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海陆军大举向东南亚地区发起大规模突然入侵,首要目的是夺取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大量油田和炼油厂,以维持其继续进行侵华战争的能力(自1931年开始,日本已经同中国打了10年,但仍未取胜)。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海陆军大举向东南亚地区发起大规模突然入侵,首要目的是夺取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大量油田和炼油厂,以维持其继续进行侵华战争的能力(自1931年开始,日本已经同中国打了10年,但仍未取胜)。
由于日军准备充分,而在东南亚地区的美、英、荷等盟国军队是仓促应战,因此日军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到1942年2月初,日军已经占领了打拉根岛(位于西里伯斯海,现属于印尼东加里曼丹省)、婆罗洲、西里伯斯岛、苏拉威西岛等地,兵锋直逼苏门答腊和荷属东印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爪哇。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攻城掠地非常顺利,图为日军在婆罗洲抓住了几名荷兰军人
为了统一协调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军队,盟军于1942年1月15日匆忙成立了一个联合司令部,称为“ABDA(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司令部”,但由于盟国之间各有自己的小九九,所以ABDA联合司令部组织松散,结构混乱,并没有详细而严密的联合行动计划,这就为不久后的新加坡、爪哇和菲律宾等地的陆续陷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目标巴厘岛
日军大本营认为要攻占爪哇,首先就要取得前进基地。起初,日军将注意力放到了西里伯斯岛的肯达里机场。这个机场完工于1940年,现代化程度高,设施完善,是东南亚地区最好的机场之一。如果肯达里机场被占领,那么盟军在荷属东印度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位于爪哇北部海岸的泗水基地就将处于日军轰炸机的作战范围之内。
但是当日本人真的占领肯达里机场后,他们却发现该机场对轰炸泗水基地的作用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因为肯达里地区的天气变化无常,使得号称“全天候”的肯达里机场实际上只能维持最低的飞行活动,于是日本人又将目光转到了爪哇岛东部的巴厘岛。巴厘岛南端的登巴萨机场距离爪哇东海岸只有2英里,占领该机场后,日军将可获得一个很好的前进基地,从而将盟军的泗水海军基地和盟军在爪哇东部的多座机场纳入其轰炸机作战范围之内。不仅如此,在占领巴厘岛之后,日军还将切断澳大利亚和爪哇之间的空中航线,使盟军在后续作战中无法得到空中增援,消除盟军对日军入侵爪哇部队的空中威胁。另外,占领巴厘岛还能使日本海军对盟军的任何海上行动都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人经过侦察,判断盟军在巴厘岛上的防守兵力虽然不多,但却可以得到来自爪哇和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强大海空支援,因此入侵巴厘岛有很大的风险。不过,权衡再三后,日军还是决定冒险发动对巴厘岛的入侵,毕竟成功所能获得的收益实在太诱人了。
由于日军在荷属东印度地区的兵力不足,因此又专门从菲律宾抽调部队组成入侵主力(驻婆罗洲的日军因为没有找到足够的运输船,所以最后没有参战),包括一个大队(缺一个中队)、一个山炮小队、一个工程兵小队、一支无线电分队和第48师团所属第一台湾联队一部。按照日军入侵计划,“笹子丸”、“相模丸”号运输船负责运送登陆部队,海军第8驱逐队的驱逐舰“朝潮”号、“大潮”号、“荒潮”号和“满潮”号负责对两艘运输船进行紧密护航,轻巡洋舰“长良”号以及驱逐舰“初霜”号、“手日”号、“若叶”号驱逐舰跟在后面,负责班达海面的警戒。整个入侵舰队由久保久慈海军少将指挥,旗舰指定为“长良”号轻巡。
1942年2月17日夜,久保少将率日本入侵舰队离开西里伯斯岛的望加锡海军基地,杀气腾腾地驶向巴厘岛。
散乱的盟军水面舰艇
盟军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了久保率领的日军入侵舰队,但最初无法从久保的路线准确判断出他的目的(ABDA最初认为久保舰队的袭击目标是帝汶岛),所以ABDA联合司令部没有马上发出拦截命令。另外,盟军在荷属东印度地区的海军部署得非常散乱,也是造成拦截行动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久保的入侵舰队出发时,ABDA联合海军的主要舰艇部署情况如下:
荷兰轻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驱逐舰“皮特·海因”号、“科顿艾尔”号以及美国驱逐舰 “波普”号、“约翰·福特”号、“巴克”号和“巴尔默”号正停泊在爪哇南岸的特基里加普港;荷兰轻巡洋舰“特隆普”号和驱逐舰“威特·德·威斯”号、“班克特”号以及8艘鱼雷艇在泗水;美国海军第58驱逐舰分队(司令是托马斯·豪威尔·宾福德中校)所属驱逐舰“斯图尔特”号、“约翰·爱德华兹”号、“帕洛特”号和“皮尔斯伯里”号正在苏门答腊南部的拉泰湾加油(这些美军驱逐舰之所以在那里加油,是因为那里的设施已准备拆毁,以防止盟军完全撤离苏门答腊后为日军所用)。
