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百日维新一通搞天搞地后,目前正处于CD冷却时间,按惯例,离他下次发大招还有段日子,国际上最近没啥大事,我闲着也闲着,想写点别的东西。
特朗普百日维新一通搞天搞地后,目前正处于CD冷却时间,按惯例,离他下次发大招还有段日子,国际上最近没啥大事,我闲着也闲着,想写点别的东西。
看上次写中年失业后,如何避免被生活毒打的文章,大家反响挺好的,挺喜欢我这样跟大家唠家常,那我接着上次的话题继续跟大家唠嗑,这次主要分享一些我做小生意的心得。
有人不理解了,说你明明是个做自媒体的,不好好教大家做自媒体,跑来分享怎么做生意,你想割韭菜是不是?
啊,这么快就把我看穿了吗?你等一下,容我先组织一下词汇狡辩一下。
第一,自媒体这路数我没法教,因为我自媒体能做大,主要是因为长相英俊,大家都是冲着我的颜值过来的,大家都知道我那个国政水平一堆狗屎,就是看我长得帅忍不住关注,这个模仿不来,是纯天赋,我想教也教不了。
第二,我本来就做生意10年了,现在还有实体店开着呢,生意也做得不错,一家小店一年也有500万流水,以前还常常在微博上晒我店铺每月流水,因为有人骂我炫耀我才不晒的。我是实打实有实战经验的小老板,并且摸索出了一套思路,做点小生意基本都能盈利——话不能说太满,有时候还会失手,但盈利的几率比较高。
真的,就洒家这实战水平,比磕了西地那非还要硬。
还有,最重要的是,中国会做生意的人,一般不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人,一般又不会做生意。我恰好是会写一点点文章,又会做一点点生意,我这种类型在中国比较稀少,已经能做到0.245%的知行合一。
我跟大家聊做生意,那真的都是血泪之言、肺腑之音,你们一定要.......算了,你们爱听就听,不爱听拉倒。
那为什么我非要跑去做小生意?好好写文章不行吗?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自己深入社会基层,多方面锻炼自己的经商与逻辑思考能力,能深刻感受生活的凛冽之气。
上面这句话不是装逼,是个人真实心得体会,如果你认为我是在装,那肯定是你对,事情真相就是你想的那样,恭喜你再次看穿了我。
好了,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我打算写这篇文章分享心得,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在东莞和成都工作生活,无论是小区还是办公室附近,见到各种商铺走马灯似的换老板,通常一条街要是有20间铺子,一般只有3家店能稳住几年,其他店铺半年一换,多少人拿着全家积蓄冲进来做生意,半年就亏得几乎要裸奔扛着招牌连夜跑路,每次看到那些店铺换了新门面,我都忍不住在心里自言自语:
又来一个送人头的菜鸟。
大部分人做生意,好像都不做基本的市场调查,脸都不洗蒙着头就冲进来,每个人开店时都异常地自信,感觉两个月后就要成这条街扛把子了,关店时又被打击得萎靡不振,两眼无光有气无力坐在店门口卖二手设备,无断的循环循环再循环。
我替这些人急啊,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经商思路,这些人就是想不明白呢?就不能听老汉我一句劝?听劝能省几十万啊,看完这篇文章也只需要花你十分钟,看完你还非要作死,我不拦你,你去,那就是你的命,天道自有因果,我拦不住任何人。
开店的第一条是什么?是你要算清楚,维持这家店每天最少要多少流水,你能不能做到这个流水。
我以我住宅旁边一处烧烤店举例。
这家烧烤店的店租是3.5万元每月,烧烤师傅、配菜切配、服务员等最少需要6-8人,月工资3-4万,餐饮一般包吃住,租宿舍两间5-6千,那么每月最最基础的开支是7-8万。
烧烤店简易装修一般要10-15万,店租两押一付,这些钱我们都先放在一边,这种一次性开支咱们暂时不算,只算每月固定开支,都得7-8万起步。
算上其它各种损耗与意外支出,每个月10万起步。
烧烤店毛利通常在50-70%之间,蔬菜与酒水利润较高,海鲜与荤菜利润一般。
这么一合计,你会发现,这家3.5万店租的烧烤店要活下来,月流水要做到20-25万左右,才能刚刚保本,月流水做到30万左右,店老板的纯利才刚到3-5万之间。
也就是说,这家店每天流水6700元,才勉强活下去不亏本。
大众平价烧烤店客单价大概40-70元,中端烧烤店客单价大概70-120元,我们就取中间数70元吧,这家店每天至少要96人进店吃烧烤,才勉强不亏损。
你怎么做到保证每天96人进店?
