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还小,我撑不了多久了,嫁给吴大明是唯一的选择。"苏雯琪的母亲张美华虚弱地说,"他答应会照顾雯琪。"
宴会厅内,灯光耀眼,欢声笑语。
苏雯琪站在台上,笑容温和,眼神坚定。
她刚刚宣布自己考入浙江大学的好消息,全场沸腾。
就在众人以为庆祝即将结束时,雯琪从精致的文件夹中抽出一张纸,径直走向坐在前排的吴大明。
"这是什么?"吴大明疑惑地接过。
当他看清纸上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十岁的苏雯琪静静地站在医院病房外,听着里面大人们的谈话。
"你真的考虑好了吗?"医生低声问道。
"孩子还小,我撑不了多久了,嫁给吴大明是唯一的选择。"苏雯琪的母亲张美华虚弱地说,"他答应会照顾雯琪。"
雯琪紧紧握住拳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知道母亲因为重病卧床,已经无力抚养她,只能选择改嫁。
三个月后,张美华嫁给了杭州一家建材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吴大明。吴大明有一个比雯琪小两岁的女儿吴雨彤,还有一个看起来总是不太高兴的妻子徐丽霞。
搬入新家的第一天,雯琪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区别对待。
"你睡这间小房间,"徐丽霞指着楼梯下的储物间说,"你的衣服放在这个箱子里,不要乱放。"
雯琪点点头,没有说话。她帮母亲整理好病床,轻声说:"妈妈,我会乖乖的,你安心养病。"
张美华拉着女儿的手,眼中含泪:"雯琪,妈妈对不起你。"
"没关系的,妈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雯琪勉强笑了笑。
生活在吴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徐丽霞从不掩饰对雯琪和她母亲的嫌弃,吴大明则始终冷漠疏离。只有吴雨彤偶尔会和雯琪说几句话,但在父母面前,她也不敢表现得太友好。
"你妈的药费又涨了,"一天晚上,吴大明拿着账单对雯琪说,"你应该感到幸运,换了别人,早就不管你们了。"
雯琪低着头,小声说:"谢谢叔叔。我会努力学习,以后赚钱报答你。"
吴大明哼了一声:"你最好记住这句话。"
雯琪在学校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她的成绩单从来没有得到过吴家人的夸奖,反而常常被拿来和吴雨彤作比较,让吴雨彤感到压力。
"你看看人家雯琪,又考了第一名,你怎么就不能像她一样用功?"徐丽霞数落女儿的声音常常传入雯琪的耳中。
雯琪知道,自己的存在只会让吴雨彤更加讨厌自己,但她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独立。
雯琪十二岁那年,母亲的病情急剧恶化。
"妈妈,你一定要坚持住。"雯琪握着母亲越来越冰冷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张美华艰难地抬起手,抚摸着女儿的脸:"雯琪,妈妈不行了。记住,你要坚强,好好学习。"她费力地从枕头下掏出一个信封,"这里有妈妈的一些遗物和日记,你长大后再看。妈妈爱你。"
那晚,张美华永远闭上了眼睛。雯琪哭得几乎晕厥,而吴大明一家则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母亲走后,雯琪的处境更加艰难。她被安排做大部分家务,饭菜也比吴雨彤少一半。每次学校需要交费,吴大明总是拖到最后一刻,还要当着雯琪的面抱怨:"又要花钱,你妈就留下你这么个麻烦。"
雯琪忍着泪,什么也不说。她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尽快独立。
一个雨夜,雯琪躲在被窝里,终于鼓起勇气打开了母亲留给她的信封。里面有一些照片,一本小日记本,还有一张泛黄的名片。
她翻开日记,发现母亲原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对象是一名叫陈志远的年轻建筑师。他们曾相爱,但因为家庭原因分开了。更让雯琪震惊的是,日记中提到她的生父很可能就是这位陈志远,而不是她一直以为的早逝的"父亲"。
"妈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雯琪抚摸着日记,泪水打湿了纸页。
日记的最后几页提到了母亲的大学闺蜜王阿姨,说她知道陈志远的去向。雯琪小心地把这个名字和联系方式记在心里。
凭借优异的成绩,雯琪考入了浙江省实验中学,这是杭州最好的高中之一。吴大明一家对此显得很是矛盾,一方面为了面子会在亲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养女"多么优秀,另一方面又对雯琪的学费和生活费极为吝啬。
"我考上省实验中学了,"雯琪小心翼翼地对吴大明说,"学费比初中要高一些。"
吴大明皱起眉头:"怎么又要钱?你妈留下的那点钱早就用完了。"
雯琪低着头:"我可以去做家教补贴学费。"
"那是你应该的,"吴大明冷冷地说,"别以为上了好学校就了不起,没有我,你早就流落街头了。"
雯琪默默转身离开,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她不让它们落下。
高中生活很忙碌,但雯琪依然挤出时间做家教赚钱。她教几个初中生英语和数学,收入虽然不多,但足够支付她的大部分学习用品和零花钱。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希望能获得奖学金。
高二那年,雯琪搜集了足够的勇气,联系了母亲日记中提到的王阿姨。
"您好,我是张美华的女儿,"雯琪紧张地在电话里说,"我想...问问您是否认识陈志远这个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孩子,你妈妈...还好吗?"
