口爬行的姿势,指甲在铁制床梯上划出深深的白痕。她们的面部因剧烈抽搐变得狰狞,混合着呕吐物与排泄物的酸腐味充斥整个房间,窗台上凝结的冰花折射着初升的朝阳,在地面投下诡异的彩色光斑。
七点十分,班主任张老师第三次清点跑操队伍时,终于发现308宿舍除孙亚宇外竟无一人到场。他叫住刚跑完三圈的孙亚宇:"其他人呢?"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面不改色:"珊珊痛经,其他人都在照顾她。"但当张老师派班长陈婷去查看时,这个向来稳重的姑娘几乎是滚下楼梯冲回操场,惨白着脸语无伦次地重复:"都死了...全死了..."
警方在宿舍门把手上提取到完整的指纹,经比对全部属于孙亚宇。现场勘查显示,七个太空杯整齐排列在书桌上,其中六个杯底残留着浓烈的有机磷气味。法医掰开死者紧咬的牙关时,发现她们的舌面都有大片灼伤痕迹——这是甲拌磷农药腐蚀黏膜的典型特征。这种原本用于棉田杀虫的剧毒药物,在人体内发作时会引发全身肌肉痉挛,受害者往往在剧烈呕吐中窒息而亡。
面对审讯,孙亚宇始终保持着令人发指的平静。她将审讯室的椅子转了半圈,迎着窗外斜射进来的阳光说:"珊珊说喝农药能预防肺结核,大家都信了。"当被问及为何自己没喝时,她突然露出少女特有的腼腆笑容:"我对青霉素过敏呀。"这份供词与在刘珊珊枕头下找到的遗书内容惊人吻合,泛黄的信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她们总说我身上有农药味..."
随着调查深入,一段畸形友谊浮出水面。刘珊珊两个月前与校外青年分手后,常在日记本上涂抹血红的"去死"字样。案发前夜,这个偏执的姑娘将半瓶甲拌磷倒入太空杯,转头对正在织围巾的孙亚宇说:"明天冬至,我们宿舍该整整齐齐的。"月光透过铁栅栏在孙亚宇脸上投下斑驳阴影,她织针的动作丝毫未停:"要买苹果吗?听说喝药后吃水果能缓解苦味。"
当夜十一点熄灯后,刘珊珊摇晃着太空杯说:"这是我从医院开的预防药。"六个毫无戒心的姑娘在台灯暖光下相继饮下死亡药剂,孙亚宇倚在门边削苹果,果皮连成长长的螺旋。最先发作的张丽华跌下床铺时,孙亚宇甚至贴心地递上温水,看着对方在痉挛中打翻瓷缸。直到最后一声呻吟消失,她仔细擦掉杯沿所有指纹,将七个杯子摆成整齐的直线。
2003年二审法庭上,法官当庭播放了孙亚宇指认现场录像。画面中这个瘦小的女生精准复述出每个受害者毒发时的姿势,却在提到刘珊珊时突然哽咽:"她说会给我留最漂亮的床位。"心理学专家在评估报告中写道:"该犯将扭曲的忠诚置于生命之上,具备典型反社会人格特征。"最终判决书上的"无期徒刑"字样,在旁听席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中显得格外刺目。
2013年深秋,天津女子监狱的铁门缓缓打开。已改名换姓的孙亚宇拎着帆布包走进晨雾,远处传来静海一中新校区早读的钟声。当年案发的三层红砖楼早已拆除,原地建起的心理咨询中心外墙刷着暖黄色涂料,玻璃窗上"珍爱生命"的贴纸在阳光下微微反光。而七位少女的墓碑静静立在城西公墓,其中六块的生辰栏都定格在1981年——她们永远留在了本该绽放的十七岁。
来源:张小妹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