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丨面对越来有多的膜性肾病,这10个治疗注意事项必须明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5:34 2

摘要: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MN)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已经从原来的罕见疾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1。在MN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诱导治疗MN。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却常常会有各种问题,例如该不该用免疫抑制剂,如何使用与监测免疫抑制

导 读

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MN)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已经从原来的罕见疾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1。在MN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诱导治疗MN。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却常常会有各种问题,例如该不该用免疫抑制剂,如何使用与监测免疫抑制剂,等等问题。

基于此,CKJ发布了一项专家建议,提示广大医生同道应关注免疫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10个注意事项2。

注意事项汇总

①没有肾病综合征(NS)的MN患者,不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②对于观察期内NS无改善者、肾功能下降或有严重NS并发症的MN患者,应给予免疫抑制剂;

③对于肾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中危患者,应给予利妥昔单抗或利妥昔单抗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进行治疗;

④疾病进展风险高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应基于环磷酰胺;

⑤MN初始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MMF)、CNI或环磷酰胺单药治疗,可考虑利妥昔单抗;

⑥不要忘记预防感染;

⑦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和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

⑧对难治性MN的治疗,应循序渐进;

⑨获得缓解后,监测复发的危险因素,此外,也应在缓解的MN患者中定期评估风险因素(与MN初次发作后的诊断评估类似);

⑩肾移植后也不要忘记,MN依然可能复发!

分条详叙

没有NS的MN患者,不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现有数据显示,40%的MN患者不会进展为NS。对于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30%的MN患者极有可能自发缓解,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对此类患者弊大于利。辨别患者是否可能发生自发缓解,主要与抗PLA2R抗体抗原和其他MN相关抗原的水平相关,因此应密切随访MN患者,关注其抗原水平变化。

最近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亚组中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因此,在启动免疫抑制治疗前,可尝试其他疗法。

对于观察期内NS无改善者、肾功能下降或有严重NS并发症的MN患者,应给予免疫抑制剂

低蛋白尿、基线肾功能较高、女性、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治疗以及第一年蛋白尿减少50%的MN患者更易发生自发缓解,通常在确诊后的第24个月内发生。因此,对于上述患者应设立一个观察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程度。但是,对于非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恶化(如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立即启动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全身水肿、利尿剂抵抗、大量蛋白尿以及NS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肾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中危患者,应给予利妥昔单抗或利妥昔单抗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进行治疗

应根据图1对MN患者的肾功能进行性丧失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中危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合并CNI是较好的治疗方案。CNI单药治疗也被证明有效,但其停药后MN复发风险较高,但合并利妥昔单抗,则会降低其MN复发风险。

图1 MN风险分层与相应治疗方式

备注:低风险患者保守治疗,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使用RAASi或SGLT-2i;中风险根据蛋白尿水平和血清蛋白水平,起始利妥昔单抗(RTX)或RTX+CNI,高风险患者则启动环磷酰胺。

疾病进展风险高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应基于环磷酰胺

略,详情请见图1。

MN初始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MMF)、CNI或环磷酰胺单药治疗,可考虑利妥昔单抗

与利妥昔单抗相比,糖皮质激素、MMF、CNI或环磷酰胺单药治疗的收益风险比较低。但是,可以考虑利妥昔单抗治疗,或必要时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不要忘记预防感染

与健康人群相比,接受免疫抑制剂MN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在起始前和接受治疗时,应积极筛查病原体(如乙肝),必要时补充丙种球蛋白。此外所有患者应积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以及新冠疫苗等。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和抗PLA2R抗体水平

上述监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抗PLA2R抗体阳性的患者,抗PLA2R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蛋白尿水平的变化。对于抗PLA2R抗体阴性的MN患者,肾功能、蛋白尿、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更为重要。

对难治性MN的治疗,应循序渐进

尽管对难治性MN(又称耐药性MN)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约30%的MN患者对治疗无应答。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如果利妥昔单抗或利妥昔单抗联合CNI治疗12个月后未观察到免疫学或临床症状的改善,则应考虑为难治性MN。在这些病例中,可考虑环磷酰胺作为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在病例研究中,奥法妥木单抗(ofatumumab)也对难治性MN有较好的疗效。如果都无反应,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实验性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或者尝试使用抗cd38单克隆抗体,如达雷妥尤单抗或硼替佐米。

获得缓解后,监测复发的危险因素,此外,也应在缓解的MN患者中定期评估风险因素(与MN初次发作后的诊断评估类似)

不论是达到完全缓解还是部分缓解,MN患者发生肾衰的风险都显著较低。但是与完全缓解的患者相比,部分缓解发生MN复发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蛋白尿或轻度低白蛋白血症。出现非肾病性蛋白尿也可提示免疫活动状态,持续利妥昔单抗或抗PLA2R抗体治疗可能对患者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肾病水平的蛋白尿(>3.5g/24小时)和正常的血清白蛋白(>3.5g/dl),此种情况常出现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但在MN中很少,一些单中心经验提示,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体重增加所致。优化RAASi+SGLT-2i治疗,并辅以减重可以很好的缓解此类患者的蛋白尿,而无需重启免疫抑制治疗。

肾移植后也不要忘记,MN依然可能复发!

对于MN患者而言,肾移植后并非万事大吉,大约30%~50%的原发性MN患者会发生MN复发,主要危险因素为抗PLA2R抗体阳性,移植免疫抑制方案待优化,患者既往快速进展为肾衰竭。肾移植后12~24个月内应频繁监测蛋白尿和免疫学指标,建议1年内每1~2次检测1次24h蛋白尿,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1年内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抗PLA2R抗体,之后每4~6个月检测1次。

对于抗PLA2R抗体滴度或蛋白尿水平升高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肾活检,与原生肾MN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变化,且自发性缓解出现的较少。开始抗蛋白尿药物支持治疗后,必须密切观察。如果蛋白尿超过1g/24h,应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1. 崔昭, 张潇丹, 赵明辉. 日益增多的肾脏疾病:膜性肾病 [J] .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 (02): 157-160.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20.02.013

2. Hernando Trujillo, Fernando Caravaca-Fontán, Manuel Praga, Ten Tips on Immunosuppression in 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Clinical Kidney Journal, 2024;, sfae129, https://doi.org/10.1093/ckj/sfae129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