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部队恋爱被强行退伍,我回乡下海经商,如今名利双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01:54 1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张连长,那个女兵又来找老高了!这都第三次了这个月。"老李一脸坏笑地冲进宿舍,朝我使眼色。

我放下手中的信纸,心跳加速。这事要是被连长知道了,麻烦就大了。部队里谈恋爱,尤其是新兵,绝对是大忌。可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和小雯相处的这几个月,早已暗生情愫。

那是1990年的夏天,我刚满20岁,在北方的一个陆军部队服役。我们连队是通讯连,平时除了站岗值勤外,主要负责营区内的通信保障工作。

小雯是卫生连的女兵,个子不高,扎着利落的马尾辫,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我们相识于一次文艺晚会。那天班长逼着我上台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紧张得声音都在抖,台下战友们捂着肚子笑。只有她,坐在角落认真听完,还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

"老高,你唱得挺有感情的嘛!"散场时,她居然主动来搭讪。

"瞎唱的,班长点名,没办法。"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就这样,我们熟悉了。休息时间偶尔在操场相遇,她会教我打排球;我值班的时候,她会"刚好路过"送来热水;我们开始偷偷传纸条,在食堂互递眼神。

"老高,晚上站岗小心点,降温了。"她偷偷塞给我一双手套。

"谢谢,你也早点休息。"我接过手套,心里暖暖的。

部队里的日子说苦也苦,天不亮就被哨声叫醒,早操一个小时,然后是紧张的训练和工作。夏天汗如雨下,冬天手脚冻得发麻。但和战友们相处久了,也有了家的感觉。我们宿舍六个人,来自全国各地。老李是山东人,爱吃面食;小张是广东的,总说北方太冷;老王是东北汉子,睡觉还打呼;小刘是四川人,辣椒不离手。

"老高,你又收到家里来信了?"老李看我看信入神,凑过来问。

"嗯,我妈说今年收成不错,让我安心。"

实际上,这是小雯的信。我们约定把信藏在操场边的砖缝里,轮流去取。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既紧张又甜蜜。

"老高,你说咱俩以后会怎么样?"一次难得的休息日,我们在营区后面的小树林散步,她突然问我。

"等我转士官,条件就宽松些了,到时候申请对象,结婚。"我信心满满地说。部队里结婚是有规定的,得等转士官后才行。

"真的吗?那得多久啊?"

"最多两年吧,我努力!"

她笑了,没再说什么,就那么靠在我肩膀上。远处传来收听《新闻联播》的声音,食堂飘来饭菜香,营区里战友们打篮球的欢笑声此起彼伏。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挺美好。

可惜,事情很快就变了。

"高明,政治处的首长找你谈话。"那天下午训练结束,指导员板着脸叫住我。

政治处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老花镜,脸上的皱纹和军装一样笔直。他让我坐下,给我倒了杯开水,然后开门见山:"小高,有人反映你和卫生连的张小雯谈恋爱,是这么回事吗?"

我手心冒汗。在部队,说谎是大忌。

"是的,首长。"

他叹了口气:"还是实在人。你知道现役军人谈恋爱的规定吗?特别是你们这些新兵。"

"知道,首长。但我俩真心相爱,我打算转士官后申请..."

"停!"他打断我,"这事已经造成影响了。上级来检查,恰好有人举报,连首长都被批评了。"

原来是上个月,我和小雯在小卖部一起买东西,被别连的人看见了,传开了。虽然我们没做什么出格的事,但在部队这种环境里,男女单独相处就很敏感。

"现在给你两条路:一是立刻停止这段关系,写检讨;二是办理退伍手续,回家。连队不会为难你,给你办正常退伍。"

我愣住了:"首长,我..."

"回去好好想想。明天给我答复。别太为难自己。"他语气缓和了些。

那晚,我辗转反侧。军营生活虽然艰苦,但早已习惯。起床号一响跳下床,三步并作两步洗漱,一日三餐大锅菜,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班长说我表现好,今年底可能推荐转士官。但小雯...我无法放弃她。

我想起老家的父母,他们脸上的皱纹,粗糙的双手。当初听说我要当兵,老爸眼里闪着光:"好好干,以后有出息!"如今才当了一年多兵,就要回去,多没面子。

天亮前,我做了决定。

"你疯了吗?为了个女人放弃大好前程?"老李知道后,差点跳起来,把我们的饭盒都打翻了。食堂里,几个战友围过来。

"不光是为了她。"我低声说,"也为了自己。与其勉强放弃感情,不如重新开始。部队又不是唯一出路。"

"哎,你小子,太冲动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劝我,但我主意已定。

就这样,1990年夏末,我办完了退伍手续。走的那天下着小雨,战友们都来送我。老李偷偷塞给我一盒他省吃俭用买的"大前门"香烟;小刘给了我一瓶他珍藏的老干妈;班长送我一本笔记本,里面抄了些工作心得。

"你小子,真是固执。以后别后悔啊!"班长拍着我肩膀,眼圈都红了。

小雯来送我了。她穿着整齐的军装,眼睛红红的,却强忍着不哭。

"对不起,是我连累你了。"她小声说。

"别这么说,我自己的选择。"我笑了笑,"等你退伍后,来找我好吗?"

