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立夏,万物繁茂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17:17 2

摘要:如果说,春意味着播种与萌发,那么夏就是生长的时节。与这一层含义相联系,“立夏称人”的习俗饶有兴味。

5月5日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此时绿荫初浓风暖昼长万物跃入繁盛序章青梅酿酒樱桃点红农忙与诗意共长

立夏是告别春花的婉约序曲

更是迎接盛夏的热情邀约

斗指东南

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

SUMMER

立夏习俗“立夏称人”是古代的体检吗?

如果说,春意味着播种与萌发,那么夏就是生长的时节。与这一层含义相联系,“立夏称人”的习俗饶有兴味。

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立夏日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杆简朴的木杆秤悬于房梁或树杈间,秤钩上挂着篮筐或木凳,乡邻友人围聚一处,人们依次坐到筐里或凳上,司秤人调整秤砣报出数目,还要高声诵念吉祥的话语。

这一传统仪式很有“讲究”。比如,称量时秤砣只能由小数到大数地向外移出,寓意“只增不减”;孩童称量时可以在口袋里放块石头,寓意“压岁长寿”。尽管现在电子秤早已普及,但对于“这一称”,人们仍执着于古老的仪式感。看到孩子增重、老人增重,父母、儿孙快乐的笑容里绽放着祈望健康长寿的心意。“新装扛秤好称人,却喜今年重几斤。吃过一株健脚笋,更加蹦跳有精神。”现代作家周作人的诗句描述的就是这一立夏习俗。

这一习俗的起源,民间传说有多种版本,其中一种与“育儿”相关的传说流传较广。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与吴王孙权的妹妹联姻后,将儿子阿斗交由孙夫人照顾。孙夫人为了表明自己会尽心养育,想了一个办法:每年在立夏这一日给阿斗称体重报平安。这个做法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立夏日祈求平安的风俗。传说不同于史实,但通过一些文字记载,也可推测这一习俗至少已有数百年清同治元年编辑的《苏州府志》中有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的记载。初刻于清道光十年的《清嘉录》中也有“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的记叙,不仅说明了“称人”的缘由,还提到了每年立夏称重以测量一年来的生长趋势,还要在立秋时称一次,以考量身体是否受到了苦夏的影响。

SUMMER

立夏养生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夏季与心气相通,此时养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调养“心”。

两种食物要多吃

1

多进稀食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散失的水分多,血液浓缩,易发生栓塞等疾病。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2

多食鲜蔬

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补充充足维生素,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

两个要点要掌握

1

增加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们要顺应气候,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

2

增辛补肺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中医五行学认为,夏时心火当令,苦味食物会助心气而抑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损伤肺气。
肺气虚的人可以多食辛,生姜为辛味之一,尤宜夏季食用。
此外,立夏时节切忌过早过量食用生冷,以防损伤阳气,尽量温食,顾护脾阳,有利于脾之运化。

两个防病小妙招

1

适当运动

为避免心气虚,立夏以后,特别是在炎热的气候下,要减少运动量到冬季运动量的一半以下。
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

2

养心怡情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易出现心悸汗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睡眠欠安等心火偏亢、心神受扰的症状。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往往容易在这时节因情绪波动或睡眠不足而诱发。因此,立夏养心宜安神怡情,宽心境而戒怒戒躁,清心除烦。可常到户外走走,远观清秀山水,近闻花香鸟语,使心旷神怡;或是通过阅读、书画、弈棋等,使心志安闲,阳气归于本位。愿你在这个“万物疯长”的季节里既怀耕耘的笃定亦存静赏的闲情与时光共赴一场绚烂之约🌺🌺🌺

家都在看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