"妈妈三年前就去世了,"雯琪的声音哽咽了,"我现在和继父一家住在一起。"
王阿姨叹了口气:"孩子,来见我吧,有些事情当面说比较好。"
一周后,雯琪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王阿姨,一位慈祥的中年女性。
"你长得真像你妈妈,"王阿姨握着雯琪的手说,"也像...你爸爸。"
雯琪心跳加速:"您认识我的生父?"
王阿姨点点头:"陈志远和你妈妈是大学恋人,他们很相爱。后来陈志远获得了去上海工作的机会,他们本打算等他站稳脚跟后就结婚。但你外婆突然患了重病,你妈妈为了照顾她,放弃了和陈志远一起去上海的机会。后来,你外婆的医药费让家里负债累累,你妈妈被迫嫁给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就是你一直以为的'父亲'。"
雯琪听得入神:"后来呢?"
"你妈妈怀孕时,那个男人出了意外去世了。你妈妈没告诉任何人孩子可能是陈志远的,她太自尊了。几年后她病了,才嫁给了你现在的继父。"
雯琪思索着这些信息:"那,陈志远现在在哪里?"
王阿姨递给雯琪一张名片:"他现在是上海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总监,事业很成功。我已经联系过他,他很想见你。"
雯琪小心地收好名片,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经过反复思考,雯琪决定给陈志远写了一封长信,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生活情况。很快,她收到了回信。
陈志远在信中表示,他一直都没有忘记张美华,得知她已经去世,他非常痛心。对于可能是自己的女儿,他希望能尽快见面,也愿意做亲子鉴定确认关系。
在王阿姨的协助下,雯琪秘密地与陈志远见了面,并完成了亲子鉴定。结果证实了雯琪的猜测:陈志远就是她的亲生父亲。
"我应该早点找到你和你妈妈,"陈志远紧紧握住雯琪的手,眼中含泪,"让你们受了这么多苦。"
雯琪摇摇头:"这不是您的错。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找到了彼此。"
陈志远想立刻接雯琪去上海生活,但雯琪坚持要先完成高中学业,不想节外生枝。他们约定保持联系,等待合适的时机相认。
高三那年,雯琪在省级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她的照片登上了本地报纸。吴大明一家表面上为她骄傲,私下却十分嫉妒,尤其是看到亲友们的称赞时。
"不过是会说几句英语,有什么了不起,"徐丽霞在家里酸溜溜地说,"还不是靠我们养着。"
雯琪假装没听见,继续埋头复习高考。
高考前夕,吴大明突然对雯琪格外关心,甚至专门给她买了补品。雯琪明白,他是看中了自己未来的"利用价值"。
"雯琪啊,你考上大学后就是国家的人才了,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吴大明笑眯眯地说,"到时候可别忘了我们这个家。"
雯琪礼貌地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她知道,自己的未来与这个家庭毫无关系。
高考结束后,雯琪如愿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所985名校,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学。
"我要办个庆祝宴,"雯琪对吴大明说,"请您和阿姨也参加。"
吴大明爽快地答应了:"当然!这是大喜事,一定要好好庆祝。我来出钱,你只管邀请同学和老师。"
雯琪暗自冷笑,她知道吴大明只是想在亲友面前显摆自己有个优秀的"养女"。她没有告诉他,自己已经邀请了陈志远,也没说明自己用获奖奖金支付了大部分宴会费用。
庆祝宴当天,杭州最好的酒店之一布置得喜气洋洋。雯琪穿着简洁优雅的淡蓝色连衣裙,化了淡妆,看起来成熟而自信。吴大明一家穿着隆重,脸上挂着骄傲的笑容,仿佛雯琪的成就全是他们的功劳。
"这是我们养女,"吴大明向宾客介绍,"从小就特别聪明,我们对她的教育可没少花心思。"
雯琪保持微笑,没有拆穿。她的目光不时瞟向门口,等待陈志远的到来。
当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士走进宴会厅时,雯琪的心跳加速了。陈志远西装笔挺,目光炯炯有神,一眼就能看出是位成功人士。
雯琪上前迎接:"陈叔叔,谢谢您来参加我的庆祝宴。"
陈志远微笑着点头:"我的荣幸,雯琪同学。恭喜你考上浙大。"
吴大明好奇地打量着陈志远,凑上前来:"这位是?"
