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启航:与华为共创团队协同工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9:40 2

摘要: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可容纳超1000人。接近阿维塔的知情人士透露,该办公大楼于2024年12月启动装修,其核心功能就是承载阿维塔与华为联合共创团队的协同工作,此次全球研发中心的落成启用,预示着阿维塔与华为的联合共创将进入更大规模的新阶段。

据媒体报道,阿维塔政府事务总监张志鸿近日发文称:“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办公大楼已经准备到位,阿维塔科学家们即将入驻办公”。

据报道,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可容纳超1000人。接近阿维塔的知情人士透露,该办公大楼于2024年12月启动装修,其核心功能就是承载阿维塔与华为联合共创团队的协同工作,此次全球研发中心的落成启用,预示着阿维塔与华为的联合共创将进入更大规模的新阶段。

据悉,今年 2 月有消息称华为已派了一支近 300 人的团队入驻阿维塔科技位于重庆的总部,双方正在就第二代产品的产品定义、用户洞察、营销策略等开启联合共创。

CHN模式2.0的实体化演进

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占地577亩,总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暗含技术野望。

建筑群以“能量晶体”为灵感,采用光伏玻璃幕墙与地源热泵系统,年发电量超800万度,与阿维塔车型的“未来美学”设计语言形成呼应。更关键的是,这座研发中心将CHN三方合作推向新维度:长安汽车主导的整车研发平台、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在此完成从技术验证到量产落地的全链路闭环。

据内部人士透露,研发中心首期入驻的3000名工程师中,有40%来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这些曾参与问界M9、智界S7开发的骨干力量,与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的专家组成联合攻坚团队,聚焦智能驾驶算法迭代、电池管理系统优化、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三大核心领域。这种“你中有我”的协同模式,在行业引发震动——传统主机厂与供应商的边界正在被彻底重构。

从技术供应到生态共创

华为与阿维塔的合作关系,正在经历质变。

不同于此前HI模式的技术输出,此次华为派出超过1200人的研发团队常驻阿维塔中心,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载光、智能车云五大领域。这种“驻场开发”模式,使华为工程师能直接参与车型定义、架构设计、测试验证全流程,甚至将鸿蒙OS的底层代码与阿维塔车型的域控制器进行深度适配。

在智能驾驶领域,双方正联合开发ADS 3.0系统。该系统采用华为最新研发的GOD网络3.0架构,结合阿维塔车型搭载的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颗摄像头,实现从“识别障碍物”到“理解场景”的跨越。

测试数据显示,ADS 3.0在重庆黄桷湾立交桥等复杂场景的通过率提升60%,泊车场景覆盖率扩大至98%,较现有版本实现代际领先。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将在此部署全球首个“车云一体化”测试平台。该平台整合华为云算力资源与阿维塔实车数据,使智能驾驶算法训练效率提升4倍,模型迭代周期缩短至14天。这种“云端训练-车端验证”的闭环,正在重塑智能汽车的技术进化逻辑。

阿维塔研发中心的使命远不止技术整合。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规划中,这里将成为“重构智能汽车体验”的策源地。

首个攻坚目标直指行业痛点——车机系统卡顿。通过与华为鸿蒙OS团队深度合作,阿维塔开发出“方舟引擎”系统,将应用启动速度提升30%,触控响应延迟降低至80ms以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制胜”

阿维塔研发中心的战略价值,在于其可能引发的行业范式变革。传统主机厂依赖供应商提供“黑箱”解决方案的模式,正在被CHN模式的“白盒”共创取代。

在阿维塔中心,长安汽车的整车工程能力、华为的ICT技术积淀、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优势形成“技术铁三角”,这种深度耦合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技术协同成本降低40%。

这种模式正在重塑供应链关系。阿维塔已与华为签署“联合定义汽车”协议,双方将共同制定智能汽车技术标准,甚至开放部分接口给第三方开发者。这种“技术开源”策略,与特斯拉的封闭生态形成鲜明对比,可能催生新的智能汽车生态圈。

尽管技术前景诱人,但阿维塔仍需跨越商业化鸿沟。当前,阿维塔11/12系列月销量稳定在5000辆以上,但距离盈亏平衡点尚有差距。

研发中心的高额投入,要求阿维塔必须在2026年前实现销量突破。为此,阿维塔已启动“千城万店”渠道扩张计划,并计划推出20万元级大众化车型,与现有高端产品形成组合拳。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随着小米汽车入局、蔚来乐道品牌发布,智能汽车赛道正进入“技术过剩”时代。阿维塔研发中心能否持续输出颠覆性技术,将决定其能否在“CHN模式2.0”时代站稳脚跟。

来源:咫尺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