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社区新闻:五岁华裔男童遭种族欺凌;关税重创唐人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08:56 2

摘要: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部分商品累加至245%),令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等华人社区的商家陷入困境。继新冠疫情和曼哈顿拥堵收费政策后,商家担心关税可能将这一历史悠久的华人聚居地推向“鬼城”。在旧金山,华人餐馆和超市也感受到成本压力,部分商家考虑“去中国

关税重创唐人街:华人商家忧“变鬼城”

4月15日,纽约唐人街的小型中药材铺。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部分商品累加至245%),令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等华人社区的商家陷入困境。继新冠疫情和曼哈顿拥堵收费政策后,商家担心关税可能将这一历史悠久的华人聚居地推向“鬼城”。在旧金山,华人餐馆和超市也感受到成本压力,部分商家考虑“去中国化”以应对。

在曼哈顿唐人街,恒兴杂货店员工忙于囤积枸杞、红枣等“中国制造”商品,顾客因担心断货而抢购,部分商品价格已上涨。唐人街的中药铺和海味店尤为受创,“同仁医药中心”第二代店主Ronald Chen表示,其32年老店面临最艰难时刻。受拥堵收费影响,他已失去一半新泽西客户,145%的关税令中药材批发价涨20%,他预计一个月后成本将翻倍,利润无法覆盖。“三天的中药从20美元涨到60美元,老人家哪里负担得起?”Chen无奈表示,可能得暂时关店。

唐人街其他商家同样焦虑。虾老参茸海味行(Ho Foods Mart)的Kai Sun Ho称,近期顾客恐慌性抢购,但预计一两个月后货物售罄,进口停滞,商店将无货可卖。金桥中医馆(HK Herbal)的Vincent Zhao保持每周进货,但坦言:“如果没人买,大家一起完蛋。”

在旧金山,Kung Food餐馆老板杨晓川表示,营业额已降20-30%,但因仅20%的调味料和外卖盒来自中国,暂未加价。他预计一个月后成本将涨20-30%,可能转用东南亚货源。君子食堂的赵勇称,餐厅依赖美国本地食材,进口调味料可找替代品,但花椒等香料只能继续从中国进口。他担忧三个月内通胀加剧,消费者外出用餐减少。商家和消费者均盼望川普政府降低关税的传言成真,以缓解压力。

五岁华裔男童遭种族欺凌引发关注

维吉尼亚州劳登县一名五岁华裔男童在一则视频中被一名白人中学生用种族歧视性语言嘲讽,事件引发社区震怒。视频中,中学生对男童使用“ching chong”等侮辱性词语,男童惊恐躲避,喊着“别伤害我”。另外一名学生的家长从其孩子使用的消息应用中发现了这段视频,并告知男童父母。

事件凸显青少年种族欺凌的普遍问题。2012年美国心理学会数据显示,17%的亚裔美国学生曾遭受欺凌,其中11.1%因种族原因被欺凌,高于其他族裔。2021年非营利组织Act to Change的调查显示,80%的亚裔美国人经历过欺凌,问题显著加剧。

男童母亲表示,观看视频时心碎落泪,父亲则对欺凌者的恶意言辞感到震惊。事件已报告给劳登县学区和警局,学区表示不宽容此类行为并提供辅导,但因事件发生在校外,处理权限有限。男童至今对年长孩子感到恐惧,家人正考虑法律行动,希望推动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民调:超四分之一美国人视华裔为“威胁”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过25%的美国人认为华裔美国人对社会构成威胁,40%的人认为亚裔美国人对原籍国比对美国更忠诚,这一比例创2021年以来最高纪录。开展此项调查的亚裔美国人基金会(TAAF)首席执行官Norman Chen表示,此结果质疑亚裔美国人的忠诚与爱国精神,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美国人担心华裔美国人的威胁,尤其是在国家安全方面,但他们也担心华人对文化传统等的冲击,对就业、公共卫生和自己的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影响。来源:TAAF

疫情五年后,反亚裔仇恨犯罪激增,63%的亚裔美国人表示在日常环境中感到不安全,同样比例的人预计未来五年可能遭遇种族或宗教歧视。相比之下,仅33%的白人持此看法。民调还揭示,42%的美国人想不出来一位著名的亚裔美国人,成龙(11%)和李小龙(6%)被频繁提及,但前者并非美国人。

此外,44%的美国人强烈认同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禁是错误的,低于预期。40%的受访者支持禁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某些国家公民购买美国土地。调查还发现,多数美国人支持在学校教授亚裔美国人历史,近80%赞成相关社区提升举措。

