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开心农场”里“生根发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21:52 2

摘要:乡间“开心农场”里,瓜果飘香;城中“乐桑园”内,桑叶长势喜人;家中厨房,孩子们烹饪的菜肴香气扑鼻……近年来,长沙县持续实施“五好”教育工程,探索形成了从学校到家庭、从田间到地头、从城市到乡村的全链条劳动教育生态,让学生们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对劳动的认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通讯员 文雅丽 陈思吉

暖阳下,在长沙县金井镇农裕小学旁的“劳动基地”里,学生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护理种下的瓜果蔬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乡间“开心农场”里,瓜果飘香;城中“乐桑园”内,桑叶长势喜人;家中厨房,孩子们烹饪的菜肴香气扑鼻……近年来,长沙县持续实施“五好”教育工程,探索形成了从学校到家庭、从田间到地头、从城市到乡村的全链条劳动教育生态,让学生们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对劳动的认知,并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

开心农场”里,瓜果飘香

在长沙县青山铺镇中心小学旁的菜地,一处“世外桃源”令人眼前一亮——辣椒、茄子等数十种农作物向阳而生,鸟语花香缭绕。学生们轮番进行整地、松土播种、施肥浇水等劳作,忙得不亦乐乎……

从2019年起,青山铺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未硬化的操场,开辟了菜香园、果香园等“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把1200平方米的农田分割成33块,分配给班级。这方田地,不仅仅是万物生长的乐园,更是学生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天地。

“我们把‘开心农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跨学科教学中,让田园变成多彩课堂。”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罗帅说,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已打造跨学科融合的田园课程体系,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如今,依托丰富的乡土资源,火热的劳动实践在长沙县各乡村学校“扎根”——在长沙县金井中心小学,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教学楼前开垦土地,种上了瓜果蔬菜,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农具使用方法;在长沙市黄龙小学,每逢周五的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挽起袖子、拿起工具,走出教室、走到田间,学习各种作物知识,种植蔬菜……

“乐桑园”内,桑叶长势喜人

不同于乡村的广阔天地,面积普遍较小的城区学校应该如何开辟劳动实践场地,开展劳动教育?

在长沙县榔梨街道大元中心小学,有1000多名师生,校园内的土地资源有限。为破解这一难题,师生们将目光投向校园的围墙边、空地上,开辟了“乐桑园”,学生们亲手栽种桑树、细心喂养蚕宝宝,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蚕吐丝的全过程,还发挥创意,将蚕蛹制作成摆件、团扇、挂画等工艺品,陈列在教室角落,成为独特一景。

近年来,长沙县许多城区学校巧做加法,通过“校园+边角”“社团+基地”等方式,充分利用资源,为劳动教育“+”出广阔空间。

走进长沙市南雅星沙实验中学,展示柜里琳琅满目,鲜活的红色故事、可爱的校徽、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学校负责人介绍,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皆出自学生之手,如今,学校构建起“课程+社团+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每周开展“非遗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中厨房内,学生“厨王”诞生

劳动教育不止于校园,更融入家庭日常。长沙县通过“学校+家庭”,共绘劳动教育“同心圆”。

每逢寒暑假,长沙县第一中学都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例如整理床铺和房间、清洗衣物、制作美食等。

在刚刚落幕的厨神争霸赛中,通过组织学生在家里烹饪美食,学校还评选出学生“厨王”,让学生在烟火气中成长为“手中有技艺、心中有担当”的“星少年”。

“以前放长假时,孩子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学校开展的家庭劳动教育,让孩子掌握了许多家务劳动技巧,如今,孩子们都会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家长杨彩霞十分欣慰。

此外,长沙县还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组织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走进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教育回归生活,课堂延伸至自然。长沙县教育局依托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家务劳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关键环节,实现了青少年劳动教育“1+1+1>3”,截至目前,该县获评市级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营地)53个,省级3个,为社会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志向远大、阳光健康、思维创新、全面发展的成长型好学生。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