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人不堪996,大罢工争取到8小时制和五一劳动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03:55 2

摘要: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工人们决定斗争。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美国当局迫于国际舆论和社会压力,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为了纪念这次斗争,

五一假期正式来临,在享受5天调休后的假期时,也不能忘记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权益而进行的不屈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工人们决定斗争。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美国当局迫于国际舆论和社会压力,宣布实施8小时工作制。为了纪念这次斗争,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的代表大会将5月1日确立为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International Labour Day;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时间为5月1日。

⚒️五一劳动节🛠️

五一的背后其实是八小时工作制

1856年4月21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石匠和建筑工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停工,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随后停工后演变成了每年一次的纪念活动,并激励了美国工人进行斗争。

美国当时的主要工业中心芝加哥,数以万计的德国和波西米亚移民以每天1.5美元左右的工资受雇于此。当时的美国工人普遍平均工作时间略多于60小时,每周工作六天。由于芝加哥是工业中心,其也迅速成为许多劳工组织要求改善工作条件的中心。芝加哥的雇主们采取了各种反工会的措施:开除工会成员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不准工人进入工作场所,招募工贼,雇佣间谍、暴徒和私人保安部队,加剧工人内部的民族矛盾等以分裂工人。

19世纪末:人头攒动的芝加哥街头

在1882年至1886年经济放缓期间,各类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组织十分活跃。拒绝社会主义和激进主义,但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劳工骑士团组织从1884年的7万人发展到1886年的70多万人。在芝加哥,大多数是移民的几千名工人以奥古斯特·施皮斯主编的德语报纸《工人报》为中心组成了无政府主义运动。其他无政府主义者则经营着一支部分军事化的革命力量,其武装部分配备有炸药。其革命战略的核心是相信,反对警察和夺取主要工业中心的成功行动将导致大量民众支持工人,并能得以发动革命,摧毁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884年10月,美国行会与工会联盟召开大会,会上一致确定1886年5月1日为要求八小时工作制成为标准的日期。随着选定日期的临近,美国工会准备举行总罢工,支持八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数千名参加罢工和参加全美各地举行的集会的工人唱起了《八小时》一歌,这首歌的副歌反映了大动乱时期的社会思想: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自由分配!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5月3日,在麦考密克收割机公司工厂外的一场集会上,警察因罢工工人与工贼对峙而向工人开枪,打死了两名工人。

呼吁于5月4日在干草市场举行集会的第一版传单(左)及第二版传单(右)

修改后的传单去除了“工人们武装起来,全力以赴!”

这件事引起了整个芝加哥城沸腾,各工会决议于5月4日在干草市广场举行群众大会,约2,500名劳工参会,情绪虽然激昂,过程却非常和平。

干草市场事件最广为人知的图像

将菲尔登的演说、炸弹爆炸、暴动发生这三者同时呈现出来

不过在现实中菲尔登的演说结束于炸弹爆炸之前

随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群众淋得只剩两百多人左右。正当劳工要开始收场时,忽然开来180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将现场包围起来,命令他们马上解散。

干草市场事件

被散发的要求工人复仇的传单

就在双方在争论的时候,一名身份不明的人向警察投掷了一枚炸弹,场面顿时大乱。在黑暗中,警察向群众开火,人们四处逃窜。

《芝加哥论坛报》于1886年5月公布的地图

上面标有炸弹爆炸的位置

前后共有7名警察和至少4名平民当场死亡,同时造成在场大量人员受伤。这次事件过后,数百名劳工领袖和同情者后来被围捕,随后在一次被视为司法不公的审判后其中四人被绞死。

描绘被告恩格尔、菲舍尔、帕森斯和施皮斯四人被绞死的油画

1889年,法国工会人士雷蒙·拉维涅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第一次会议上提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工节,以纪念干草市场事件,同时要求各国的劳工共同努力,为八小时工作制而奋斗。拉维涅的议案激励了美国和欧洲多数国家的劳工在1890年5月1日再次进行罢工。

1889年,工人们完成安装格勒特设计的干草市场警察纪念碑时的情景

该雕像现位于芝加哥警察局

1891年,第二国际在布鲁塞尔的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5月1日的活动为一项年度性的活动。1894年的五一游行示威演变成了骚乱。随后第二国际在1904年阿姆斯特丹的会议上号召“各国社会民主党组织和工会联合会都要在每年五月一日坚决要求从法律上规定八小时工作制,拥护无产阶级的阶级要求和拥护世界和平”。大会还责成“各国的无产阶级组织,凡在有条件于五月一日停工而无损于工人利益的地方,应当争取停止工作”。

