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王恒绩的事迹上了《长江日报》,成为了外来务工者的典型。
1992年,武汉某小餐馆的后厨。油烟呛鼻,锅铲碰撞声不断。
一个23岁的年轻厨师,蹲在角落,手里拿着一张报纸在认真的看。
报纸副刊上,印着一篇100多字的文章,署名王恒绩。
那是他的处女作,《雪山飞狐观后感》,还有8块钱稿费。
他盯着那豆腐块大小的文字,流下激动的眼泪。
“3年了,我的文章终于登报了。”
12年后,王恒绩凭一篇5000多字的小说《疯娘》,轰动全国。
他甚至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
他的文章,被各大报社转载,并且翻译成各种语言,赚到百万稿费。
50岁时,这个初中辍学的洗碗工,站上大学讲台。
他和余秋雨的作品一起,被编进《大学语文》教材。
命运给王恒绩的开局,是一手烂牌。
1969年,王恒绩在湖北红安出生。
他的家乡在层峦的山里,一片贫瘠。
家里靠父亲做乡村老师微薄的工资生活。
1985年,父亲不幸染上重病,家里失去了生活来源。
而且为父亲的治病,欠下了3000元的巨额债务。
那年,3000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父亲近10年的工资。
16岁的王恒绩,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妹,咬了咬牙。
王恒绩决定弃学打工,赚钱还债,供弟妹读书。
那年8月,他揣着8块钱,来到武汉。
第一份工作是工地的小工,月薪20元。
搬砖、和水泥、扛钢筋,手掌磨出血泡,夜里疼得睡不着。
可两个月后,他一分钱没攒下。
这点工资,都不够自己的开销,更别想养家和还债了。
王恒绩又到一份在书摊帮别人卖书的工作,月薪30元。
这样,他不仅有书看,还剩下10块寄给家里。
一个月后,他发现饭店的洗碗工工资更高,月薪40块。
于是,王恒绩又换了新工作。
在饭店做洗碗工时,因为他勤快肯干,大家都很喜欢他。
只要有空,他就蹲在后厨,看大厨师炒菜。
因为他打听到厨师的工资最高。
20岁那年,他成为饭店的小厨师,工资涨到月薪800块。
有了稳定收入后,王恒绩心有不甘,他心里有文学梦,作家梦。
此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尝试写作。
忙完中午,厨师就有了空闲时间。
王恒绩就蹲在厨房角落翻看报纸。
副刊上的文章,他读了一遍又一遍。
平常休息,王恒绩看《红楼梦》等世界名著。
“别人能写,我为什么不能?”他开始学着写稿。
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没灵感,就观察店里食客的故事。
但是,文章投了无数,始终石沉大海。
同事嘲笑他,“好好做厨师吧,别做梦了。”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他的文章发表了。
1992年4月,湖北广播电视报登了他的《雪山飞狐》读后感。
文章一共100多字,稿费8元。
他握着汇款单,在邮局门口又哭又笑。
那张汇款单子,他至今留着。
虽然稿费不多,但带给王恒绩的是希望。
从此,他的文章不断成为报纸上的小豆腐块。
1995年,王恒绩的事迹上了《长江日报》,成为了外来务工者的典型。
同年,他加入了武汉市作协,正式踏上了作家的道路。
1998年,王恒绩成为杂志社的编辑。
2004年冬,他写完《疯娘》的最后一段。
这篇5800字的小说,写了一个疯癫母亲对儿子近乎执念的爱。
投稿后,他没想到奇迹出现。
1万5000家网站转载,美国、澳洲中文网争相转发。
张艺谋工作室等47家公司求版权,最终影视+话剧版权卖了13万。
2005年1月8日,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从副委员长手中接过“敬老好文章”一等奖奖牌。
最意外的是收益,单篇稿费+版权超百万,平均一个字价值2000元。
但他说:“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被感动的读者说,他们给妈妈打了电话。”
随着《疯娘》的火爆,王恒绩的文学之路越走越顺。
他的文章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集和教材。
他获得了武汉市十大杰出务工青年、湖北省期刊十大优秀编辑等荣誉。
王恒绩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转折。
2019年,50岁的他,被聘请到重庆某大学,成为了一名创意写作课老师。
王恒绩说,“写作是穷人最低价,最好的逆袭武器。”
他逆袭的5个底层逻辑,我们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抄“作业”呢?
① 把烂牌打慢
“我16岁就明白:急没用,得一步步熬。”
从洗碗到厨师,他用了4年;从投稿到发表,用了3年。
② 偷师思维
“在饭店洗碗时,我眼睛永远盯着厨师的锅。”
不会就学,没机会就创造机会。
③ 最低成本试错
“写作是穷人最好的逆袭,一支笔几张纸,亏不了什么。”
④ 利他即利己
他资助贫困学生,免费教写作课。
“我吃过苦,就想帮别人少走弯路。”
⑤ 永远“不认命”
他现在每天5点起床写稿,带学生下乡采风。
他说:“人生是马拉松,我还在跑。”
王恒绩站在讲台上,台下坐着比他学历高得多的硕士、博士。
他讲《疯娘》的创作,讲自己睡桥洞的日子,讲8元稿费的故事。
有学生举手,“老师,您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他笑了笑,“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普通人坚持久了,也能活成别人的灯。”
或许,这就是普通人逆袭的真相。
来源:八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