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铁们,五一快结束了,今天咱们聊下咱的邻居-韩国。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看得我后背发凉——韩国 15-29 岁青年中,约 80 万人处于无业且不求职状态,其中 59.1 万为大学毕业生!
老铁们,五一快结束了,今天咱们聊下咱的邻居-韩国。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看得我后背发凉——韩国 15-29 岁青年中,约 80 万人处于无业且不求职状态,其中 59.1 万为大学毕业生!
不找工作、不投简历,甚至连门都懒得迈出去。这可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啊。
说实话,刚看到这数据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届年轻人也太懒了吧?但仔细扒完韩媒报道,才发现事情压根没这么简单。
先甩个冷知识:今年2月,韩国青年就业率直接跌到约44.3%。啥概念?差不多每两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在失业边缘挣扎。
更魔幻的是,37.3%的躺平族压根没打算重返职场,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将就。
你可能会问:“他们难道不想当光鲜亮丽的职场精英?”想啊!但现实是,公务员和大企业岗位早被挤成修罗场,普通人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数据显示,15-29 岁青年平均求职时间 11.5 个月,高中及以下学历者需 17.6 个月。
更绝的是,如今企业连“批量招聘”都不玩了,改成随机抓壮丁式招人,还专挑有经验的“老油条”。应届生?连入场券都摸不着!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努力换不来出路?这届年轻人从小被灌输“考上名校=人生赢家”,结果发现社会早换了游戏规则。
名校毕业又怎样?首尔房价五年上涨 80%,青年平均月薪 1.2 万元人民币,房价收入比达 15.2,吃碗拌饭都要60块人民币,打工赚的钱连租房都不够。
于是,“N抛世代”诞生了——从恋爱、结婚到买房、梦想,能抛的全抛了。
但你以为他们真的在混吃等死?错了!这群人精着呢。
韩国Z世代早就看透资本家的套路:24小时待命、喝酒应酬、前辈霸凌...与其当职场电池被榨干,不如在TikTok搞副业,或者宅酒店“躺平式旅游”。
有句话特别戳我:“工作是为了生活,可现在工作把生活都吃了,我还干个屁?”这话糙理不糙。
当加班费买不回猝死风险,当升职加薪追不上物价涨幅,躺平反而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深扒下去,这事真不能全怪年轻人。韩国教育体系疯狂量产大学生,结果企业却说“我们只要熟练工”。政府砸钱搞就业培训?企业根本不接盘!更绝的是,4 人以下中小企业月薪约 1700 元人民币,这怎么评呢。
说到底,这就是个死循环:企业抱怨年轻人吃不了苦,年轻人吐槽企业给不起未来。中间还卡着个高房价低保障的社会,让所有人喘不过气。你以为躺平是选择?不,这是被时代逼出来的。
看着韩国的数据,我突然脊背发凉——这不就是我们以后的镜像吗?中国的“45度人生”、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全世界年轻人都在用脚投票。当奋斗换不来尊严,当内卷变成自焚,躺平反而成了最后的自我保护。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集体躺平真能解决问题吗?当我查了下韩国最近二十年生育率时发现,2016年1.17之后直线下降,到了2024年的生育率是0.75,相当于每代人直接腰斩。而2016-2023年韩国房价整体上涨了80%。
要破局,光靠骂年轻人“不努力”没用,得让企业别再拿“福报”当遮羞布,让政策真正托住住房、医疗、教育这些民生底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
写完这篇文章,我对着电脑发了半小时呆。我们这代人啊,嘴上说着躺平,心里谁没藏着一团火?毕竟,谁不想热气腾腾地活着呢?
只是当现实冰冷刺骨时,暂时蜷缩起来保存体温,或许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但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代人的迷茫终会催生新的出路——就像80后闯出互联网,90后玩转新消费,00后直播带货。
所以啊,与其指责年轻人“不上进”,不如问问:这个社会,到底给了他们多少希望?
就这,你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挣扎过吗?评论区有惊喜!
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话,麻烦点赞鼓励一下呗,下次风起再见!
我是锐风派(全网同名),90后斜杠青年,一个喜欢时事剖析又爱钻研科技互联网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每周为你深度输出:
✓时事热点的深度解读
✓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冷思考
一起解锁「锐风视角」,一起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独立思考!
来源:锐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