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滑坡?特朗普全盘否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0:16 1

摘要:在对经济现实的否认与对政治责任的甩锅中,特朗普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他“神操作”的认知下限。5月4日,面对美联社记者关于其高关税政策是否可能引发供应短缺的质疑,特朗普振振有词地表示:“小孩们可以拥有2个娃娃,而不是30个”“他们不需要250支铅笔,有5支就够了。”

文︱陆弃

在对经济现实的否认与对政治责任的甩锅中,特朗普又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他“神操作”的认知下限。5月4日,面对美联社记者关于其高关税政策是否可能引发供应短缺的质疑,特朗普振振有词地表示:“小孩们可以拥有2个娃娃,而不是30个”“他们不需要250支铅笔,有5支就够了。”这番话乍一听像是在倡导简朴生活,实则是用童话话术掩盖经济混乱、转移政策失败的典型障眼法。

特朗普嘴里的“娃娃论”,看似是在讲消费主义,实则是在为其掀起的关税风暴开脱。当前,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新一轮高关税已全面落地,其中儿童玩具、文具、服饰等日常消费品赫然在列。众所周知,美国80%以上的玩具依赖中国制造,关税上涨所带来的成本转嫁,最终都压在普通消费者头上。而在通胀高企、工资增长乏力的今天,特朗普却叫嚣“孩子不需要30个娃娃”,这不是解决问题。

然而,这场关于“铅笔和娃娃”的荒诞辩论,不是在小学课堂上发生的,而是出现在总统接受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专访的黄金时段电视节目中。面对经济学家对可能发生衰退的警告,特朗普选择耍嘴皮子、讲俏皮话,并公然把一季度经济下滑归咎于“拜登政府遗留的问题”。这波“甩锅式领导力”,既反映出他对自身政策后果的完全否认,也暴露了其毫无经济逻辑的蛮横思维。

特朗普坚持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所谓的“过渡期”,未来将“表现出色”。而当NBC记者引述华尔街分析师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时,他反驳说:“你说一些人这么说?我告诉你,还有人说我们将拥有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这句话看似豪气冲天,实际上却是典型的“用虚构反驳现实”的伎俩。美国当前面对的,不是“娃娃是不是太多”的问题,而是核心制造业回流乏力、劳动力市场紧张、家庭消费信心动摇、结构性通胀再度抬头的问题。而特朗普显然没有准备任何实质性的经济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继续挥舞着他最常用的政治武器:归因策略。他将经济利好的部分定义为“特朗普经济”,将不利数据统统贴上“拜登遗毒”的标签。这种极致的自我推销与责任规避模式,早在他第一任期内就已屡见不鲜,而如今再次上演,已经让美国社会越来越难以容忍。根据美联社与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最新民调,特朗普第二任期刚过百日,其改革议程正遭遇普遍性民意阻力,说明民众并未买账。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诩“商业天才”的总统,在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挑战时,不去提出结构性调整方案,也不愿正视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平衡趋势,而是沉溺于哗众取宠的口号政治。当他用“孩子不需要30个娃娃”来解释自己造成的关税冲击时,美国民众真正感受到的不是经济转型的希望,而是一位总统对人民生活困顿的冷漠漠视。

在特朗普的经济观中,简化问题、模糊成本、甩锅政治是永恒主旋律。他可以将物价飙升归结为“大家太浪费”,可以将制造业空心化解释成“我们正在赢”,甚至可以将全球产业链断裂说成“这让美国更安全”。而这背后,是美国家庭越来越负担不起的生活成本,是中小企业被高关税逼至倒闭边缘,是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信任和信用不断流失。

事实上,特朗普当局的关税政策并未如他宣称的那样让中国“伤筋动骨”,却极大打击了美国本土制造商的进口能力。许多行业不得不将成本压力转嫁至消费者,儿童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首当其冲。而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不仅没有提出任何缓解措施,反而以一种近乎轻蔑的姿态,用“5支铅笔就够了”来应付整个国家的疑问。这种荒唐言论,既不负责任,也极其危险。

在国际舆论场中,这番“娃娃论”也再次让美国成为笑柄。当一个大国总统在面对经济结构问题时选择讲儿童故事、谈消费简朴,而不是就事论事、修复信心,那他真正暴露出的,不仅是无知与自恋,更是一种深层的治理虚空与战略失衡。全球早已不再是特朗普第一任时那个可以“喊一声美国优先”就让盟友俯首的时代,而他依然活在那个旧梦里,试图用老剧本演出新篇章,只可惜观众已经变了,剧目也早已过时。

孩子当然不需要30个娃娃,但一个国家的总统,更不应该把整个经济政策简化成“你们应该买少点东西”。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买得起的东西变少了?为什么消费者信心下降了?为什么企业订单减少了?这些问题,特朗普没有回答,也不打算回答。

所以,这根本不是“孩子该有几个娃娃”的问题,而是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民众的生活尊严,以及执政者是否还具备起码的责任感。如果连这个基本常识都听不懂,那就别再谈什么“美国梦”了。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