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小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啊转,看看这、看看那,就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写出一首首惊为天人的神作!
“当你没有创作灵感时,就去找小孩子聊聊天。”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忙碌,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可小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啊转,看看这、看看那,就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写出一首首惊为天人的神作!
这不,之前走红的小学生日记《怀孕》,又“翻红”了!
乍一看有点“童言无忌”,但确实值得一夸:
真实有趣,所写皆所想,一看就是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的孩子!
网上的老母亲也纷纷表示羡慕:“咱家的娃,要么流水账,要么全靠编。”
光爹妈离婚就“被”离了三次,老师看了笑到拍大腿,爹妈是欲哭无泪。
毕加索曾说: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深以为然,小孩子的很多想法总是奇奇怪怪的,让大人们摸不着头脑,不过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他们的文章,聆听他们的想法,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网络上比较火的小学生文章,一起来欣赏一下。
《成绩很稳定》
这是一位小学霸写的作文,他的成绩一直都很稳定,每次都是第一名,可是这次期中考试却考了第二名。
爸爸看到成绩后,问他是否成绩退步了,孩子却说没有,是故意考第二的,因为觉得这样更划算。
原来这位孩子考第一名,爸爸只奖励自己一百元,但是如果原先班上的第二名考上第一,就会被他爸爸奖励1000元,并且会分给自己一半。
想想这样确实是比自己考第一名要划算,网友们看完纷纷表示佩服,不愧为学霸,太有头脑了。
老师也评语道“孺子可教,可造之材”。
有时候不仅仅是我们在教育小孩,他们也在用他们那独特的视角教育我们。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们在面对小孩的时候,说不定还真得要虚心请教了。
《我的理想》
这位小学生的作文,被豆腐店老板看完估计要被气疯,但是让人会心一笑之余,还发人深省。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但至少能改变自己。
换个角度,换个心态,就又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巧了》
读完这篇作文,想必大家都被这个小学生的所作所为逗乐了,找人冒充家长正好是老师的爸爸,这种巧合也是万中无一。
人无信,则不立。
诚信,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无论是做人或是处事,都要诚实做事,诚信待人,否则就会遇见和这个小学生一样的情况,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给姐姐的一封信》
这篇作文,写得不是最精彩的,语句也不是最华丽的,但背后的寓意,却是值得深思的。
妹妹在用自己的语言,提醒着最爱的姐姐:请不要再玩手机了!因为手机,姐姐的视力已经受损;
因为手机,姐姐变得沉默寡言;
因为手机,姐姐逐渐开始掉头发;
因为手机,姐妹俩的相处时间变少!
手机仿佛就像是“原罪”一般,剥夺了属于妹妹的姐姐,也剥夺了姐姐的生活。
在此,提醒所有的小朋友、大朋友,不要再沉迷在手机里!
转头看看那些爱你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比一方小小的屏幕要更加美好!
爱撒娇的妈妈
每个小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他们渴望能够保护地球、拯救世界的同时,还肩负着保护好生命中最爱的妈妈的重担。
曾在路边看过一对母子,男孩一直沉浸在奥特曼玩具的世界里。
快要过马路了,妈妈想让男孩专心看过往车辆,于是便对男孩撒了个娇:
“宝宝,妈妈一个人过马路好害怕哦!你愿不愿意拉着妈妈的手,带妈妈过马路呢?”
话音刚落,男孩便停止了玩奥特曼,马上牵起了妈妈的手,并回答:
“妈妈不怕,我牵着你过马路!”
原来,妈妈的撒娇,永远都是小小男子汉,最无法抵抗的温柔……
《爷爷》
这篇作文在网上流传甚广,感情真挚令网友啧啧称赞。
作为参赛作品,还获得了“第五届徐志摩微诗大赛”二等奖。
通篇没有很华丽的词语,只有短短的26个字,读起来也很白话,但是读完这26个字,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涌起一种情感——思念。
有一种感情,是爷爷撑起的风雨。他虽不在了,但永远在这位小学生的心里。
当爷爷尚在人世时,总以为来日方长;
等到有朝一日生死相隔,才发现这一日竟来得这样匆忙。
我们永远也做不好永别亲人的准备。
但感伤过后,我们要尽己所能,带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继续前行。
想象力是孩子高级的心理过程
琐碎的日常,总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动与震撼。
其实,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清华大学教授雷家骕曾提出“想象力经济”的概念,他觉得:
一点想象力,加上精益化的方案,就可能做到任何人想做到的事。
一个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卓越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施展的拳脚空间就更大。
之前曾看过一段上海妈妈多丽丝的育儿经,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她是一名广告人,生活中充满创意。
或许因为自己善于发挥想象力,她在跟女儿的互动里,特别关注用创意思维来教女儿观察生活。
女儿思羽今年8岁,很喜欢跟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
有一天,思羽告诉妈妈,学校来了位“不速之客”——一只蜜蜂。
蜜蜂有多大、同学们有多惊慌,思羽讲得绘声绘色。
妈妈没有潦草问一句“蜜蜂蛰你了吗”,而是抓住“蜜蜂”这一个点不断发散。
比如打开电脑搜索蜜蜂图片,让思羽指给她看,蜜蜂到底有多大,
以此来刺激女儿延展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各种聊,聊到最后甚至都跟“蜜蜂”没关系了。
像这种充满发散性思维的对话,母女俩经常展开。
在妈妈的引导下,思羽想象力丰富,有一个活灵活现的笔记本,记满了她的画和文字:
“我今天写了一首对称诗,日落映落日,人近月近人,星河满河星。”
后来,思羽的画和诗在网上引起关注。
一名制片人找到她,邀请她为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画卡通片头。
他们为此找了一圈人,最终还是觉得思羽最合适。
电视剧播出后,卡通片头备受喜爱,没人想象得到,这是一个8岁小女孩画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想象力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过程,内化在孩子玩耍过程中。
有想象力的孩子,情绪调整能力、认知能力都会比较强。
普通孩子在内卷时代里实现“弯道超车”,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因素。
孩子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父母的引导,和投入兴趣爱好中获得。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做到:
把想象力当成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不要以“和学习无关”等理由剥离它,允许孩子和想象力待在一起,引导孩子去感受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
所以,在孩子写完作业后,多带他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吧。
无论是去到郊外,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还是走街串巷,品味人生百态。
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守护孩子内心这颗“写作”的种子,给予他们适当激励和引导,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明天的一颗参天大树!
来源:朔州日报文化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