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大多学院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弘扬五四精神,馆校结合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20:50 2

摘要:38军烈士纪念碑、和平门战斗遗址、39军烈士纪念碑、天平桥碉堡遗存……5月4日,伴随着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行走课堂”沿着平津战役重要历史遗迹路线,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烽火征途。此次活动是由平津战役纪念馆与天津师范大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张立新)38军烈士纪念碑、和平门战斗遗址、39军烈士纪念碑、天平桥碉堡遗存……5月4日,伴随着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行走课堂”沿着平津战役重要历史遗迹路线,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烽火征途。此次活动是由平津战役纪念馆与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的“津门战地行·薪火青年说——五四青年节‘馆校联讲’行走思政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青年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力量,将平津战役精神转化为“强国有我”的行动自觉,为五四精神注入新时代红色内涵。

“平津战役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民心所向的胜利。”在理论课堂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马超深入挖掘平津战役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核,向学生们介绍平津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这面‘秋毫无犯’的锦旗上,一针一线都缝着民心!”在文物叙事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动情地讲述着1949年解放军严守群众纪律的故事,解读“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红色讲堂里,讲解员讲述“英雄旗手——王玉龙”的故事,生动还原战斗细节后,师生代表结合行走见闻,围绕“红色基因与青年担当”分享感悟;教师、宣讲团学生、讲解员三方对话,探讨“新时代如何讲好平津战役故事”。“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听见了冲锋的号角,历史场景与现实思考形成强烈共鸣。”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勇感慨道。

“学院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思政‘金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学好红色历史,站稳思政讲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朝阳表示。

同日,天津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选派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平津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讲解,志愿者们以“青年视角”,结合文物、影像和文献资料,围绕战略部署、军事思想、英雄事迹、军民同心等内容,讲述平津战役历史。在参观者不时点头回应中,红色精神和革命火种悄然传递。

“将馆藏文物与高校思政课结合,同时鼓励青年学子从红色历史的倾听者转变为革命精神的传播者,用实践服务深化中国革命战争史教育,这是馆校协同育人的成果,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梅鹏云表示。

来源:天津教育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