《纽约客》编辑新书揭秘华裔美国历史

《纽约客》执行编辑罗明瀚(Michael Luo)新书《Strangers in the Land: Exclusion, Belonging,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Chinese in America》于周二出版,追溯华裔美国人如何在排华法、种族暴力与民权斗争中塑造美国历史。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对多数美国人来说仍是一片空白。罗明瀚希望通过此书,让作为美国增长最快却最不被看见的亚裔群体之一的华裔故事,走进大众视野。

2016年,罗在纽约上东区被一名女子辱骂“滚回中国”,此事促使他撰写公开信并走红网络,最终推动他于疫情期间启动此书项目。他深入档案,挖掘19世纪以来鲜为人知的华裔历史:美国西部近200个社区驱逐华裔居民、1871年洛杉矶华裔大屠杀导致17人丧生,以及1898年华裔美国人黄金德的最高法院案件奠定出生公民权先例。罗坦言,尽管身为关注亚裔身份的知识分子,他此前对这些历史知之甚少。

《Strangers in the Land》延续了有色人种记者撰写通俗历史书的传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大众读物。罗整合了学者的研究,讲述华裔如何在反亚裔暴力浪潮和多元包容倒退的当下,挑战美国践行其理想。他强调:“华裔不仅是受害者,更是美国故事的主角,推动国家进步。”

研究显示:美国历史教科书对亚裔的描绘有限且负面

一项由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者开展的新研究发现,美国广泛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亚裔和亚裔美国人的提及极少,且多以负面视角呈现,集中于战争背景下的“敌人”或“外来者”形象。研究分析了加州和德州高中使用的30本主流美国历史教科书,这两个州学生人口最多,是教科书出版商的最大市场。

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析教科书的每一词、每一句,发现仅1%的句子提及亚裔或亚裔美国人,且超45%的相关句子聚焦战争或冲突,远高于教科书整体14%的战争主题比例。描述亚裔的动词如“攻击”“入侵”“威胁”带有明显负面情绪,相较于描述其他族裔(如德国人或英国人)时使用的“开始”“想要”“相信”等动词,负面倾向更强。研究者Minju Choi表示,这种聚焦战争的叙事掩盖了亚裔在美国社会历史、移民及跨国经历中的贡献,强化了“外国敌人”这种刻板印象。

教科书对亚裔历史人物的提及也极为有限。例如,1898年华裔美国人黄金德的最高法院案件确立了出生公民权,但仅一本教科书提及此案;日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家山河内百合(Yuri Kochiyama)则完全未被提及。提及亚裔的句子中,近三分之二具名人物为白人,而亚裔常被简化为群体,缺乏个体能动性。

洛杉矶韩裔老人口琴队闪耀NHL季后赛

洛杉矶国王队请来韩裔社区中心的口琴班“银发天团”,在季后赛主场开赛前吹响美国国歌!经过一年多刻苦练习,50名学员中14位顶尖“口琴达人”脱颖而出,组成超燃老年乐队,登上斯坦利杯季后赛的舞台,点燃全场气氛!

位于洛杉矶的韩裔社区中心,离国王队主场仅10分钟车程,口琴班七年来在春节、母亲节等场合大放异彩。今年3月首秀国王队比赛后,4月21日季后赛对阵油人队的开场表演彻底炸场,视频刷爆网络。这群身着韩服或国王球衣的爷爷奶奶,吹着口琴,带动全场大合唱,成了球队的“幸运锦鲤”——只要他们出场,国王队几乎场场大胜。

80岁的学员Donna Lee是新晋“口琴迷”,每天勤练不懈,站上舞台毫不怯场。她笑称:“口琴简单又快乐!”中心还提供47门课程,服务1500名韩裔老人,帮他们翻译邮件、申请疫情食品补助。

巴菲特股东大会吸引全球粉丝齐聚奥马哈,CNBC中英双语直播备受瞩目

每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在奥马哈举行,吸引来自中国、瑞典、新西兰等地的沃伦·巴菲特粉丝,将这场盛会称为“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94岁的投资传奇巴菲特以其价值投资哲学,持续吸引全球仰慕者,CNBC通过中英双语直播问答环节,进一步凸显其广泛影响力。

来自中国的基金经理Aileen Chang、新西兰个人理财网站创始人Christopher Walsh、瑞典的Patrik Rosenquist等不远万里赶来。大会预计发放超13.8万张门票,其中3200张寄往海外,eBay上还售出6000多张5美元双人票。

股东大会不仅是巴菲特的智慧分享平台,也是投资者交流的盛会。周六的问答环节备受期待,购物展区人气高涨。在贸易战和市场不确定性背景下,参会者渴望从巴菲特处获得指引。自20世纪90年代起,海外访客为大会增添国际化色彩,巴菲特曾在2010年提及800名国际访客的签名需求令他应接不暇。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