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聊斋”,《无忧渡》靠复古出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06:44 3

摘要:没有背靠知名IP,没有爽剧套路,拍摄于3年前的古装剧《无忧渡》近日却凭借单元志怪故事出圈。这也为剧集市场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范本:在古偶题材同质化语境中,一部有些“逆行”的剧,为什么能得到观众的回应?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没有背靠知名IP,没有爽剧套路,拍摄于3年前的古装剧《无忧渡》近日却凭借单元志怪故事出圈。这也为剧集市场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范本:在古偶题材同质化语境中,一部有些“逆行”的剧,为什么能得到观众的回应?

《无忧渡》剧照

单元志怪,反“爽剧”套路

《无忧渡》改编自小说《半夏》,讲述捉妖师久宣夜(任嘉伦饰)与拥有“阴阳眼”的少女段半夏(宋祖儿饰)在“人妖共存”的世界中,联手破获奇案、探寻情感与身世秘密的故事。剧集采用单元剧结构,围绕“人面鸮”“碧玉梨”“团圆客栈”等案件,借助各具特色的妖怪设定展开情节。首案以“人妖之恋”打破非黑即白的对立,探讨情感与伦理的边界,为剧集的世界观奠定基础。此后的“碧玉梨”案,以镜妖与舞姬的共生关系聚焦人性贪婪一面。“团圆客栈”一案中,木偶妖拥有了自我意识,便不满足于被控制的现状,导致心理扭曲犯下深重罪孽……

《无忧渡》延续了中国志怪题材中“以妖观人”“借怪说情”的思路,并融入与命运抗争等现代思维。剧中妖怪角色不是单一反派,而是被赋予复杂动机与情感。当探案剧情推进时,男女主角更多以旁观者身份引导观众进入志怪世界。此外,剧中服饰、道具和置景还原唐代风貌,浓郁色彩搭配志怪氛围,有观众形容其观感为“梦回聊斋”。

在古偶这一更广泛语境下,《无忧渡》所采用的讲述节奏和人物关系显得“有些复古”:这部拍摄于3年前的剧,没有快节奏、强反转或爽感复仇等当下流行的元素,而是通过主角间朝夕相处的细节推进情感。有剧评人指出,在古偶同质化的当下,这种选择唤起观众对早期古装剧“好好讲故事”的怀念。不过也有观众指出,剧作上仍存在不足。如案情推进中穿插文戏较多,节奏忽快忽慢;部分单元集数偏长,存在虎头蛇尾的问题等。此外,《无忧渡》还因开放式结局、编剧对主角命运强行的悲剧化处理引发争议。目前该剧豆瓣评分为7.3分。

古偶大战,赢家不多

整体来看,《无忧渡》在古偶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以“复古”方式赢回年轻观众注意力,不失为当下古偶创作转向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个案。自2022年起,《苍兰诀》等作品相继出圈,带动“古偶”项目批量上马。在流量红利驱使下,一批古偶剧扎堆投入制作中,随之而来的是近两年播出内容的同质化和套路化:用权谋、宅斗、轻喜等元素,叠加先婚后爱、欢喜冤家等经典人物关系,起用相似的流量演员班底,“预制”出看似精美、实则寡淡的作品。2024年播出的古偶剧数量未明显减少,但整体热度值和讨论度相较前几年出现下滑,多部曾备受期待的剧集最终口碑平平。

也有部分剧集在内容创新上探索出新路径。2023年,改编自桐华同名小说的《长相思》以女主小夭的成长经历承载现代价值观,成为当年暑期爆款。2024年的《惜花芷》以三代女性群像取胜,将宅斗、成长与爱情自然融合,获得豆瓣7.4分的评价。杨紫主演的《国色芳华》则为近两年来兴起的“搞事业”型古装剧代表,强调主角独立自主、在逆境中蜕变成长的主题。

另一类“新古偶”则善于吸纳短剧、网文及游戏设定中的爽点。如《墨雨云间》通过重生复仇题材强化爽感,在韩国、泰国等海外视频平台上线后冲上播放榜榜首。《花间令》中加入“换脸”的刺激性元素,在网飞上线后多次进入点播榜前列。《九重紫》《雁回时》等剧则以古典家族叙事为依托,吸收短剧优势的同时保留长剧精品化制作,在熟悉的题材中寻求人物关系与节奏的差异化。

不过,古偶市场的普遍问题是,当某类题材走红后,便迅速催生出多个同质项目。如女性中心叙事兴起后,“大女主”式古偶剧频出,经商、事业线雷同。还有部分作品为迎合观众刻意描摹女性互助关系,堆砌空洞的金句台词,反倒引起观众反感。“复仇爽感”也迅速被复制,部分剧集甚至刻意追求“全员恶人”“高能反转”等极端设定,不惜牺牲人物塑造空间以换取话题度。

要拍,但要怎么拍?

虽然古偶剧在内容创作上陷入瓶颈,但在流量热度、商业价值以及IP库存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各平台仍不会舍弃这一类型。如4月23日举办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传奇幻想”单元发布近80个古偶项目。观众对古偶的喜爱也未消退。一方面,该题材用架空设定为观众提供理想化的情感投射空间,带来陪伴人物成长、“嗑CP”等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古偶剧具备强明星话题性与二创潜力,在社交平台上带来丰富的讨论空间,不断提升观众的情感黏性,从而具备持续破圈的可能。

有专家指出,古装剧是传统文化视觉呈现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借用唐风宋韵打造服饰造型、场景格局,还是复刻古代礼仪制度、诗词文化,优质的古偶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海内外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对于从业者而言,当前需探讨的关键问题并非“古偶要不要拍”,而是“古偶要怎么拍”。有剧评人表示,在传统美学与当代语境之间找到适配的表达路径、在人物角色书写上摆脱重复的模式化、让情节设定既有幻想基础又不脱离人性逻辑,这些才是古偶剧突围的关键。

来源:环球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