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广大读者和患者详细解读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治疗与就诊指南,全面呈现肺癌防治与治疗的前沿信息,助力患者与家属更好地应对肺癌挑战,实现科学防癌与健康生活的目标。
编者按:肺癌作为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形势严峻。
【医悦汇】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做客“科普ONCO”栏目,
为广大读者和患者详细解读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治疗与就诊指南,全面呈现肺癌防治与治疗的前沿信息,助力患者与家属更好地应对肺癌挑战,实现科学防癌与健康生活的目标。刘雨桃
▶ 主任医师、硕导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病区主任
▶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癌症基金会科普与健康传播全国协作组副组长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康复基金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肿瘤微生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癌症院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
医悦汇:在日常生活中,肺癌高危因素有哪些?
刘雨桃教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106.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2.0%;肺癌死亡病例约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这表明,肺癌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恶性肿瘤。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内专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人群情况,制定了肺癌筛查的共识和指南。目前建议以下五大类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第一部分高危人群与年龄相关。一般40岁至80岁的人群被建议进行肺癌筛查。这是因为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通常从40岁开始逐渐增加,至80岁后略有下降。
第二部分高危人群与吸烟相关。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未吸烟人群,因此,吸烟指数≥20包年的人群也需要进行肺癌筛查。吸烟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乘以吸烟年数。例如,每天吸1包烟,吸烟30年,其吸烟指数为30。
第三部分高危人群与环境因素相关。长期接触某些高危职业环境,如石油及其衍生物、重金属暴露、石棉、苯、氡等已知致癌物质的人群,以及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人群,也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如果这些职业暴露人群未能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其肺癌发病风险将显著增加,因此建议此类人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第四部分高危人群与既往疾病史相关。这些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此外,既往患有其他恶性肿瘤并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也可能增加第二原发性肺癌的风险。
第五部分肺癌高危人群与家族病史相关。尽管肺癌本身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家族史中的肺癌病例会增加个体的发病风险。特别是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若有肺癌患者,其肺癌发病风险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于一级亲属中有肺癌患者的个体,建议进行肺癌筛查。
如果年龄40-80岁伴有其他任何一种因素的均属于高危人群,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LDCT)进行筛查。这种筛查方法可有效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医悦汇: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有哪些新手段?
刘雨桃教授: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我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恶性肿瘤药物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发展迅速,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改善。
十几年前,肿瘤治疗主要依赖化疗。在那个时代,我们对肿瘤的划分相对粗略,最多只能区分肿瘤的良恶性以及病理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化疗药物。虽然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但其对不同类型患者的筛选性要求并不高,且对正常细胞也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