"我母亲的一位老朋友,"雯琪简单介绍道,"专程从上海来祝贺我。"
吴大明看到陈志远高档的手表和衣着,立刻热情起来:"欢迎欢迎,您能来真是太给面子了。"
庆祝宴进行到一半,该到雯琪发表感言的环节了。她从容走上台,环视全场。
"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大学录取庆祝宴,"雯琪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我很幸运能被浙江大学录取,也很感谢一路上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吴大明一家:"有人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温暖的家'。但实际上,这十年来,我经历的是什么,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宴会厅内开始窃窃私语,吴大明的笑容逐渐僵硬。
"在我母亲去世后,我被当作外人对待,"雯琪平静地说,"我的房间是楼梯下的储物间,我的伙食是家里最差的,我的学费是靠自己做家教赚取的。"
吴大明的脸色变了,他站起来想打断雯琪,但被周围的目光阻止了。
雯琪继续说:"我不是来诉苦的,也不是来指责谁的。我只是想说,人生充满了意外和选择。今天,我要宣布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从精致的文件夹中抽出一张纸,径直走向坐在前排的吴大明。
"这是什么?"吴大明疑惑地接过。
当他看清纸上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全场寂静,只听见雯琪平静的声音:"这是我和陈志远先生的亲子鉴定报告。他,才是我的亲生父亲。"
全场一片哗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陈志远,他站起身,走到雯琪身边,轻轻搭住她的肩膀。
"我...这不可能!"吴大明结结巴巴地说,手中的鉴定报告微微颤抖。
"这是正规医院的鉴定结果,"雯琪冷静地说,"我母亲的日记里记载了一切。我的亲生父亲不是我一直以为早逝的那个人,而是陈志远先生。"
徐丽霞脸色难看地站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想撇清和我们的关系吗?吃了我们这么多年饭,现在找到亲爹了就翻脸不认人?"
雯琪看着她,摇摇头:"不,阿姨。我从不否认你们收留了我,但我也不会忘记这些年的冷落和轻视。我没有怨恨,只是想要真相。"
她转向所有宾客:"这十年来,是我自己的努力让我考上了浙大,而不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温暖家庭'的支持。从今天起,我将跟随我的亲生父亲陈志远先生生活,开始新的人生。"
吴大明面如土色,试图挽回局面:"雯琪,你不能这样。我们毕竟养了你这么多年,你妈妈留下的那些东西..."
"说到这个,"雯琪打断他,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我妈妈留给我的教育基金和小公寓的产权证明。我已经委托律师调查这些年你们是如何挪用这些财产的。根据法律,这些都应该归还给我。"
吴大明瞬间哑口无言,额头上冒出冷汗。他转向陈志远,强挤出一丝笑容:"陈先生,有些误会,我们可以私下谈..."