"嗯!"她重重点头,"一言为定!"

带着这个约定,我踏上了回乡的火车。

回到湖南农村,父母看到我提前回来,又惊又喜又怒。

"好好的工作不做,回来干啥?城里兵都羡慕死人了!"父亲发了一通火。

我没解释太多,只说自己想做点别的事业。那时候"下海经商"成了热潮,邻村老张的儿子在县城开了家服装店,听说赚了不少钱。

"爸,我想去县城闯闯。"

"胡闹!现在工作不好找!还不如在家种田!"

母亲却支持我:"孩子有志气,就让他试试吧。"她偷偷塞给我1500块钱:

"这是我这些年攒的,你拿去。"

带着这点钱,我来到县城,租了个小铺面卖服装。早上5点起床摆摊,晚上9点收摊,风里来雨里去。最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只能啃几个馒头就咸菜。但在部队养成的吃苦耐劳习惯帮了我大忙。

县城有几个老乡也在做小生意,见我是退伍兵,都挺照顾。

"小高,饿了就来我这吃碗面!"隔壁卖面的王大爷经常这么说。

"谢谢王大爷,改天我请您喝酒!"我笑着应下。

那时思念小雯的日子很难熬。我们约定好通信地址,我每周都给她写信。一开始她回信很勤,说部队很想我,大家都念叨我。后来,信越来越少,最后竟断了联系。我打听到她被调去了边远地区,联系不上了。

1992年,深圳特区建设如火如荼。我听说那里机会更多,决定去闯一闯。卖掉铺面,我带着积蓄坐了三天硬座到了深圳。

刚到深圳,我被这座城市的活力震撼了。到处是工地,到处是奔跑的年轻人。我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从普通工人干起,军人的作风让我很快得到重用。

"老高,你这人靠谱,以后有前途!"厂长是个台商,经常这么夸我。每次看到厂里开早会,我就想起部队早操,不由自主地挺直腰板。

两年后,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决定自己干。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开了家小服装厂,专做出口加工。刚开始只有十几个工人,我白天跑业务,晚上回来帮着查看生产。

"高老板,你们厂怎么管理得这么好?"客户们常这么问。

我笑笑:"当过兵,习惯了。"确实,部队生活教会我很多:做事有条理,遇事冷静,最重要的是,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995年,我的工厂已小有规模,雇了近百工人。那年冬天,一个意外电话改变了我的生活。

"请问是高明吗?"电话那头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声。

"是我,你是?"

"我是小芳,小雯的妹妹。"

我的心突然紧了一下:"小雯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姐姐...去年车祸去世了。"

我手一抖,电话差点掉地上。原来小雯退伍后曾去过我老家找我,得知我去了深圳,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联系上。后来她在家乡当了小学老师,一次送学生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车祸...

挂了电话,我一个人在工厂后面抽了一夜烟,想着那个扎马尾辫的女孩,想着我们在营区小树林的约定,想着那双偷偷塞给我的手套。

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常八九。失去小雯的打击很大,但生活还得继续。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后来又投资了房地产。现在我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成了家,有个漂亮的女儿,生活很稳定。

不过,每当看到军人,我还是会想起那段军旅岁月。想起起床号响起的清晨,想起站岗时远眺的星空,想起和战友们挤在一起看《西游记》录像带的周末,想起食堂大师傅做的红烧肉。那个年代,虽然清苦,但很纯粹。

前几天回老家,我特意去了一趟小雯的墓地。看着石碑上那张年轻的笑脸,恍惚间又回到了1990年的夏天。

"老高,你说咱俩以后会怎么样?"

"我也不知道,小雯。但你看,我们各自都走完了自己的路。"

我轻轻放下一束野花,转身离去。远处,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一片。

命运就像站岗,不管刮风下雨,你都得坚持到底。

当年,我为爱情放弃了军营;而今,我为生活打拼出一片天地。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其中滋味。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