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集结!多学科联手“破译”阿尔兹海默病记忆密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18:00 2

摘要:今年2月15日,大连市友谊医院手术室内,一台持续5小时的超显微手术,让一位深陷记忆迷雾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胡大娘(化名),在术后短短48小时内,从沉默寡言、答非所问,到主动沟通、对答如流。她的MMSE评分从术前的7分跃升至10分,短期记忆显著改善。而创造这一奇迹

今年2月15日,大连市友谊医院手术室内,一台持续5小时的超显微手术,让一位深陷记忆迷雾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胡大娘(化名),在术后短短48小时内,从沉默寡言、答非所问,到主动沟通、对答如流。她的MMSE评分从术前的7分跃升至10分,短期记忆显著改善。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大连市友谊医院阿尔茨海默病MDT团队。

这台大连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手术,不仅用比头发丝更细的缝线连接起淋巴管与静脉,更连接起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希望。它的背后,是大连市友谊医院打破学科壁垒、集结多学科顶尖力量的诊疗模式革新。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这场手术的主刀专家、大连市友谊医院创伤骨科兼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刘立军,以及阿尔茨海默病MDT门诊的核心推动者、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兼老年神经内科主任郑文旭,共同揭开这场“记忆重启”背后的医学密码。

重连记忆通路 0.3毫米的生命奇迹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1.5亿。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使其逐渐失去记忆、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而淋巴静脉吻合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创新性的治疗理念崭露头角,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希望。

大连市友谊医院 创伤骨科兼手足显微外科 主任 刘立军

淋巴静脉吻合术,其理论基础源于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会出现异常的蛋白沉积,其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最为典型。这些沉积物的积累,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死亡,进而引发认知障碍。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脑的淋巴系统在清除这些废物和毒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淋巴引流出现了异常,导致废物堆积。淋巴静脉吻合术的目的,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重新建立淋巴循环,将大脑中堆积的毒素和废物排出体外,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视频加载中...

1、精准评估:多维技术锁定病因
(1)依托神经心理学量表(如MMSE、MoCA)、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及高分辨率MRI影像,实现早期鉴别诊断;

(2)运用“老年综合评估体系”,涵盖认知、营养、心理等多维度,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治疗革新:手术与药物双轨并行

(1) 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优先采用“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通过超显微技术 (0.1mm级淋巴管吻合)促进脑内毒性蛋白代谢,从根本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2)结合国际前沿药物(如抗Aβ单抗)、中医辨证疗法及非药物干预(音乐疗法、认知训练),形成“立体化”治疗网络。

3、全程管理: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

(1)建立长期随访数据库,通过定期回访评估患者行为数据;

(2)联合志愿团体提供照护培训,引入“喘息服务”缓解家属压力,真正实现“治疗一个人,帮扶一个家”。

4、资源联动:全国名医“云上会诊”

(1)依托与国内知名医院的联盟协作,可快速发起远程会诊,将确诊时间大大缩短;

(2)疑难病例直通国内尖端医疗团队,确保诊疗方案的前沿性与规范性。

视频加载中...

记忆守望者 从医院到家庭的温情接力

居家环境安全改造

1.减少风险因素 : 移除尖锐物品、防滑垫铺设、安装床边/卫生间扶手。

2. 保持照明充足,避免阴影或强光刺激。

3.使用醒目标签标注房间功能(如卫生间、卧室)。

1.日常认知刺激

定向训练:每日多次提醒时间、地点、人物(如:“今天是周一,我们在家里”)。

记忆训练:通过老照片、音乐、熟悉的物品引导回忆。

简单任务:折叠衣物、摆放餐具等家务参与。

2. 非药物干预

音乐疗法:播放患者年轻时喜爱的音乐,缓解焦虑。

怀旧疗法:整理旧物、讲述人生故事,增强自我认同感。

3.术后定期到大连市友谊医院阿尔茨海默病MDT康复门诊复查,进行康复指导和调整。

来源:卫民有医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