就凭你租了这个房子,就自动有人进店吗?
你想得美。
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家3.5万月租的烧烤店,还是在二楼,如果在一楼,店租得涨到5-6万。而且上楼还要乘坐一个小小的电梯,这个电梯的位置还相当不起眼。
那客源从哪里来?
去美团、大众点评、抖音、小红书做推广?好的,那就再扣掉20%的推广费,估计8000块一天才够保本,也就是每天要有114人进店吃饭。
而且你推广了大概率还没啥结果,钱花了,成本增加了,进店的客人并没有增加,想哭都得到厕所哭,还不能让服务员看见,以免动摇了军心。
你知道开在二楼,月租3.5万的烧烤店,每天得保证有96人进你的店吃烧烤,客单还能维持在70块钱,这事有多难吗?
这个难度,大概相当于你以前读书时,每次都能考进班上前5名的难度,如果你能做到每天有150人,达到还可以的盈利水平,那就相当于你读书时,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五的难度。
那有人说,你这么说不对,我看有些有钱人,好像也不怎么聪明啊,他们好像也没这么高的水平,不像有高智慧的样子,绝不是能拿年级第一那种人,怎么就那么有钱?
这个好解释。
一是普通人,最好不要有“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这种认知,哪怕这个世界真的就是个草台班子,你也不能有这种认知,因为这么想,会让你高估自己,低估社会的险恶。
二是赛道决定了上下限,有些赛道它就是让人容易赚到大钱,比如金融和科技行业,而普通人的认知有限,他脑海里知道的赛道,通常就是开个小店,大家都来参与竞争,反而把小钱赛道,卷成了成功率最低的赛道。
经营如此艰难,所以这家烧烤店,命中注定是维持不下去的。
我亲眼看着这家店开业,看着这家店倒闭,中间还陪朋友去吃过两次,其实味道还可以的。
倒闭前老板曾经做过一番挣扎,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故意降低价格吸引客人排队,造成生意红火的表现,以吸引别人过来投资,但投资人也不好骗啊,看了两眼算一算利润率就走了。
这世上绝大部分人,开店时都不算数据的,不知道要维持这家店的生存,每天要做多少流水?每天要有多少人进店消费?客单价必须做到多少?
绝大部分人是凭感觉,感觉店开在这里会很旺,感觉我能做出高客单,感觉这次能发财。
他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一共有多少同质化的烧烤店,一共有多少潜在消费人群,一共有多少餐饮店铺抢生意,他甚至不知道最基本的人心险恶,店生意差了房租一分钱拖不得,店生意好了,房东一定涨房租。
所以一条街通常死了一家又一家,就只有两三家老奸巨猾的老板活得下来。
通常什么样的店铺活得下来呢?
