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处罚“男性子宫肌瘤”的背后|生病的不是论文;而是学术生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07:53 2

摘要:据权威媒体披露:某期刊刊载某医院护理人员论文涉“男性子宫肌瘤”概念,并有相关数据佐证材料,发现男性患“子宫肌瘤”概率与女性相差无几,并治愈者诸多,当然护理起来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了。

严厉处罚“男性子宫肌瘤”的背后|生病的不是论文;而是学术生态

据权威媒体披露:某期刊刊载某医院护理人员论文涉“男性子宫肌瘤”概念,并有相关数据佐证材料,发现男性患“子宫肌瘤”概率与女性相差无几,并治愈者诸多,当然护理起来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了。

具有相关认知常识的人都十分清楚,子宫肌瘤是女性在生育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一般为20%至30%,多为良性肿瘤,治愈率接近100%。具有初中生水平的人都十分明确男性没有子宫,也是普遍常识。如果这是日常人们开玩笑或能出现类似言语,也无可厚非。然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男性或也能生孩子,但从现实医疗技术水平,普通男性还实现不了这个幻想。当然,变性人是例外。

“男性患子宫肌瘤”如果登上学术期刊这样的“大雅之堂”就让人啼笑皆非了。作者写作学术论文或受思维惯性制约,因为一般医学论文多以统计学方法设置对比组开展相关分析,以佐证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读性、规范性,在没有进行简单判断的情况下,而忽略了常识。当然,这位作者提供的数据定是假想,并无数据调查背景,完全违反了医学论文的“紧密结合医学实践、指导作用、资料详实、经得起科学验证”等,从纯粹的论文规范性上观察,或“创新性”强烈了些,这篇论文如果成立,能获“中华医学科技”大奖不在话下,或也能冲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比斯万特·佩博还要厉害得多,他只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有所研究。却没发现“男性子宫肌瘤”问题。

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出现如此常识性错误,属于学术不端的典型表现,而且比抄袭更具负面影响,“抄袭”至少也传播了文化,这种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感谢信公信力与学术道德环境,这类事件不仅仅影响个人声誉,主要的是影响整个学术环境乃至社会都具严重危害性,导致学术信任度无限降低,甚至对学术成果产生怀疑与失望。

作者的这种写作“麻木”现实,是为“论文”而论文的表现,也就是为了职称而写,或为荣誉而写,并非真实研究。这种现状在业内普遍存在,这也是我国学术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学术成果转化率大概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学术转化率在40%左右,正是由于诸如上述作者的“研究”心态,浪费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作者的论文能够顺利发表也算是意外中的意外了,这种常识性错误能顺利通过学术刊物的“三审三校”,并能登上相关数据库,实现学术共享,也算是天大的笑话。

这类事件的发生并非仅作者本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大问题。作者在麻木状态下写作,或基于个人需要创作,都是作者的自由。但如果论文质量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错误和问题,在论文发表过程的任何一“关”都难以通过。学术期刊审稿(特别是医学类)十分严格,都会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专家审稿审核职责包含文章原创性(现在可直接“查重”了)、科学性(文章采用的核心选项)、结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等等,并需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或提出是否接受稿件。

这样,在刊物“三审三校”原则的背景下,别说出现“男性子宫”这么大的纰漏,即使一万字出现一个半(标准符号)错别字就是不合格品了。

学术期刊上出现的如此重大问题,具有初中水平的人都能够发现,却为什么“集体麻木”到这种程度?让这样的文章能登上学术殿堂,其中的问题大概是复杂的,不能深究了。

当然,有的研究了半辈子学术的并具有实践经验的老专家、医生、学者、实干家想要发表一篇论文也是困难的,老专家们应该咨询一下这位作者的发表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了。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里,有多少具学术价值成果难以落地,有多少真正“干活”的经验无法推广出来,还有多少学术“垃圾”占用着资源库面向整个人类社会“展出”,让全球学界耻笑。

学术研究、体系建构、公布成果、职称评价这个大系统已到时候重建了。重要的不仅是为了打击学术不端行为,而是为中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经验丰富的专家、理论研究者打造一个健康的学术生态,让真正科学的、创新的、实用的成果面世,从而激发学术研究活力,不致于让许许多多的能促进科技发展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埋没。

我国有563万名注册护士,这位“男性子宫”作者或许仅是个普通的护士(或不准确),她发表论文也或许仅是为了评个职称,这也是千千万万个护士的普遍心理,也是最朴素的心理。她们很清楚,这是刚性指标,没有论文就评不了职称。

一般情况下,一位临床护士撰写医学论文由于受繁重任务、知识获取途径、经验累积,准确数据获得等多重复杂因素制约,很难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为了“职称”只有“编写论文”这一条渠道可走了。相关部门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严厉处罚这位作者当然是正常不过的,但也需要思考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来源:淄帷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