1912年5月1日美国纽约劳工自发纪念五一劳动节

自第二国际以来,五一节一直是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团体的组织示威活动的重要节日。五一节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重要节日之一,其五一节庆祝活动通常有精心设计的劳动力庆祝活动,包括阅兵仪式。

五一在中国

民国初期,五一劳动节作为西方工人运动的产物被介绍到中国。由于彼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五一劳动节纪念并没有在中国普及。

受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了“五一”节纪念活动。“五一”节最先引起进步知识分子的注意。宣传介绍“五一”的报纸有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时报》和《申报》等,刊物有《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新社会》《北京大学学生周刊》等。

1918年3月,《劳动》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第三号劳动节专刊中,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中国人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劳工”的力量,中国劳工群众逐渐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节日,应该予以纪念。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五一节”MayDay杂感》,引起国人对“五一”节的关注。之后,有多个刊物介绍五一。

中国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于1907年在哈尔滨市举行(一说1918年在上海、苏州等地发放介绍“五一”的传单举行;一说1919年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进行工人游行庆祝活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得举办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具有了阶级基础。随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每年开展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中国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几乎每一年的五一节,中共中央都要通过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等形式进行纪念。

1920年5月1日,全国共有近10个城市举行“五一”节纪念活动,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参加纪念活动的工人总数约五六万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较以往更加声势浩大、有声有色,而且具有了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人的要求已不限于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是要“联合起来,推翻政府、资本家,建立一个新政府”。

1921年,长辛店工人的庆祝活动表明纪念活动开始深入工人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起出现了全国罢工高潮。为推动全国罢工斗争进一步高涨,1922年5月1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开幕前,全体代表偕同广州市工人群众数万人举行了“五一”示威和庆祝大会。

1922年5月1日,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倡议,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包括《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10项决议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年8月16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根据中共二大的决议,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强调劳动立法的重要意义。接着,拟定了劳动立法四项原则和《劳动法大纲》,要求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等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享受劳动保险等。

1922年,全国各地庆祝"五一"的活动,大多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各地分部的领导下。

1923年的“五一”节,处于“二七惨案”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的消沉时期,北方各省工人群众不能公开庆祝,但在北京、上海、广州仍有较大庆祝活动。在这次庆祝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强调了五一不仅是工人团结的日子,也是一切被压迫人民纪念的日子。

1925年,党中央在《五一告中国工农阶级及平民书》中,指出“五一”这一天,在中国不但是工人阶级检阅战斗力的日子,也是农民检阅战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压迫的学生自由职业者小商人等一切劳苦平民,对工人农民表示同情的日子。党提出了“工农联合的五一运动”和“一切平民同情于工农的五一运动”两个口号。同年“五一”节,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决定正式加入赤色职工国际。

1926年的“五一”节,全国正处在革命和反革命武装大决战的前夜。在这种形式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职工运动总策略、罢工战术、工农联系等重要决议案18个。

1927年的“五一”节,由于帝国主义干涉的加紧和蒋介石的反革命叛变,革命正处在危急关头。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以大会名义发表了《五一节纪念告中国民众书》和《五一节纪念告世界无产阶级书》。指出:“今年的五一正是中国革命急剧进展的时机,也是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动的大资产阶级四面围攻中国革命的时候”;“今年的五一纪念正要表示工农商学兵等一切被压迫民众的团结”,去“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打倒蒋介石”,“打倒奉鲁军阀”;同时“要求各国的工人阶级更形团结一致以全力援助中国革命”,把今年的五一纪念,变成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示威运动”。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深远至今。毛泽东将初稿第五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通过这一重大修改,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各阶级、各社会阶层的民主进步力量发出了协商共建新中国的号召。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放假1天。

1950年4月2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纪念“五一”劳动节》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工会组织,广泛深入宣传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和任务;各城市和各工业区,应在“五一”这一天举行群众大会和游行活动,以检阅与动员群众的战斗力量;晚上,可以组织各种娱乐晚会,要特别招待在生产方面的模范工作者;各地工会组织出版的报纸要出版“五一”特刊,并多组织工人群众的稿件。4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一共38条,明确地提出有关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务。

1951年劳动节,毛泽东出席天安门的庆祝活动

1999年9月18日,将五一假期调整为7天,2007年时,五一假期由7天变成3天,到2019年起,规定2020年劳动节放假5天,此后不变。2024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劳动节放假调整为2天(5月1日、2日)。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