我继续以我住宅周边的店铺举例。
我搬来成都两年了,眼见得小区旁边几条街,两三百家餐馆走马灯式的换人,成都餐饮行业竞争之惨烈,那绝逼就是国内天花板。
每次路过那些招牌紧叠的街道时,我就仿佛看到一片片战场,每家店都在拼尽全力活下来,各自用尽所有手段,吸引每一个路过的客人进来消费。
经过两年的观察,发现我社区周边有一条街,只有三家店能一直存活下来。
其它店半年一轮换,这三家店能一直坚守在那,是因为这三家店都有成功的共通性。
第一家是自贡小炒,两层小楼,可以外摆到人行道,店里几口人都是亲友,服务员都是老阿姨。
第二家是川式小炒,同样两层小楼,但面积更小,服务员也是老阿姨。
第三家是一家极小的面馆,店铺不到十平米,煮面的地方就占了一半空间,客人吃面通常要在店外人行道上,坐在塑料胶凳上吃,服务员还是老阿姨。
三家基本的共同点是东西都挺好吃,自贡小炒、川式小炒、牛肉面都做到了同行业中上水平。
东西好吃是活下来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必然条件,不要以为你做得好吃就一定能活下来。
除了好吃,三家能活下来的共同点,是“大众化、中低客单价、高频率、低成本、独家”。
大众化指他们三家的产品是普通人都能接受的产品,不是一些奇怪的细分类产品,像土笋冻、北京豆汁、鸭血粉丝汤、怪味面、猪血丸子这些,都是细分人群喜欢,对细分人群过于依赖的产品,最好走高客单路线,要不然生存空间极小。
两家炒菜都是小几十块的为主,面都是二十三十块为主,肉好大一坨,客单价不高,周边小区定居客户形成长期供需关系,中低客单跟高频率相互绑定。
低成本是他们从桌椅、厨师、服务员,都把成本压到了极点,装修对付对付能用就行,才能从较低的利润和高昂的房租里夺取微薄利润。
独家是他们都不是加盟店,都是自己在搞,不用上交高昂的加盟费和每日消费扣点,也不用被加盟商从服装、食材、厨具、软件、培训、装修等各种项目中无穷无尽的剥削,这也能省出好大一块成本。
我一再叮嘱做小生意的各位,国内除了极少数品牌,一律绝不加盟,国内大部分加盟品牌老板,只想自己发财,不图品牌长远发展,他们从签订合同的那一刻开始,就只想着剥削加盟商,而不是想着把品牌做强做大,你生意好坏与他无关,每个月按时上缴保护费,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
不要想躺着不动给点钱,别人就把所有好处都给你,最基层的钱都是血汗钱,没有流血流汗,挣不到的。
这三家都活下来了,但这三家都活得很辛苦。
因为这三家利润都很低,六七口人拿着低薪一个月忙前忙后,最后这三家店老板,在战胜了那么多竞争对手后,月纯利估计也就两万到五万之间。
能辛苦活下来并且挣一点小钱,就已经是这种社区周边小店生存的极限。
我观察过这三家店的店老板,文化程度都不高,靠的是勤劳+低成本+低客单+好手艺,才能在这条街活下来,他们受限于自己不会深度思考,所以能挣些钱但也活得很累。
读过书并且会深度思考的年轻店老板,就懂得回避这种基层赛道,向前再走一步,做高客单高毛利的餐饮产品。
我社区周边有两家店,一家日料店、一家咖啡店,不仅能做出高客单,生意还好得不得了。
那家日料店人均200-300元,装修一般,主要靠食材优质和异国风情吸引回头客,已经彻底摆脱了自贡小炒店低客单恶性竞争的宿命,每天去他们家吃饭必须预约,中午和晚上预定卖完就关门,熟客不预约也没有位置。
咖啡店更绝,这是我最欣赏的一家店,上下两层店面也就30平左右,居然把咖啡做到了60元人民币的均价,远超星巴客和COSTA,平时我有朋友来访,我都会带他们过去喝一杯尝尝鲜。
为什么能把咖啡卖到60元一杯呢?也没啥特殊的,就是好喝,只做手冲咖啡这些品类,而且一年四季换菜单,我去年冬天第一次去,随意点了一杯,喝了后吃了一惊,其味道绵醇细柔,口感超星巴克八百里地,感觉我以前喝的星巴克都是猪潲水,以后我都喜欢在那家咖啡店边工作边小喝几口。
但今年春天去,那款咖啡就找不到了,他们一季换一次菜单,让顾客保持新鲜感,让你不断品尝新的口味。
实事求是地说,他们也不是每款咖啡都好喝,大概三分之一好喝,三分之二平平无奇,但那三分之一就很宝贵了,你能喝到在其他咖啡店根本品尝不到的味道。
这家店每天从上午十一点营业到晚上六七点,时时刻刻都坐满了家境富裕的年轻人,你只要看一眼这些年轻人的穿着和他们言谈时的眼神,就知道他们自小在物质丰富的家庭长大。
店老板还很会搞营销,总是在小红书宣传他们是成都最好喝的十家咖啡店之一,我看不少顾客都是开车过来喝咖啡。每次上咖啡还特有仪式感,会叫咖啡师过来介绍这咖啡是怎么做的,用的什么材料,怎么喝才好喝。
每次到他们店喝咖啡,喝着喝着我就忍不住会心一笑,虽然没见过他们老板,但心里头特别喜欢这家店老板的那股聪明劲,很欣赏他们家产品差异化定位,这样既能获取到中高端客户,也能获取到中高利润率,还能避免做低端产品的一切零零碎碎的痛苦。
自贡小炒店的老板其实也很聪明,他的聪明跟咖啡店老板不相上下,区别是两个老板的视野不同,人没有见过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就只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施展聪明。
所以人一定要多读书、多外出学习,意识决定行动,见得多了、视野广了,你才知道怎么做事业,才能又轻松又容易。
上面我讲了四个案例,他们是如何在小生意圈,在最激烈的低端和中高端站稳脚跟的。
但我还想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很有意思。
这家店的老板连店铺都没有,他就是一个摆地摊的,只有一辆小摊车。
但就是摆摊车,他都把自己的摊车摆得有声有色,因为他会动脑筋!