荷兰轻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满载排水量7822吨,最大航速32节
临近17日午夜时分,盟军的又一次空中侦察最终确定了日军的进击目标是巴厘岛,于是,ABDA司令部紧急商议拦截计划,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空中轰炸
2月18日凌晨1点多,久保少将的登陆部队在巴厘岛南端登巴萨附近的一个小海滩上陆。负责防守的600名当地民兵眼见日军上岸,未作任何抵抗,立即作鸟兽散。他们的荷兰指挥官深恐登巴萨机场失陷,于是下令立即炸毁机场。但是他的命令被工程兵们理解错了,他们以为指挥官想推迟行动,结果没有按动起爆钮。盟军的这种惊慌失措和混乱让日本人占了大便宜,久保少将原先的担心瞬间消失,而登陆的日军则迅速扑向登巴萨机场,驱赶了仍然眯瞪中的盟军工程兵,完好无损地占领了机场。
回头再说盟军。当日军登陆的消息于18日凌晨2点传到爪哇的时候,ABDA司令部立即组织轰炸机起飞前往攻击。早上7点,第一批从爪哇起飞的美国轰炸机群(13架B-17重轰炸机和7架道格拉斯A-24俯冲轰炸机)飞抵培登海峡(位于巴厘岛与怒沙-白萨岛之间,宽度约15英里)上空,向日本舰船投下了炸弹。至黄昏时分,盟军共进行了18次空中打击,宣称有4枚炸弹直接命中,另外还有12枚近矢弹,炸沉炸伤日舰多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只有日军“相模丸”号运输船被一枚炸弹击中而使动力室受到重伤(注:盟军情报和组织协调能力都有很大问题。
美陆军航空队A一24俯冲轰炸机群
在情报方面,久保舰队并没有像盟军想象的那样全部密布登陆海域。因为久保少将深知己方没有制空权,所以没有让全部舰船进入狭窄的培登海峡冒险。登陆时,日军旗舰“长良”号轻巡及其3艘护航驱逐舰仍在班达海警戒,只派出第8驱逐队司令阿部俊雄海军大佐率领“大潮”号、“朝潮”号、“荒潮”号和“满潮”号驱逐舰护卫2艘运输船遂行登陆任务。而且日军护航运输舰群卸载完登陆部队后就立即疏散,以防盟军空袭。在空袭方面,盟军轰炸机群出动批次虽然不少,但每批轰炸时都是单机自由轰炸,而且飞行员的投弹水平也不敢令人恭维,所以并未取得应有的战果)。
在空袭的同时,ABDA司令部还紧急调遣海军兵力去攻击日军入侵舰队。但是如前所述,盟军的水面舰艇散在各处,短时间无法集中起来,于是最早发起攻击的海军兵力是游弋在巴厘岛附近海域的2艘潜艇美国海军“海狼”号和英国皇家海军“游荡者”号。
“海狼”号艇长弗雷德·沃德少校接到命令后,立即指挥潜艇向日军登陆舰队驶去。但由于该艇的海图早已陈旧,再加上暗夜和复杂的涌流,“海狼”号费了好大劲才于2月18日凌晨航行到了海峡。通过潜望镜,沃德少校发现了几艘日军舰船,于是让潜艇悄悄接近。然而在前进过程中,“海狼”号突然搁浅在一个沙洲上。沃德只好指挥“海狼”号一点点后退,摆脱了搁浅。然而祸不单行,“海狼”号继续前行没多久又一次突然搁浅,而且这次的搁浅情况比前一次更加严重。“海狼”号在水下进行了数次努力均无法摆脱搁浅,沃德只好下令排掉主压载水舱的水,让潜艇浮出水面。尽管这样会暴露在日军护航驱逐舰的视线内,但为了摆脱搁浅也只好冒险了。
幸运的是,当“海狼”号浮出水面后,培登海峡正刮着大风,下着暴雨。恶劣的天气很好地掩护了“海狼”号,使其能在水面状态航行了半小时。雨停后,沃德指挥潜艇再次下潜。“海狼”号在水下航行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进入鱼雷射程。沃德调整了一下潜艇位置,随后让尾部的2个鱼雷管对准日本舰船发射鱼雷,然后迅速撤离。在日本驱逐舰发现“海狼”号之前,沃德听到了两声爆炸。
偷袭后急于返航的“海狼”号遭到了日军第8驱逐队所属驱逐舰的可怕攻击。但是,尽管日本人的深水炸弹在深度较浅的海峡里密集投下,可“海狼”号还是设法逃开了,而且也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不过,“海狼”号发射的鱼雷也未击中任何日本舰船--2枚鱼雷要么是早炸(这是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鱼雷的通病,直到1943年才得以解决),要么是击中了巴厘岛海岸。
几乎在“海狼”号进入培登海峡的同时,“游荡者”号也抵达了战场。由于泗水方面没有发送任何作战简报,所以“海狼”号和“游荡者”号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与“海狼”号不同,“游荡者”号没有进入培登海峡,而是在班达海与久保少将的“长良”号编队遭遇。“游荡者”号轻松刺入日军驱逐舰警戒幕,然后向“长良”号轻巡快速发射了6枚鱼雷后迅速下潜。
“游荡者”号潜艇在作战中达成了奇袭,无奈鱼雷不争气,使得久保舰队逃过了一劫
遗憾的是,“游荡者”号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全部失的。为“长良”号提供护航的日本驱逐舰“初霜”号、“手日”号、“若叶”号发现旗舰受到攻击,立即在周围海域进行搜索,并不断投下深水炸弹。眼见日军防范严密,再无攻击机会,“游荡者”号只好返回了泗水基地。(待续.…)
来源:心如止水H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