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四月的尾巴藏着最温柔的光。农历四月初十(2025年5月6日),正是立夏刚过的时节。邻里还未忘清明细雨,田野新绿已隐隐带来绿意深意,麦苗翠,桑叶肥,一切都在迎着夏天生长。这个时候,江南水田边,“开秧门”正热闹,一年里最讲究“生”的季节踏步而来。老一辈人嘴
有人说,四月的尾巴藏着最温柔的光。农历四月初十(2025年5月6日),正是立夏刚过的时节。邻里还未忘清明细雨,田野新绿已隐隐带来绿意深意,麦苗翠,桑叶肥,一切都在迎着夏天生长。这个时候,江南水田边,“开秧门”正热闹,一年里最讲究“生”的季节踏步而来。老一辈人嘴里常说,过了立夏要会养生。为啥呢?因为春日已去,暑气将近,身子骨从温润轻盈到渐生炎热,这段过渡,往往考验人的适应力。顺规律,讲习俗,吃好顺口的小菜,养好身体,比啥都实在。
其实,四月初十在农人眼里意义很重:既是插秧、祭牛这样的大日子,也是家家户户“换节气”的关口。古人有言:“夏日新秧,天地可期。”但你知道吗?这一天的民俗和美味,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有韵味。回到田埂旁,听一听老人们的故事,或许你也能找到生活里那份顺天应时的安慰。你家小时候有“秧门饭”或“初夏养生汤”的记忆吗?不妨和咱一起重温。
提起四月初十,不能不说“开秧门”。插秧对中国农耕来说,是头等大事。江南、鄂赣、苏皖一带,把四月初十或前后几天定为“开秧门”,全村出动,有的地方在田头搭篷摆案,早上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祭秧神”,一碗米饭、一壶花洒,祈盼秧苗壮、五谷丰收。你知道吗?江西吉安至今传承着“泥底踏秧歌”的习惯,脚踏泥浆时大家齐唱古调,生趣盎然,有时候比赛谁的苗插得直,图个嘴甜手巧。
场景之外,有些老乡会在家门口挂艾条、插香草,边驱虫祈福,边添香惹味。古书《荆楚岁时记》写过,插秧日,妇女要穿新衣、包花头巾,以示喜庆。家里老人煮一锅五色饭、捏一盘青团,给娃“压压惊”驱邪气。立夏这时候,家家还会准备“过夏茶”,用新鲜的桑叶、荷叶或竹叶煮水,一口清香入肠,将春天的疲倦都抖落干净。你有没有喝过这样一碗青草气十足的茶水?
老一辈常讲:“秧门开得好,粮食收得早。”船小好调头,人顺四时养生更自如。迈进初夏,不仅有节律上的调整,更藏着脉脉亲情与生活智慧。
2个节令习俗:插秧祭牛,赏绿饮茶
1⃣️ 插秧祭田神
四月初十的重头戏,是“开秧门”。清早,村里老人领头,带着香案、酒饭、艾条,往田埂祭拜田神。插头一把新秧,祈求年景顺利、稻米结实。头一天,大人小孩齐上阵,背着新秧苗、唱着顺口溜,先手快者插头三行,有的地方还会选“秧门郎”,寓意能干利落迎丰收。这不仅是农活,更是一场和天地、家族的对话。
2⃣️ 品新叶喝夏茶
早立夏后,天气渐热,身体更怕燥火。老传统里,家家户户会采摘新鲜的桑叶、竹叶、菊花、荷叶,或煮、或冲、或炒,制成一壶“清火茶”。喝一口微涩青草水,身心舒畅不少。孩子们忙了一上午,也跟着大人围坐树下,喝茶解渴,聊聊秧田里的趣事。清爽去火,顺应节气,也是一种生活的小智慧。
4样时令食物:田间最鲜有滋味,老菜新做保清润
1⃣️ 新豌豆炒鲜笋:一口鲜甜入初夏
立夏后,豌豆和春笋正当令。豌豆圆润鲜嫩,春笋爽脆多汁,两样合炒,一绿一白,清新诱人,更有“早羊豌豆赛银钱”的吉语。豌豆有助于补充蛋白质、膳食纤维,春笋低脂高钾,帮助身体清爽过渡。
做法:新鲜豌豆去壳,春笋焯水切片。锅热油,葱花炝锅,下豌豆、笋片大火快炒,盐略调味,两分钟起锅。色香味俱全,老人孩子都爱吃。
2⃣️ 香椿苗拌豆腐:柔滑爽口,岁岁安好
香椿发芽头一茬最嫩,与嫩豆腐凉拌,是江南初夏桌上不能少的小菜。“一箸香椿,一岁平安。”香椿富含维C与膳食纤维,豆腐清热润燥,荤素搭配得宜。
做法:香椿苗开水焯一下(去涩提色),切细。嫩豆腐切小块,撒香椿末,加盐、香油拌匀即可。随吃随拌,尽量保留原味。
3⃣️ 五谷秧田饭:杂粮营养、换气养身
新谷未收,旧谷见底,四月初十讲究吃点混合杂粮饭。将糯米、玉米碎、红豆、绿豆和小米同煮,象征“五谷丰收,粒粒皆辛苦”。粮食搭配合理,能量充足,膳食纤维又丰富。
做法:各类杂粮提前泡软,淘净后加水大火煮开,小火焖熟。拌上新饭香,小葱花点缀,也可夹点腌菜添味。
4⃣️ 清炒油麦菜:润燥去火一把好菜
油麦菜在初夏生得最嫩,常被称为“菜中之皇”。吃它清火润肠,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乡下人常说,春夏之间多绿叶,顺时补气最养生。
做法:油麦菜择洗干净,切段。锅中油热,下蒜片炒香,放菜大火翻炒至断生,加盐调味。油麦菜脆嫩翠绿,不宜久炒,留点生气更好吃。
节令生活讲究:1习惯1忌讳,顺心最重要
✔️ 初夏午憩不可少
村里老人总说,“过了立夏要午睡,晒干骨头养精神。”中午气温渐高,短暂休息能让人下午精神百倍。哪怕午间小憩半小时,也胜赢“夜猫子”熬夜一宿。
❌ 忌贪寒凉、生冷
人爱口腹,但江南有句老话:“立夏莫贪凉,寒气最伤人。”粥饭汤羹要温,不贪凉饮、不多食冷食。大人孩子都得管住嘴,这样肚腹才安稳。你家有没试过初夏吃冷饭肚涨的尴尬?
四月初十,是初夏养生的好节点。田间地头,新绿悠悠,锅碗瓢盆热闹作响,人们从播种到下田、从煮饭到品茶,每一道工序都是顺应时节、安顿身心的小小仪式。生活就像一碗杂粮饭,各色搭配,粗细相参,吃得开心,心气顺畅,就是健康的法门。
如今,即便不再面朝黄土,我们也可以每年四月初十,为家人做一桌鲜美的小菜,和他们喝一口新叶煮成的清茶,聊一聊小时候的田间趣事。生活的细节里藏着守护健康、传续人情的智慧。顺天时而为、随生活而喜,幸福就是守一份节气、惜一味时鲜,安稳又长久。
——“麦风盈袖,桑叶绿,吃一碗时令饭,盼一家温润康安。”
来源:富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