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就汽车贸易展开博弈:日本一边和美谈判,一边紧盯汽车出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6:44 3

摘要:【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日本、美国特约记者 王天晴 冯亚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孙默】编者的话:美国政府当地时间5月3日正式启动对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附加关税的措施。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举措“令人非常遗憾”,日方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日本、美国特约记者 王天晴 冯亚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孙默】编者的话:美国政府当地时间5月3日正式启动对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附加关税的措施。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举措“令人非常遗憾”,日方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予以应对。此前,石破茂将美国关税政策称为日本“国难”,而倚重美国市场的日本汽车产业也对特朗普筑起的贸易高墙忧心忡忡。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报道,石破茂已经听取了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就日美第二轮关税谈判的汇报,并计划为5月中旬举行的下一轮日美关税谈判做准备。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日本同美国如何就汽车贸易进一步博弈引发广泛关注。

一辆满载马自达品牌汽车的运输车从美国港口驶出。(视觉中国)

“日本车企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

尽管面对国内外针对关税或扰乱供应链并推高汽车售价的呼声,美国政府于4月底对在美生产汽车的制造商实施为期两年的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减免,但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4日报道,美国政府的关税依然会给日本汽车制造商带来更沉重的成本负担。随着零部件供应商的涨价压力增大,价格不可避免地会转嫁到成品车上。这对此前长期在全球布局零部件供应网络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总额达1231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占对美出口总额的5.8%,按品类来分位居第二,仅次于整车出口额。

有分析认为,由于美国政府的最新关税减免机制对在美生产比例高的制造商有利,因此各日本车企受惠程度不一。据野村证券分析,2024年1月至10月日本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中,本土生产比例依次为:本田约70%,为日本厂商中最高;丰田约50%;马自达约20%;三菱汽车因不在美国本地生产,因此无法享受关税减免。不过,即使零部件厂商已在美设厂,仍将面临人力成本高企、原材料采购困难等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当地产能。对于不少企业而言,短时间内在当地建立供应链并不现实。

根据日本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生产一辆汽车大约会使用3万个零部件,因此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链遍布全球。例如,总部位于横滨的大型零部件厂商日本精机原计划缩减在美国产量,并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日本或泰国等地。现在迫于关税压力,继续维持在美国的生产体系,但也将相应承担当地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压力,暂无扩大生产的计划。

还有许多零部件厂商表示会继续观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动向。丰田集团旗下的丰田自动织机社长伊藤浩一在上月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持续,我们会考虑将关税成本反映到产品价格中,并根据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社长林新之助近日也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必须做出应对。现在的局势难以预测,需保持高度敏感。”

目前,多数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将围绕整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制定对应策略。然而,如何通过削减成本或将关税转嫁到价格中来缓解负担,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从事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的日本特殊陶业在4月30日的财报记者会上表示,在2026年3月期的业绩预测中,该公司预计关税将使主营利润减少约190亿日元。未来计划通过价格转嫁和生产基地调整等措施,将减益控制在约60亿日元以内。

此前,赤泽亮正在接受东京电视台等日媒采访时表示,受美国的关税影响,一家日本车企正处于“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的状态”。如果25%的附加关税持续存在,将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仅以在美国销售量较高的丰田汽车为例,因关税产生的负担预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其他日本车企也预计将承受数千亿日元的影响,而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的马自达等车企所受冲击尤其令人担忧。

一家美国汽车经销商设置“免关税”标志以吸引购车者。(视觉中国)

日本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美国市场是日系车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2025年一季度,日本六大车企在美新车销量约149.78万辆,同比增长4.5%。2024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额约为400亿美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约28%。日本的汽车产业链也在美国的贸易政策压力下,长期投资于美国。

在日本经济和汽车等龙头产业崛起并迈向高速发展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丰田、本田等日本品牌凭借省油和维护保养成本低的优势对美国本土品牌形成强烈竞争。面对美国的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日方对于向美国出口轿车的数量进行控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日本车企纷纷进入美国投资设厂。如今,日本国内一些声音对于日美贸易谈判或将导致本国汽车产业对美屈服的历史再次上演表达不满。

曾就职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现任经济学者兼庆应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的岸博幸5月4日在电视节目中就日美之间围绕关税问题的谈判进展表示愤怒,认为以汽车等关键产业为焦点的第二轮关税谈判“毫无成果”。他表示,对于美国的贸易谈判,印度、韩国等国早已确定了框架,反观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谈判却迟迟未有进展。岸博幸评论道:“此次谈判如此松散,是整个日本政府的应对太过松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佳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的关税政策导致日本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中首要的便是整个汽车产业及制造业的担忧。美国要求日本车企将核心零部件产能转移至美国,此举可能掏空日本制造业根基,加速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进程;其次,中国等国家在争端中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为日本如何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提供了样本和示范,这对于日本如何抉择也是一个压力;另外,作为WTO的积极参与者,日本希望在谈判中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对美过度让步或接受美方片面的“特惠”,将损害日本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分析称,美国政府正推动缩小贸易赤字和削弱强势美元。有观点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在贸易谈判中首先瞄准日本,日美之间将会达成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的新贸易协议。

但日本瑞穗银行首席市场经济学家唐镰大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日本同美国达成“新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外汇交易量的巨大增长,其次是与签订“广场协议”时相比,现在日本经济所处的地位完全不同。1985年前后,日本GDP约占全球15%。在上世纪80年代,10万亿日元的贸易顺差并不罕见,但如今日本GDP只约占全球4%,沦为贸易逆差国。

优势不再?

长期以来,日本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以“可靠、耐用、经济”著称,一度占据当地消费者心中的高质量印象。不过,随着近年来韩系品牌如现代和起亚在品质和设计上的快速提升,加之特斯拉携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市场,日系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领先优势被逐步压缩。近年来也有一些召回事件引发针对日系车质量的质疑。比如,部分丰田和本田车型因电子系统或刹车问题被召回,日产也因为变速箱故障而遭到大量投诉,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

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认为,日系车在内饰设计、车载系统方面的配置较为保守。面对全球汽车工业向电动化转型的大势,日系车企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直到最近几年,丰田和本田才加快纯电车型的推出步伐。与之相比,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已占有压倒性优势,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也已加快布局。在纯电动领域,日系车的市场存在感较弱。

王佳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对日本步步紧逼,可能出于以下考虑:一是美日汽车贸易逆差巨大,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量远超出口量;二是即便在美组装的“美国车”,其零部件大多仍依赖进口,特朗普期望中的“美国制造”还远远不能实现;三是一些企业承诺的对美国本土投资进展缓慢或取消,且缺乏高附加值关键部件产业链;四是特朗普希望促使日企在美国设立更多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如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零部件等,以锁定技术和利润回流美国,最终令美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仍固守传统油车技术路线的日系汽车迎来零部件关税挑战,这无异于一种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因此日本政府在贸易谈判中十分谨慎。“美国市场对日本车企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美国提高关税,对于日本车企无异于一场灾难。”张翔告诉记者,日本汽车的全球销售基本是由传统油车贡献的。美国加征关税将大大挫伤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对一众日本车企带来非常大的伤害,进而影响日本的整体经济。

日本雅虎财经5月4日报道称,全球汽车制造商对汽车行业的萎缩感到担忧,关税带来的震荡正在冲击北美汽车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进步也令日本车企感到压力。在日美就汽车关税交锋之际,中国车企正不断挑战日本车企的国际市场份额。尽管美国对中国汽车几乎关闭了市场,但中国车企的高性价比电动汽车正在全球市场扩大销量。比亚迪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9.8%。

来源:环球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