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8位“簪花大侠”手持各式兵器重现宋江阵,梨园戏《陈三五娘》让观众沉醉其中,提线木偶在艺人指尖灵巧翻转,南音与说唱、民谣跨界碰撞……连日来,泉州木偶剧院、府文庙广场、南音艺苑、梨园古典剧院等地好戏连台,泉州传统戏曲与五音戏、梅林戏、莆仙戏、昆曲等地方剧种齐聚
108位“簪花大侠”手持各式兵器重现宋江阵,梨园戏《陈三五娘》让观众沉醉其中,提线木偶在艺人指尖灵巧翻转,南音与说唱、民谣跨界碰撞……连日来,泉州木偶剧院、府文庙广场、南音艺苑、梨园古典剧院等地好戏连台,泉州传统戏曲与五音戏、梅林戏、莆仙戏、昆曲等地方剧种齐聚献艺。传统戏曲与泉州烟火交融,市民游客仿若化身戏中人,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文/图
府文庙广场南音专场受到游客热捧
非遗好戏连台 观众直呼过瘾
连日来,泉州木偶剧院内《猴趣》《钟馗醉酒》《闹元宵》等经典折子戏连番上演,全场座无虚席。“快看,钟馗在喝酒!”只见舞台上提线演员手腕上下轻抖,酒液便从壶嘴流进钟馗口中。“好酒!”钟馗大喊一声,似乎嫌酒壶太小,他又放下酒壶,踱步至酒坛子前。忽听见配乐“咚”的一声,提线演员手腕一抬、脚步变换,钟馗便向上捧起酒坛子,躺在桌子上痛饮起来,其夸张的动作赢得满堂喝彩。
表演《钟馗醉酒》
“千羽万翼、归去来兮,百鸟归巢、携四海同敬,每个心愿都是天地……”5月3日下午,泉州府文庙广场陆续传来一曲曲南音,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说唱《走马天涯》、民谣《泉州》将传统南音与现代旋律结合,碰撞出别样韵味;《走马》《春江花月夜》展开南北琵琶对话,尽显技艺风采;《百鸟归巢》压轴出场,四宝、洞箫、琵琶、三弦等乐器交织,配合女声婉转唱腔,勾勒出一幅百鸟翱翔嬉戏的诗意画卷。
好戏不止于此。宋江阵、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五音戏、梅林戏、昆曲、祁剧……几十个剧种如繁花绽放,满城皆戏台,市民游客纷纷感慨,“在泉州看戏太方便了,走到哪都能感受戏曲魅力”“这里的剧种丰富得超乎想象”“太有味道了,越逛越有意思”。
梨园广场上演地方剧种
演员坚守舞台 匠心传承技艺
这个“五一”假期,不少戏曲演员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为市民游客送上精彩的表演。木偶戏《钟馗醉酒》的表演者张耀华是“90后”演员,因从小爱唱歌、看戏,2006年进入泉州艺校提线木偶专业学习,毕业后跟随林文荣老师学了两年,2012年加入木偶剧院,主攻老生、武生行当。
“表演木偶戏得让自己融入角色,像演《钟馗醉酒》时,我就把自己当成钟馗,动作、道白和唱腔都要贴合人物。”张耀华说,为了演好角色,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他还深读历史、钻研人物,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调整动作,并不断练习、转换唱腔。
因长期的操作,张耀华的手上全是茧子,双手甚至有些变形,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虽然过程辛苦,但看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看到新一代接班人的成长,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我们的表演,我深感骄傲和自豪。”南音专场中琵琶的演奏者陈祝平说,他与南音的缘分始于2001年,年少气盛的他听到曾家阳老师用琵琶演奏的《梅花操》,被其潇洒快意的演奏风格所吸引。2003年,他进入泉州艺校学习南音专业,之后进入大学、参加工作,最终于2019年加入泉州南音乐团。
“南音的魅力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人听懂它、爱上它。”陈祝平告诉记者,这个假期,泉州南音乐团推出了不少创新节目,其中既有南音与说唱、民谣结合的曲目,也有别具匠心的南北琵琶对话。这些创新在保留南音韵味的同时赋予时代特色,让古老艺术在新舞台上绽放鲜活的生命力。
游客千里追戏 体验戏曲之美
“宋江阵的表演太壮观了,现场看得人热血沸腾!”来自塞尔维亚的RADAKOVIC ZORAN(周岚)因工作来泉,听闻宋江阵在府文庙演出,他与晋江友人相约前往观看。演出过程中,他一路跟随表演队伍拍摄记录,并将这些画面分享到社交平台。
宋江阵时隔40年重新亮相备受关注
安徽游客徐婷婷、张银莹把木偶戏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这次她们利用“五一”假期来泉州游玩并拍摄取材。“来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功课,但真正看了现场才发现木偶戏表演远比想象中震撼,这些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灵魂。”徐婷婷说,这次拍摄过程十分顺利,演员老师专业又热情,不仅让她们进入幕后观看、拍摄,还很耐心地答疑解惑。
演员在南音艺苑与观众互动
“在泉州散步、听戏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不像旅游更像是生活,烟火气十足。”北京游客耿长刚告诉记者,他和12岁的女儿都是戏迷,每到一个地方便会去感受当地的戏曲文化。这是他们第二次来泉州,父女俩并不急于拍照、打卡,反倒多次散步至剧院、府文庙听戏看戏。“听了好几个剧种,虽然不懂方言,但这些唱腔婉转动听,故事令人动容。”耿长刚说道。
来源:泉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