陈志远面色冷峻:"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结果。我女儿受的委屈,一定会得到补偿。"
这时,坐在角落的吴雨彤突然站起来,冲出了宴会厅。徐丽霞急忙追了出去,留下吴大明一人尴尬地站在原地。
"爸爸,我们不能再待在这里了,太丢人了!"吴雨彤在走廊里哭着说。
徐丽霞脸色铁青:"都怪你爸,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该答应收留她们娘俩。现在可好,名声全毁了。"
宴会厅内,雯琪继续她的讲话:"我要特别感谢王阿姨,是她帮助我找到了亲生父亲。也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你们的友谊和支持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她看向陈志远,眼中含泪:"也感谢我的父亲,虽然我们失去了很多年的父女时光,但未来还很长。"
陈志远上前一步,拿过话筒:"作为雯琪的父亲,我为她感到骄傲。我知道我错过了她成长的许多重要时刻,但我保证,从今以后,我会全力支持她的学业和梦想。"
他转向吴大明:"至于过去的事情,我希望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雯琪的母亲留给她的财产,应该归还给她。"
吴大明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回局面。过去几年中,他挪用了张美华留给雯琪的大部分钱财,如果被调查,后果不堪设想。
"我...我可以解释,"他虚弱地说,"那些钱都用在雯琪身上了。"
雯琪冷笑一声:"是吗?那为什么我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为什么我住的是储物间?为什么我的衣服都是二手的?"
她从手机中播放了一段录音:"'那丫头的钱都给我们雨彤攒着呢,大学毕业后还能给雨彤买套房子'——这是吴叔叔去年对徐阿姨说的话,被我无意中录下来的。"
吴大明彻底崩溃,瘫坐在椅子上,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宴会结束后,雯琪和陈志远并肩站在酒店门口,看着夜色中的杭州。
"你今天表现得很勇敢,"陈志远说,"但也很理智,没有过度指责他们。"
雯琪微微一笑:"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仇恨上。我只想要回属于我的东西,然后开始新生活。"
陈志远点点头:"明天我们就去上海,你可以慢慢考虑是否要起诉吴大明。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确保你妈妈留给你的财产安全。"
雯琪望着远处的灯光:"我想学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方向。"
"浙大的计算机系很强,"陈志远笑道,"我会全力支持你。如果你有兴趣,我还可以安排你去美国交流学习。"
雯琪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太好了。我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可以有这么多可能性。"
第二天,雯琪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离开了生活了十年的吴家。吴大明一家人躲在房间里,不敢见她。只有吴雨彤偷偷跑出来,塞给她一张纸条。
"对不起,我不知道爸妈对你这么差,"纸条上写着,"希望你在新家能过得好。"
雯琪微微一笑,把纸条收好:"谢谢。你也要好好的。"
走出吴家的大门,陈志远已经在车里等她。雯琪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充满痛苦记忆的地方,深吸一口气,迈向了全新的人生。
一周后,杭州的社交媒体上爆出了吴大明挪用继女财产的新闻。他在公司的职位不保,社区邻居也对他避之不及。更糟的是,徐丽霞在得知家庭财产可能被追缴后,选择了离婚,带走了吴雨彤和大部分家当。
吴大明在短短一个月内,从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家庭主人,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孤独潦倒的中年男人。正如他曾经对待雯琪那样,世界也同样冷酷地对待了他。
雯琪在上海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温暖。她和父亲住在黄浦江边的一套公寓里,每天清晨都能看到美丽的日出。陈志远尊重她的独立性,同时也尽可能地弥补过去缺失的父爱。
"我相信你妈妈在天上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很欣慰,"一天晚上,陈志远对雯琪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雯琪点点头,眼中含泪:"我每天都在想她,希望她知道我现在很好。"
九月初,雯琪正式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新生。她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同时辅修人工智能课程。大学生活充实而忙碌,她很快就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获得了教授的赏识。
在陈志远的支持下,雯琪在大二时获得了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视野更加开阔。
回想起那个改变命运的庆祝宴,雯琪有时会觉得恍如隔世。她不再是那个被养父忽视的可怜女孩,而是一个自信、独立、充满希望的年轻女性。
有人问她是否原谅了吴大明一家,雯琪总是平静地回答:"我不恨他们,但也不会忘记那段经历。那些痛苦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更加坚强,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来源:楼兰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