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谱(五十一)水苦荬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7:39 2

摘要:水苦荬(学名:Veronica undulata Wall.),隶属于玄参科婆婆纳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通常在10-40厘米之间,茎直立或基部倾斜,光滑无毛,具纵棱,常多分枝。叶片对生,叶柄长3-15毫米,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

一、植物特征

水苦荬(学名:Veronica undulata Wall.),隶属于玄参科婆婆纳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通常在10-40厘米之间,茎直立或基部倾斜,光滑无毛,具纵棱,常多分枝。叶片对生,叶柄长3-15毫米,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叶脉明显。

花序为总状花序,腋生,长3-15厘米,花梗长2-5毫米,果期稍伸长;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花萼4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渐尖,外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花冠淡紫色、蓝色或白色,直径4-6毫米,裂片4,圆形至卵形,长2-3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具短爪,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上,花丝短,花药卵圆形,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头状。

蒴果近圆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边缘具腺毛,花柱宿存;种子多数,卵形,长约1毫米,褐色,具网纹。花期4-7月,果期5-8月。

二、分布范围

水苦荬原产于亚洲温带地区,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见于华东、华中、西南及华北等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山东、河南等地。其多生长于海拔50-2800米的湿润环境,如溪边、河畔、水田边、沼泽地、湿草地等,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在轻度霜冻下仍能正常生长。

三、主要危害

1. 农业危害

水苦荬在农田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水稻田、麦田等湿润农田中易形成优势种群。其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强,会与农作物争夺资源,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影响产量和品质。例如,在水稻田中,水苦荬的大量生长会抑制水稻的分蘖和根系发育,使水稻减产10%-30%。此外,其植株茂密,还会影响农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2. 生态危害

在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水苦荬若过度繁殖,可能会挤占其他 native 植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其快速生长和蔓延可能改变湿地的植被结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湿地生态功能造成损害。例如,在一些湖泊周边的湿地区域,水苦荬的大面积入侵已导致部分本土水生植物濒临灭绝。

四、应用价值

1. 药用价值

水苦荬全草可入药,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利湿、止血调经等功效。在传统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赤白带下、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酸类、甾醇类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在医药研发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2. 生态价值

水苦荬作为湿地植物的一种,在生态系统中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根系能够固着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在河流、湖泊岸边起到护岸的作用;同时,其植株可为水生动物和昆虫提供栖息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此外,水苦荬对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 科研价值

水苦荬在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其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玄参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规律;在生态研究中,可作为指示植物,用于监测湿地环境的变化;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机制的研究,可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五、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控

- 合理轮作:通过实行不同作物的轮作制度,改变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苦荬的滋生。例如,水稻与旱作作物(如小麦、玉米)轮作,可降低水苦荬在稻田中的发生量。

- 深耕翻土:在播种前或收获后进行深耕翻土,将土壤中的种子翻入深层,使其不能萌发,从而减少田间杂草基数。深耕深度一般应达到20厘米以上。

- 人工除草:在水苦荬幼苗期及时进行人工拔除,防止其开花结果。人工除草要做到彻底,避免遗漏,尤其是在农田边缘和沟渠旁等容易滋生杂草的地方。

1. 化学防控

- 土壤处理:在农作物播种前,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乙草胺、丁草胺等,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阻止水苦荬种子萌发。施药后要及时混土,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除草效果。

- 茎叶处理:在水苦荬生长旺盛期,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在水稻田中可使用灭草松、2甲4氯等药剂,在麦田中可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药剂。施药时要注意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农作物造成药害。

1. 生物防控

- 利用天敌:寻找和利用水苦荬的自然天敌,如昆虫、病原菌等,控制其生长和繁殖。例如,某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可以取食水苦荬的叶片,抑制其生长;一些真菌可引起水苦荬的病害,降低其种群密度。

- 生态调控: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作物的竞争力,抑制水苦荬的生长。例如,合理施肥、灌溉,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势,使其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保护和利用农田中的有益生物,如蚯蚓、青蛙等,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1. 综合防控策略

单一的防控措施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综合防控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农业防控、化学防控和生物防控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防控体系。同时,加强对水苦荬发生规律的监测和研究,及时掌握其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防控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水苦荬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湿生植物,既具有一定的药用、生态和科研价值,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正确认识水苦荬的特征和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其危害的同时,合理利用其资源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苦荬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控和利用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