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0日,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2025年5月20日起执行!
4月30日,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2025年5月20日起执行!
长财咨询仔细研究了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内容,发现第四十条内容信息量很大,企业老板们要重点留意:
第四十条 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独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区分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依法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防止财务造假。
本条明确指出,要区分“生产经营收支”和“经营者个人收支”,依法实现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分离。
这项规定看似平常,实则戳中了无数民营企业的死穴。
老板公私不分,等于给自己埋雷
长期以来,许多民企老板公私不分,认为公司是我开的,反正公司利润是我的,公司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不用算那么清。
于是用公司的钱买房、买车、买大额资产,回头让财务挂其他应收款上,长期借钱不还。
殊不知,这些行为是给自己挖坑,不只公司,个人财富也要担风险。我们来看这几个案例:
案例一:老板用公司的钱买房
有的老板以个人名义买房,房产证上写老板的名字,但用公司的钱付首付,每月还贷款也是用公司的钱,那这栋房子是公司的还是老板的?
房产证上写的是老板的,房子确实是老板的。但是从税务上来看,老板拿公司的钱应视作股东分红,需要缴纳20%的分红个税。
案例二:老板用个人卡走账
某科技研发企业,注册资金实缴1000万,但是企业正常经营时发生的费用(如发工资、购买材料等)都是通过老板的个人卡支付。
产品研发出来后要找投资方,但投资方却发现账上的1000万少了很多,不明去向,要求把欠公司的钱还上,要么找实际证据,或者发票报销掉,否则不予投资。
案例三:老板盖厂房不开票
某企业用内账资金8000万盖厂房,当找工程公司开发票时,因为事先合同没约定,工程公司要求加五个点开发票。但老板因为要多给400万没有同意,导致固定资产无法入账。
税务局检查来问,为什么账上没有厂房?
最后税务局认定,盘盈一栋厂房,要么调整以前的收入8000万,要么盘盈8000万的厂房,计入营业外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公司直接损失2000万。
老板公私不分,引发哪些风险?
1、视作分红,追缴个税
老板直接从公司拿钱,用于支付家庭开销(如买房、买车、子女留学),类似案例一,财税[2003]158号文件规定:
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如果老板在当年未归还借款,财税[2003]158号文件规定:
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所以,不管老板从公司借钱去干嘛,只要和企业经营无关,又未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归还,在税法上被认定为分红的,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要补缴20%个税。
2、构成偷逃税情形
如果老板从公司拿钱进行个人消费,还开票报销用于企业税前抵扣,那就构成偷税情形了。
【案例】青岛某自动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陶某购买家用电器、家装材料、家居用品用于个人消费,购买时直接支付现金,取得青岛某商业有限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25份,计入单位账簿管理费用-办公费300000元。事后陶某把发票交与财务人员报销,进行税前扣除,未做纳税调整。其购进私人物品,还开具办公用品到单位报销,构成主观故意偷税。该公司当年偷税数额达8.46万元,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4.23万元。
3、债务连带责任
虽然《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但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老板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之间有可疑资金往来,出现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混同,当公司有债务问题,或者破产清算时,老板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以个人财产偿还债务。
4、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
公私不分比较严重的行为可能会构成职务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该罪名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案例】2014年12月,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吴长江因涉嫌挪用资金被广东惠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16年12月,被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一审判决14年有期徒刑;重审一审宣判吴长江被判有期徒刑10年,退赔55650.23万元给被害单位雷士照明(中国)有限公司,退赔370万元给被害单位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5、影响企业贷款融资上市
公司要贷款、融资、上市等,首先要看公司的经营情况,特别是财税方面是否合规。
如果投资人发现这家公司有公私不分的情况,肯定会有所顾虑,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投资人的权益。例如上述案例二,投资人坚决要求老板把钱还上,否则不予投资。
再者,某个股东长期公私混用,肯定影响股东之间的关系,造成公司管理混乱。而且公司如因经营所需要进行注销,遗留的税务问题也会在注销中显露无疑!
合理公转私的8种情形
公司是独立法人,老板想从公司拿钱必须走合法路径,核心原则就三点:业务真实、程序合规、完税清晰。
以下8种公转私情形是合理的,可以放心大胆的转!
1、发工资
老板也是公司员工,可以和普通员工一样签劳动合同、领工资。每月通过公户发工资,公司代扣个税(月薪5000元以内免税),但要注意工资水平合理。
2、拿分红
公司赚到钱后,老板可通过股东分红拿钱。但分红前必须先缴25%企业所得税,再缴20%个税。分红必须通过股东会决议,亏损时绝对不能操作。
3、短期借款
急用钱时可向公司短期借款,但必须签书面协议、约定利息和还款时间,且借款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50%,在本纳税年度完结前必须归还。如果年底不还,税务局会直接视为分红补缴20%个税,还要按每天万分之五收滞纳金。
4、真实报销
日常经营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出差、采购)可以凭发票报销,但必须是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真实支出;走备用金需“实报实销、多退少补”。切忌用家庭开支的发票来套现,一旦被查实属于虚假报销,不仅要补税罚款,还可能构成偷税罪。
5、资产租赁
如果老板有房、车租给公司使用,可以签租赁合同并开发票,按月收租金。但租金价格要符合市场行情,若虚高会被认定变相转移资金。
6、服务变现
老板的个人技能也能变现。比如以顾问身份与公司签服务协议,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按市场价收费并开票缴税。但要注意留存服务证据(如会议记录、成果文件),避免被认定为虚假交易。
7、减资退股
如果公司资金过剩,可以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把钱退回股东账户。比如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实缴50万,股东可按比例退回未实缴部分。但减资需要全体股东同意。
8、个人独资企业利润
老板从个人独资企业拿钱,必须先缴完经营所得个税。企业利润不是直接装进口袋,而是用全年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按5%-35%累进税率计算个税,完税后的余额才能从公户转个人卡。
特别注意: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公司账户直接支付个人消费,比如刷公司卡买房买车、用公款旅游。这类操作轻则被追缴个税,重则构成挪用资金罪。尤其是用个人银行卡收公司货款,一旦流水过大触发金税系统预警,补税罚款可能直接压垮企业。
END
公私分家,不是给老板找麻烦,而是让公司真正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独立主体——公司破产不会连累家庭,个人债务不会拖垮企业。
建议公司每年做一次财税健康检查,清理挂账、补足证据;大额资金操作前,可以咨询专业财税顾问,确保合规无隐患。
2025年法律实施后,合规的企业才能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长财咨询《财务通》郑州站5月21-23日开启,刘国东老师会在《财务通》学习中重点讲述安全规范、经营评价、经营管控,帮助老板重塑对财税安全的认知,规范经营、保护个人和家族财富安全,掌握财务管控公司方法,提升利润降低风险。报名学习欢迎咨询。
来源:长财咨询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