哥们是个卖拉面的,通常成都街头有很多摊车餐饮,但摊车都搞得非常简陋难看,上不得台面,只有他的摊面整得有声有色,跟日本街头那种移动拉面馆一样好看,远远望去,就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
做出来的东西也还好,味道可以,价格便宜,一般一碗拉面二十多块钱一碗。
他做得最好的就是仪式感,学习日本摊车技艺和装饰,深夜中看到一台华丽的摊车,一个年轻人正在那专心致志地下面,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江湖高手感,吸引大批年轻人跟摊,每天晚上八点多出摊,到凌晨一点左右全部卖完。
哥们还很懂怎么做CRM(客户关系管理),做了好几个微信群,一千多个老顾客在他微信群里待着,每天看他在哪出摊、几点出摊、几点收摊,老顾客带新顾客,大家都把他这当观光点,到晚上没事就来吃个新鲜。
预估他每天营业额能做到4-5千,大概能卖200碗拉面,作为一个流动摊贩,已经是本地五公里范围内的王者级别。
这家摊贩的口味并不是顶级,但特别懂年轻人想要的兴奋感和仪式感,通过在抖音和小红书传播后,大家都来吃个新鲜。
我同样很欣赏他们这种深度思考后的经营模式,成都的摊贩们都应该以他家为榜样,努力进化成通晓产品、包装、传播的优秀小老板,只有这样才可以走出低价低质的泥潭。
今天一共讲了五个案例,其中还在低价低成本竞争中的案例,老板年龄都有点大了,而懂得绕过低价竞争的案例,老板都是年轻人。
说明年轻人在小生意时,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商业思维明显升级,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我为啥不讲自己的案例呢?
没办法啊,我十分担忧,我国际政治写得这么差,大家就因为我长得帅反而关注我,已经搞得很肤浅了,我不能把自己的店讲得太透,让大家猜出来我的店在哪,这样大家又因为我长得帅又去我店里消费,这样就显得我这个人没有啥真实能力,只靠肤浅的外表讨好大家。
没意思,真的很没意思。
但大家要知道,我做生意,一直是这样深度思考后才行动,我做事业一般都深思熟虑,成功率比普通人要高不少。
也不是一定事事能成功,但确实提高了精准度。
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你会发现,这世上的事情,大多都是有规律的。
为什么有人总会失败?为什么有人总会成功?为什么有人总是在吵架?为什么有人总是在进步?
只要你能提炼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你就能将这种规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你当然不是完人,也肯定不断犯错,但只要懂得运用规律的武器,专心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好,那你这一辈子,终究不会过得太差了。
有些人一生一世,只懂得垂头丧气,碰到什么大问题,就只会叫你认命,认为什么事情都无法解决,那是因为他跟生活斗争得太少,他也不会观察分析总结。
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也要做一个敢于思考和行动的人,去超越那些平凡的人吧,人的优秀,是不断从磨练中成长的啊。
预告:《观世界二〇二四》5月中旬上线从19年至今,我们的知识星球已经累计2500+篇优质文章,累计输出文字400万+,花一年的钱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评也是源源不断。
现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几乎每天更新一篇时政深度点评,了解我们对各类新闻热点的见解,和我们一起进步。
如今,已有40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们一起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和本质规律。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