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鲁斯堡的穹顶下,2025年世锦赛的剧本比《权力的游戏》还刺激。中国小子赵心童一路砍瓜切菜,先13-5血洗韦克林,再17-7把“火箭”奥沙利文打成了哑火烟花。可吊诡的是,掌声没响几声,抗议声倒炸了锅——同行骂他“污点球员”,英国名记嚷嚷“他夺冠是斯诺克的倒退”
克鲁斯堡的穹顶下,2025年世锦赛的剧本比《权力的游戏》还刺激。中国小子赵心童一路砍瓜切菜,先13-5血洗韦克林,再17-7把“火箭”奥沙利文打成了哑火烟花。可吊诡的是,掌声没响几声,抗议声倒炸了锅——同行骂他“污点球员”,英国名记嚷嚷“他夺冠是斯诺克的倒退”,连对手都跳脚要求取消他的奖金资格。
赵心童赢奥沙利文那场,比分悬殊得像业余选手虐菜。有人立刻脑补“师徒情深放水说”,却选择性遗忘奥沙利文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输球——当年为了争黑球能和裁判吵到脸红脖子粗的人,会为了“欣赏后辈”白送冠军? 更讽刺的是,韦克林输球后被夸“虽败犹荣”,赵心童赢球反被质疑“对手失常”。这种双标像极了班里突然来了个插班生,次次考第一,老学霸们就开始嘀咕:“他肯定作弊了”。
同行抗议的核心是“业余选手拿职业奖金”。赵心童因禁赛失去职业资格,靠外卡参赛,按规则奖金确实能计入未来排名。但这规则存在多年,以前怎么没人闹?说白了,当赵心童真有可能夺冠时,某些人才发现:原来这漏洞能养出条巨龙。更破防的是,他们突然意识到——斯诺克不再是“英国老白男俱乐部”了。丁俊晖当年捅破了一层天花板,现在赵心童直接把房顶掀了。
魔幻的是,西方在骂,中国台协也在拆台。别的国家协会恨不得把冠军选手捧成民族英雄,咱们官网却飘着《严查假球》的通知,对赵心童的决赛只字不提。这种“自我审查”的拧巴,像极了家长看到孩子考了满分,第一反应却是“你是不是抄的?”难怪网友吐槽:“世界台联都解禁了,自家人倒把枷锁焊死了”。
赵心童的争议,本质是体育权力格局洗牌的阵痛。斯诺克长期被英国垄断,中国球员的崛起动了太多奶酪:转播权、赞助商、话语权……奥沙利文当年抱怨“奖金太低”,现在中国观众1.5亿的收视潜力,直接让决赛广告费翻倍。当既得利益者发现新玩家不按老规矩出牌时,抗议就成了最后的护城河。
展望:
赵心童的球杆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斯诺克圈的傲慢、双标和焦虑。但历史从不善待守旧者——就像80年代亨得利横扫老派球员时,也没人给他发“道德奖”。接下来只有两条路:要么接受中国力量重塑这项运动,要么抱着旧规则溺死。至于赵心童?他只需要做一件事:把冠军奖杯狠狠砸在质疑者的脸上。
来源:顺风的抹茶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